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8期   作者:张蕾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已经引起了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
         张蕾
         云南工商学院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已经引起了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分析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从而为各类高等教育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奠定理论基础,从而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
         关键字: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理论基础

         2014年,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政府首次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概念,其根本目的在于构建行之有效的“全员、全课程”育人格局;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1]。目前,“课程思政”已经在我国各大高校逐步建立起来,因此老师们应该对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从而为各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学科专业知识体系的内在价值是推进课程思政的认识前提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论述,为各大高校思政课程的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中,老师们一定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切实提升思政课程建设的情怀和深度,并对“立德树人”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课程思政的理论层面上来看,高等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的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对自身以往经验的批判性反思和开放性思辨上,并且高等教育对所学的知识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想法。对于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思政而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程及辅导员的德育教育,而是通过将思政元素结合专业的特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使命,全面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大格局,进一步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养,这是一个从传承到创新的过程。目前,高等教育的学科主要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知识的学科,其二是围绕这些知识学科建立的组织。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会根据某种价值理念和认识标准,将学科分为哲学、政治学、物理学、历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等,这种学科分类方式不仅仅是对各种知识的分配,同时也是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与知识之间关系的集中体现。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体系中,他们往往会将各个学科的内部标准与人类、社会以及国家的利益有效结合起来,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外部评价标准,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价值和教育目标之间的一致性[2]。在此过程中,高等教育需要对学科内部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同时根据高等教育的服务目标和专业课程体系,不断优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与此同时,新时代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学科交叉的现象,这种交叉现象将不同的价值观引入到课程讲授过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原有学科的价值观。

针对这种情况,新时代高等教育必须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不断加强学科内部文化与学科外部文化之间的协调性和统一性,从而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综合性和广泛性更强的视角,使得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们的心智发展。
二、教学的互动性是提高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
         在开展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工作实践中,课程思政应该以当前的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老师的课堂主导作用,不断优化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对课程教材进行必要的修订,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体系、学科体系、管理体系以及教材体系之间的融合,从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在人才培养中的实际价值。对于新时代高等教育而言,其核心所在就是“教”和“学”。并且高等教育与初等教育、低等教育之间的区别,就是“教”和“学”在方法、难度、目的以及内容上的差异。高等教育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其整个教学过程更加注重与知识的讨论、互动、分享和思辨,并且学生也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接收者,而是参与者、贡献者和合作者。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教育要切实关注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在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具体实践中,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们传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在此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加强日常教学与社会互动和心智开发等各个领域的融合,并根据学科、专业以及课程的价值体系,建立良好的互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们对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和观察实践,使得学生们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经验和判断[3]。
三、课程思政体现高等教育的本质和使命
         在国家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开展高等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各大高校必须对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从而以此为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灌注新的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必须明确各个学科、各个专业以及各个课程的蕴含的内在价值,并对时代以及社会的需求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从而以此为基础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价值体系。在此过程中,高等教育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实际效能,形成课程思政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从而促进课程与课堂之间的良好互动,使学生们具备勤奋坚韧和严谨求真优秀品质,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们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认同感。
结语: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中,各大高校要切实明确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并不断加强课程思政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有效加强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使得课程思政能够与其他学科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切实满足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进一步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发展,使得他们能够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韩宪洲.课程思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20(22):15-17.
[2]孟红松,赵晓玉.课程思政:理论基础、关键突破与路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20(24):37-40.
[3]委华,张俊宗.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J].中国高等教育,2020(09):19-21.

作者简介:
姓名 :张蕾
单位  :云南工商学院
职称   :助教
学历  :研究生
籍贯  :云南大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