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劳动教育策略探索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钟玉媚
[导读] 学校应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
        钟玉媚
        蕉岭县蕉华管理区田家炳小学,广东 梅州  514100
        摘要:学校应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创新机制    五育并举   课程化
        近年来,社会在快速发展,一些少年儿童中出现了不重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这些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已经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进步的潮流涌动中被消无声息地淡化和弱化,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应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孩子在进行体力劳动的时候,会不断遇到或这或那的问题,在一个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孩子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挫折教育,也从掌握一项项生活技能中获得了成就感、自我认可感,也从中树立了自信心。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学校应根据制定的劳动教育目标,根据不同学龄段、不同类型的学生的特点,以简单易操作的日常生活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各种主题的劳动教育。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年级比较小,自主自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都比较弱,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因材施教,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比低年级的孩子有所提高,所以,劳动教育的内容也要作出调整,要结合年段特点以围绕卫生和劳动习惯养成的目的为主来开展活动,鼓励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鼓励学生在家主动分担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周末或寒暑假的时候可以适当参加校外的公益劳动,比如“心连心”义工活动、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等,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
        学校要设立劳动教育课程,加强劳动教育,把劳动课程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圆融统一,共同促进。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要求,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1课时以上,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和建议。学校每学年在德育专题教育月活动中,可安排一个以劳动为主题的教育月,这个教育主题月可以在学年内或着在学生寒暑假的时候,取得家长的配合,亲子共同设定计划进行,在校以集体劳动为主,在家以亲子劳动为主。
        对于学校来说,具体做法可以是: 1、学校每个月组织全校师生进行大扫除。2、上好每周的劳动课。3、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包干区,每天安排学生进行打扫。4、布置学生进行家务劳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5、每个班级评出一个“劳动之星”。6、组织学生进社区,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技能,以达“五育”融合,共同育人的作用。
        对于家庭来说,要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2项生活技能。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三、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学校要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把劳动纳入文明班评比当中,直接跟班主任的德育考核挂钩。
        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比如结合“学雷锋”纪念日活动和感恩活动等,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社区活动场所等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时候,不仅常规性任务要订计划,非常规性的任务一旦出现,也要努力在事前订好计划,以提高做事的效率,责任安排到班,安排到人,层层落实,要把劳动教育纳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使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不再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在平时日常班级管理中,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劳动任务,比如“1分钟调整好座椅”,活动中制订具体的换座程序,不仅节省了时间,也使同学们感到换座是既紧张,又有趣的一件事。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紧张、有趣的做实事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个人与他人与集体密切协作的品质,培养了学生的效率干;又比如“2分钟收拾好书包”等,这些活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喜欢和熟练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都可以让学生增强时间观念,增强集体观念,增强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把德育和劳育圆融一起。
        四、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
        劳动创造了美好幸福的生活,创造美好的人生,让每一位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反之,则荒矣。所以,学校要想方设法搭建各种平台,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劳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竞赛活动,如:“劳动美”演讲、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劳动之星评选活动等等,每一项活动都要落到实处,对于先进学生和每月获得“文明班”称号的班级要进行表彰鼓励,树立榜样。要善于抓住各种契机,积极宣传劳动教育服务的先进事迹,弘扬劳动光荣的主旋律,结合新冠疫情,挖掘在抗击疫情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不畏困苦、坚韧不拔、敢于克服苦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五育”并举,相互融合,通过一系列的劳动教育,让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了我们身边这一切美好的生活,感悟到劳动是不分贵贱的,学会热爱劳动,学会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让每一位孩子都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的效率观——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学术期刊库
2.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我谈《魏书生与民主教育》.学术期刊库
3.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学术论文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