高层框架结构节点钢筋施工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8期   作者:张旭东
[导读] 目前在检查钢筋工程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张旭东
        广东建工对外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在检查钢筋工程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施工人员只是从规格型号以及数量方面,对钢筋进行了检查,却没有在框架节点做好对钢筋细部构造的重视。在节点处通过对钢筋细部的构造,能够为工程提供重要的质量保障,只有在节点处通过对细部构造的良好施工,才能够为整个工程提供质量保障。因此,本文以高层建筑为目标,分析讨论了节点处采用钢筋绑扎的高层框架结构的常见质量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框架节点;细部构造;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在钢筋工程检查时存在一种误区,施工人员往往只检查钢筋的规格、型号 、数量 、间距,而忽视了节点处钢筋细部构造做法。节点处细部构造做法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高度重视节点细部构造的施工,才能保证工程整体质量。主要针对高层框架结构节点钢筋绑扎常见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梁柱节点处箍筋加密问题
                在验收钢筋工程期间,梁柱节点经常会出现少放箍筋或漏放箍筋的问题,或是在同一处压了34个箍筋。为了使节点区域的剪切破坏能够免于发生,必须要在节点处放置足够数量和强度足够的箍筋和混凝土[1]。
(一)形成原因
                1.缺乏良好的施工质量意识,没有透彻的理解施工规范,也没有全方位的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2.没有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在支设好墙板和模板后,能够实现对较大工作面的形成,进而能够将框架纵横梁和梁钢筋绑扎和连系到梁顶部,然后在梁底模下降整个框架梁和连系梁钢筋,在降梁期间需要在同一处压箍筋。
                3.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对钢筋节点进行绑扎的过程中,没有根据要求对箍筋进行加密。
                4.质检人员没有全方位的检查钢筋细部施工。
(二)预防措施
                在施工开始前,需要做到对施工图纸和施工规范的熟悉,对技术交底工作的加强,并明确每一个人的责任[2]。
                对施工工序的改变。例如可以先在梁底和一侧进行支模,然后采用钢筋绑扎框梁。首先需要在节点内采用箍筋绑扎好框柱,然后,在柱内交叉穿入纵横框架梁主筋,在保证各钢筋之间具有充足的净距离后,才能够支起和现浇另一侧模和模板。如此能够为固定提供数量,间距和位置的保障,还能够避免主梁钢筋出现错位的问题。
二、纵横梁节点处吊筋位置不准
                如果在梁截面或梁下部特定范围内集中施加作用力,那么就能够在避免大幅降低抗冲剪能力的前提下,对吊筋进行设置
                在验收钢筋工程期间,如果梁柱节点存在着少放或漏放箍筋的问题,或是在一处压了多个箍筋,就会无法在节点处均匀分布柱子箍筋的间距,或导致柱子长期处于无箍筋状态。进而导致混凝土无法形成良好的抗剪切性能。为了避免剪切破坏在节点区域的出现,必须要在节点处设置充足数量和符合标准强度的箍筋和混凝土[3]。
(一)形成原因
    1.没有充分的理解吊筋的作用,忽视了其重要性,对其的绑扎较为随意。
                2.没有从顺序,翻样样情况方面,对钢筋绑扎施工进行全面的了解。
                3.没有透彻准确的了解图集规范和下料工作[4]。
(二)预防措施
     1.深入了解吊筋作用:吊筋的锚固段在上平段。钢筋、混凝土以及配箍筋的形状和强度等,都会给锚固力带来一定的影响。03G101-1图集中需要长度为20d的平直段。吊筋的抗剪段和弯拉段分别在斜段和下平段。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有其位置、高度以及起弯点等。

图集要求主梁需要大于800mm高,达到60°弯角;当主梁超过800mm高时,就具有达到45°的弯角,下平段具有比次梁宽度更大的长度。
                2.通过与具体情况的结合,从弯起角度和绑扎位置方面,对吊筋进行了确定,如果主梁具有足够高的截面,可以在第二排放置吊筋的下平段,同时为了使弯起部分能够可靠工作。必须要在次梁正下方放置吊筋。
                3.如果吊筋位置与主梁钢筋存在冲突,就需要优先考虑钢筋在主梁纵向的位置,在第二排放置吊筋水平段。
三、梁中间支座下部钢筋构造问题
                1.在梁中间将钢筋构造于支座下部时,需要在支座两边的锚固内各伸入一排梁纵筋,以此来使支座内的相邻纵筋在各方位的净距离都能够达到规范,并且钢筋混凝能够在节点部位得到良好的浇注。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支座该部位的钢筋并不是呈两排分布的,都被梁压在了底部,钢筋之间的空隙并不存在。由于该处的混凝土无法做到对钢筋的充分握裹,因此节点核心区无法做到密实混凝,其强度无法达到抗震标准。此外,钢筋如果在两侧是直锚的,上下钢筋之间就会具有过大的净距离,靠近支座一侧的梁就会具有更小的有效截面高度。
                2.预防措施:(1)了解图纸:在对钢筋进行下料时,需要在支座一侧事先在按照1:12的比例来倾斜弯折梁的钢筋,另一侧不变;(2)在支座上绑扎钢筋时,两根钢筋需要保证具有25mm以上的净距离,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垫块绑扎在两排钢筋间,或将马凳架设在两排钢筋间,以此来实现对相关要求的满足[5]。
四、钢筋接头、位置、数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1.在建筑施工期间难免需要进行钢筋接头,由于钢筋是由接头连接的,因此其性能无法达到整根钢筋的强度,因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钢筋接头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位置和数量来进行。但是在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并没有对钢筋接头引起重视,因此经常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
                2.预防措施:
                ①施工人员需要做到对特定力学知识的掌握,需要知道弯矩在梁跨中最大,制作四周的弯矩和剪力为负值和最大值,水平力在柱端能够形成较大弯矩,接头切勿布置在这些位置,适用于连接钢筋的接头,在受力较小处的设置最符合要求[6]。
五、提升施工质量的措施
(一)前期准备
                在施工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前期准备,以此为基础,能够为工程施工提供顺利的保障,所以,施工企业在施工开始之前,必须进行良好的准备工作,各施工队需要严格地进行班前交底等工作,如果需要较低的施工方案较为重大,就必须由交底人和接收交底人的共同签字。一般来说,在前期所开展的准备工作,需要管理的内容涉及了机械设备、相关材料以及各环节的作业等。其包含了确定技术方案、准备施工器械等主要的工作。
                
(二)对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建立
                想要使施工质量能够在建设期间得到有效的保证,就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以及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机制对质量进行管理,以此来使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监控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并将其进行全面的落实到各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实践表明,如果无法在施工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就无法对施工标准进行统一,无法促进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在日后的施工作业中有序的开展各项管理活动,无法使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还有可能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想要使施工能够得到有序的开展,就需要对用于管理工作以及监督工作的制度进行完善的建立,同时还需要制定惩罚和奖励制度,实现对员工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以及责任意识的形成,使其能够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要求[7]。
结束语:
                近几年,我国对高层建筑的建设越来越完善,随之提升了高层建筑的建设数量。在建设高层建筑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框架结构节点钢筋施工中,需要对其施工引起重视。在施工期间通过对相关操作的管理,能够使施工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能够有效的对施工质量进行提升。在施工阶段,需要对框架结构节点钢筋进行合理的施工,对各种施工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等等,从各角度出发,来促进高层建筑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福清. 浅谈高层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与施工中的现实问题[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26).
[2]宋伟清. 浅谈钢筋混凝土主体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 2012, 000(004):P.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