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玫颖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广东省东莞市 523808)
摘要:“智慧课堂”交互式教学是指,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学习能力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的理念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借助智慧课堂的硬件环境,开展的师生交互的教学模式。本文认为,“智慧课堂交互教学模式”至少包含这样的过程:1.上传需求-设计资源-交互重组;2.智慧感知-发现差异-细化目标;3.课程优化、发现差异、生生互动;4.分析数据-动态生成-网络推送。
关键词:智慧课堂;交互教学;教学模式
“智慧课堂”交互式教学是指,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学习能力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的理念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借助智慧课堂的硬件环境,开展的师生交互的教学模式。“智慧课堂交互教学模式”至少包含这样的过程:1.上传需求-设计资源-交互重组;2.智慧感知-发现差异-细化目标;3.课程优化、发现差异、生生互动;4.分析数据-动态生成-网络推送。
(一)上传需求-设计资源-师生互动
能力目标的设定和细化,是智慧课堂设计的起点。传统的教学以知识为导向,强调在一节课中教授给学生怎样的知识;智慧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如何,知识如何转化为能力,且转化为什么能力。因此,首当其冲,应对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需求进行掌握,对培养目标进行分层级细化。可以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上传数字资源,教师推送给学生资源和服务,学生通过智慧感知物联网所提供的数字资源(视频、例题、问题、资源等),通过互动提出问题,或进行应对,从而上传需求。
(二)智慧感知-发现差异-细化目标
教师通过学生们所上传的需求,重新开展智慧备课,设定学生学习本节课应达到的能力目标,重新设计教学起点。
能力目标 知识点/环节 教学方式
问题意识 情境导入 情境法
观察能力 几何直观 讲授法、讨论法
分析能力 类比、分析 探究法
变通能力 变式拓展 探究法、讨论法
自学能力 全课堂 翻转课堂
表达能力 课堂展示 翻转课堂
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 翻转课堂
情感态度 知行合一 体验法
(表:能力目标细化设计表)
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例,通过对解直角三角形的探究,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以外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解直角三角形。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小组交互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快乐,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立体能力。
(三)课程优化、发现差异、生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匹配,安排学生小组交互重组,形成动态小组交互关系。 有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系性细化设计后,就需要具体落实到课堂课程教学当中。智慧教学交互模式的课程优化,主要有几点,第一是,学情的动态精准分析。传统的学情分析,通常比较笼统,而且是靠教师现场观察、经验式总结得来的,但智慧教学可以通过云端学习活动的有效收集和数据统计分析,迅速直观地显示学生对学习该知识点的问题和实际情况、程度分布等,提供即时的精确的数据统计,提供学情的精准分析,从而可以迅速提供教师适时教学策略调整的有效依据。第二,资源的立体有效整合。专家指出:“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学成果,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应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智慧教学的课堂优化,还体现在能通过线上资源库,老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开展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整合利用,随时选择更多合适的即时的资源,包括学习视频、例题、练习题、试题等,即时引导学生从更开阔、更动态的资源中巩固知识和拓展变通,从而真正达到对数学思维的习得。第三,互动关系的良性构建。智慧课堂比起传统教学,更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不是一味灌输,学生不是一味接受,而是通过课堂的的小组交互学习设置,引导学生自主、互动探究,互相帮助促进,共同解决难题,同时也在寻找与其他同学的不同思路,引导学生问题意识和独立自主的批判能力。
(四)分析数据-动态生成-网络推送
教师通过对学生小组交互学习的情况进行即时跟踪,通过物联网无缝对接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数据,动态生成对学生的情况的掌握,同时建立网络推送所需,又再次提高智慧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邦奇,孙曙辉.智慧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张天宝.走向交往实践的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冯雅男.点亮智慧课堂[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项目课题:2018年东莞市教育局教研课题“初中数学智慧课堂交互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研究”(2018GH16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玫颖(男;1982-),民族:汉,籍贯:广东汕头人,数学学士,中学数学一级,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数学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