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期   作者:艾晓丽
[导读] 童话故事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内容
       艾晓丽
       大悟县芳畈镇芳畈中心小学

       摘要:童话故事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内容,以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的特点极大的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正因如此,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逐渐重视起来,本文深入探究当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问题为基础,提出了几点解决此问题的策略。
关键字: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创设情景
引言:在新形势的语文教育中,更加注重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童话这一文学体裁,以其通俗易懂、情节生动的特点,逐渐受到了当前小学教育领域的重视。因此,本文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析,并分析了几点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可行的策略。
一、当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重视理性教学轻视感情理解
       当前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难以跳脱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因此其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对其进行理性分析,在对学生讲解童话类教材内容的过程中较多的采用对学生灌输文章主旨的教学方法。同时,部分教师还常常采用挖掘童话故事中形象的现实投影,并基于此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该种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中较为常见,在德育领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在对小学童话教学过程中,该种教学方法则较为不适用。其原因在于,教师一旦对童话教学中的童话文本进行理性分析,便会导致童话文本失去它最重要的价值——幻想价值,学生在学习童话的过程中,将会被教师的理性分析所引导,无法在童话学习中形成属于其自身的意志与价值观念,进而导致小学生的感性思维无法得到良好培养,对于其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形成了多种局限。
(二)认知教学大于感情教学
       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使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对童话文本进行教学,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较好的取得学生们对于童话文本的共鸣。使用该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于童话故事以及相似的时间形成情感体验,有利于构建学生的价值观、同理心等素质。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过程中,各个语文教师更加倾向于使用认知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对童话文本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对童话故事产生较为全面的认知,接下来对童话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与分析,该种教学方法更多的侧重于为学生分析童话中遣词造句的方法,而非带领学生体悟童话中所存在的情感。该种教育方法限制了学生在学习童话的过程中体会童话中所存在情感的过程。
(三)灌输教学法多于引导教学法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当前我国的教学方法逐渐转变为由教师引导为主,使学生能够有效发挥其课堂主体地位与其主观能动性。但是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受到学生逻辑思维尚未发展完全,且学生本身较为好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常常难以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进行有效把控,且学生也缺少主动学习的认知。因此当前的小学教学课堂仍以教师把控课堂的整体节奏为主。而教师在把控课堂节奏时,更加倾向于在课程中加入德育内容。但是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成为教师对文本进行分析并向学生灌输德育内容,学生成为了被动学习的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童话中所存在的感情的认知。
(四)读写教学高于听说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教师应当传授给学生的学习语文课程的最为重要的四种能力。而当前的小学童话教学课堂,仍然在使用首先带领学生学习陌生字词,接下来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内容,然后是对课文中的主题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以结束课程,对于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与思想仅仅是一带而过,并未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但是对于小学学生来说,仅仅依靠读写训练难以自主对童话内容进行深入挖掘。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听说训练,以听说环节加深学生对童话文本的印象,促进学生对童话文本的理解。
二、使用小学语文童话进行教学的策略
(一)确立正确的童话教学理念
       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有效发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同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因此,教师应当在进行童话教学时,树立正确的童话教学理念,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对童话进行分析,并发掘童话中存在的道德教育意义。只有教师能够真正站在学生的视角看待童话文本,才能够真正有效树立起童话理念,使教师在对学生引导的过程中,能够带领学生对童话中所存在的精神价值与文化价值实现真正的内化。正确童话教育理念的树立,也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侧重对情感教育方法与感性教育方法的使用,引导学生形成较为良好的综合素养。
(二)活用创设情景教学方法
       基于童话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教师在童话教学中,应当灵活使用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积极构建有意义的语言情景,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童话内容。另外,教师也应当开设具有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思想感悟进行进一步的丰富。以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寒号鸟》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的创设春夏秋冬四种情景,并在不同的情景中邀请学生上台扮演寒号鸟与喜鹊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对话进行朗读,以此提高学生们的朗读能力,同时还可以在该种情景表演过程中,体验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与其思想感受。童话文本中夸张、拟人、反复、对比、想象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教师在童话教学活动中,需要其在童话文本中找出思维培养的切入点,展开有意义的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1]。
(三)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另一方面,有效激发学生们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进行童话教学的基础,同时在童话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让学生对其中所存在的哲理进行领悟,以此促进小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建立。以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小马过河》一课为例,教师们应当根据故事的发展引导学生,在小马过河前多次听取他人意见,也不如立即行动,以自身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童话故事,既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文中故事的理解和道理的学习[2]。同时,在教师进行童话教学时,为学生提供较为良好的引导,避免造成误导学生的后果。
(四)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教师对于童话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是激发学生童话意志与情感认识的,能够使学生更加融入童话教学课堂,主动探寻童话本文的情感与价值观念[3]。另外,在童话教学中对课堂氛围的营造较为重要,由于童话具有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较为引人入胜的特点,因此,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使用童话中的对话作为台词,对剧情进行表演。学生们能够通过该种方法,对童话中的任务进行角色定位,便于深入理解童话人物所具备的重要品质。该种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童话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们自我表达的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童话文本教学作为当前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已经逐渐受到了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视,我国教育界也对当前童话文本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对当前小学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确立正确的童话教学理念、活动创设情景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以及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等策略,以期能够促进我国童话文本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爱红.童话故事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0,11(03):182.
[2]杨苏林.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6):242+244.
[3]张丽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5):79+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