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 223800
摘要:读题一直是数学解题中的关键一步,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解题过程。但是,在实际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忽略了数学读题,不及时画出数学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因此,在实际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勾画法引导学生画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而且继续引导学生利用联系、互动的学习思维,一边读题一边发现数学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从而促使学生可以提升解题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教学;读题指导
引言
学生解答数学题目必须懂得读题、理解题意,才能有效解答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因此,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数学读题的指导十分重要,也是数学解题教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文章以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数学读题指导的方法。
一、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学生易存在的读题问题
(一)读题中不积极标注数学题目中的信息的问题
往往很多学生一拿到数学题目,就会第一时间地读数学问题,并且快速地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却很少主动去标注数学题目中的关键数据、文字信息,因而这会让学生遗漏一些关键的解题信息,并且也会增进学生解题的错误率。所以,教师仍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信息标注习惯,以在标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挖掘数学题目中的关键数据、文字信息。
(二)读题中忽略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在读数学问题时,发现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数学知识联想意识,对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刻的认知,只看到了数学问题中询问了哪些内容。如在一道初中数学几何问题中,问题要求求出三角形角的度数,而部分学生就会将精力集中于几何知识层面,容易忽略数学题目中其他的数据信息,但恰巧这些数据信息就是解题的关键。因此,在实际数学问题解答过程中,教师仍然需要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建构能力,使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
(二)读题片面、缺乏复习数学解答过程的意识的问题
由于数学解题时间有限,很多学生都是简单地读题,也没有做太多的思考就去解答数学问题。而且在解答完数学题目之后,部分学生就会将数学问题抛诸脑后,很少会去复读题目、重新解答数学问题,这不利于学生提升数学解题能力,也会让学生忽视自身存在的读题问题,因而教师仍要指导学生克服自身读题片面,避免养成不良的数学读题习惯。
二、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学生读题的指导方法
(一)通过勾画法引导学生读题
在上述分析中,发现仍有不少学生不习惯标注数学题目中的数据、文字信息,这不利于学生解答数学题目。同时,初中数学题目中的数据以及文字信息比较多,而且每个题目中的信息都是一个重要的解题关键。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指导学生利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数学读题,以从中挖掘有用的数据及文字信息。
(二)通过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读题
一道复杂的初中数学题目涉及非常多的数学知识点,如若学生只关注数学问题,却没有在大脑中建构起良好的数学知识框架,也无法顺利地解答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因此,在解答数学问题之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联系的观点来读数学题目,以挖掘数学题目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分析中帮助学生构建起良好的数学知识框架。首先,学生可以利用勾画的方法来掌握数学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然后,对题目中的各个信息进行分析,分析题目中的每个信息包含的数学知识点,从而把数学题目中的信息与数学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而顺利寻找到所需要的数学知识点以及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地解答。
(三)通过良好的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读题
在以往数学学习当中,很多学生会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忆数学概念,并没有深度了解概念的知识背景,这样不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解题运用。其中,教师可以结合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之间展开互动与探讨,去真正反思数学题目中涉及的数学概念知识;而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数学概念,也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助,进而共同探讨更深层次的数学问题,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效率。请看下面这道初中数学例题:如图,在△ABC中,∠B=2∠C,∠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那么求证AB+BD=AC。
解题分析:在解答过程中,有的学生想到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外角的有关性质,也有的学生想到了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来解答数学问题,如果将学生的思想组合在一起,并针对题目展开合作性的探究,则可以更为全面、有效地解答出数学问题的答案。
解答过程: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外角及外角和的性质等知识定理,那么学生通过读题,得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包括∠B=2∠C,∠BAC的平分线AD,则可以进行如下的解答:
将CB线延长到点F,以得出BF=AB,接着连接AF,则△BAF即为等腰三角形,且得出∠F=∠1,则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ABD=∠1+∠F,即∠ABD=2∠1=2∠F,但∠ABD=2∠C,∴∠C=∠1=∠F,继续得△AFC为等腰三角形,即AF=AC,可得出△FAD为等腰三角形,最后得AB+BD=AC。
解题反思:在解答这道数学问题中,利用到了数学的构造法,而此种方法也涉及了三角形的多个性质和定理,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无法想得那么全面。因此,在数学读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交流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读题的交流与互动,以利用以优带差的方式,鼓励学习好的学生带领学习较为薄弱的学生一起读题,以使得学生之间互通想法,从而激发学生的解题思维,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解题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有效地读题,将数学题目中的题意弄清,寻找到有效的解题数据、文字信息,才能快速、准确地解答数学题目。然而,在实际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读好数学题目、了解数学题意,也存在不少学生盲目做题、不思后果。因此,文章对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学生读题指导展开研究也就具有一定的意义,不仅可以认清当前学生存在的读题问题,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读题弱点提出有效地指导措施,以促使学生可以学习和掌握有效地读题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有序、有效地读题、解题。
参考文献
[1]杨珊.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对学生读题的指导分析[J].知识窗(教师版),2019(12):68.
[2]史毕梅.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对学生读题指导的探讨[J].科普童话,2019(47):137.
[3]金娟.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读题的指导[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9(10):3-4.
[4]陈璇.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对学生读题能力的指导评价[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