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华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第一实验学校 352100
摘要: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成长之旅中的重要中转站,也是助其奠定良好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但在现实教学中会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并未完全掌握这一模块的学习技巧,看似理解了,实则在实际运用中又是一头雾水,这种学而不精、学而不致用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做好语文阅读教学至关重要。作为教师,要时刻保持教学的创造性,以科学的思维和教学方法指引学生走向阅读的正轨,带领学生在语文阅读的海洋中遨游,探索中欣赏阅读之美,从而使其深化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教学策略
语文阅读的核心在于理解的深度,倘若只是流连于表面,将“不求甚解”泛滥化,那么在探究文章内涵时就很有可能因为理解不到我而出现基础性的偏差。相反,只有对文章的全局有全面细致的把控,才能在问题解决时有条不紊、游刃有余。基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就应立足于现代化创新教育,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为谋求推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而不懈努力。
一、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阶段存在的相关问题
1.阅读方法不科学
很多学生之所以难以提高阅读学习效率,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阅读方法不够科学,而这一不足又由两方面导致,一是教师的教学指导问题,即教学时传统教学色彩浓重,过于强调答题技巧性,导致学生脱离阅读本质,只顾表面而忽略内在;二是由于学生自身探究思维不够灵活,不具备钻研精神,只知一味沿用固有学习模式,导致自身在动态变化的阅读世界不断退步。由此可见,科学的阅读方法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是多么的重要。
2.阅读意识不够强
学生掌握不好语文阅读知识的另一大原因在于其普遍不具备较强的阅读意识,积极的学习意识对于学习至关重要。现实教学中,很多学生的阅读意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这就导致其在语文阅读课堂上难以真正融入其中,这对于学生语文综合学习水平的提升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3.阅读兴趣不浓厚
阅读兴趣是影响学生阅读的决定性因素,语文阅读的主要体现形式是文本材料,很显然,这种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具备相应的趣味性,因此,对小学生来说,很难深入其中,再加上课堂授课过于模板化,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模式早已经了然于心,失去了新鲜感,学生自然难以专注课堂。
二、探究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性措施
1.创新指导模式,提高教学趣味性
趣味教学是创新教学指导的有效一步,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语文教学变得更有价值。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课堂上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的有效输出。课堂授课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课堂,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空间。所以,做好第一课堂的引导至关重要,如此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化发展。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荷花》一文时,教师就应一改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让同学们在快乐学习中掌握阅读知识。首先,进行“欣赏歌曲、导入新课”环节,即播放歌曲《荷塘月色》,引导同学们说一说歌曲中都描述了荷花哪些有趣的事情。同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歌曲中提到了关于荷花的内容。接着,进入正式的学习环节,引导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完成“挂苹果”,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生僻字或是不理解的词语作上标记,把他们写在画有苹果树的纸张上,每个苹果上都可以填上自己认为重要或是不解的内容。
随后,再组织同学们深度解读文章内容,在这一部分可以进行“想一想,画一画”的活动,即向大家抛出问题——课文描写了怎样的场景?请大家用横线画出来,又分别以怎样的表达方式进行描写?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以这种圈画形式进行阅读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专注力。最后,进行知识应用,即要求大家根据具体语境完成句子的填写,如放映一张果园图片,让大家完成“花园里的花朵开了,有____,有____,还有____。”的句子补充。通过不同形式下的趣味教学,学生容易产生阅读兴趣,也能从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增强自身的阅读本领。
2.规范学生阅读,优化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规范,要把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构建优良的学习品质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从实际的教学反馈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其实能力不差,最大的问题在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从而导致在语文阅读活动中难以获得有效进步。而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最优化。
例如:在教学《母鸡》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在具体授课中引导学生规范阅读,以此为切入点,帮助学生高效阅读。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把控好整体课堂的教学程序十分关键,只有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优化学习质量。如: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故事?通过阅读课文,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请大家简要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并画出“我”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语句。以问题为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心,同时也能深化大家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接着,进行深层次的课文解析,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走进课文的中心,不仅仅停留于文章表面,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这一部分,教师可进行对比指导阅读,要求学生注意不同的阅读语气,赏析作者笔下的两篇阅读。如:本文作者的两篇阅读《猫》和《母鸡》,要求学生进行对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异同。同学们可自己阅读,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经此,学生不仅可以有效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明白怎样的阅读才是科学有效的,也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借助语文要素,增强学生理解
语文要素是构成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借助语文要素开展相关教学,能够更加系统有逻辑地介绍阅读知识,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有效掌握知识。在语文要素的教学背景下,单元阅读教学优势会更加突出,尤其在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语篇学习中。将语文要素合理融合到阅读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学习的脉络,增强其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抽象性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在教学《景阳冈》一文时,我就根据语文要素进行教学。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主要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我引导学生通过“资料袋”了解《水浒传》的大致内容及有关人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围绕课文进行 “分角色阅读”和“提炼关键词语”,同时结合插图、板书讲述故事。首先,进行初读课文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说说自己觉得不好理解的语句,引导学生“猜测不懂的语句”结合上下文语境,大致猜出意思即可,并将课文中的生字词以及重点片段练熟。随后,进行“分角色阅读”,这一教学活动是阅读中的重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含义,使其正确把握文章要义。接着,再借助课文片段让同学们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其中的内涵,找到语句中的异同点,像在有关武松的评价语句的分析中,同学们就需要抓住重点语句,注重细节阅读,同时要求大家进行深层次的赏析,引导学生多元、立体的感受人物形象,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课文中武松的形象。通过语文要素的引入,整体教学会更具逻辑性,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有方向,能够有效增强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的来说,阅读理解之于语文教学就如同一辆完整车辆的零部件,一旦缺失,整体就无法有效运行,而学生是学习者、受益者,更应掌控好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理解,作为教学管理者,也应立足当下,获取最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课堂,带领学生一起在语文阅读的世界中开辟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刘溪美.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J].天津教育,2020(24):60-61.
[2]王雅莉.关于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思考[J].新课程,2021(05):189.
[3]李芹.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论坛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