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融合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   李华
[导读]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到了高中课堂教学当中,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李华
        福建沙县第一中学
        摘要: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到了高中课堂教学当中,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本文中,将结合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如何整合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希望能够为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起到帮助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引言:目前,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教育事业也是如此。在一定程度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拓展课堂教学资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中物理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结合丰富的物理实验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促进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预习物理实验流程,夯实实验学习基础
        高中物理实验涉及的物理原理、物理公式、物理规律较多。由于实验内容操作复杂,在未夯实学生实验基础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教学,很难取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使用微课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预习教学,通过对视频进行剪辑、添加字幕和图片等处理方式,完成对实验教学原理、实验操作步骤的讲解,使学生在脑海里对物理实验形成初步感知,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1]。
        比如,在鲁科版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一章的实验教学中,针对“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这一实验,教师在微课视频中进行预习教学。首先,针对实验中涉及的“重物牵引下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V-T图像”等理论知识进行展开讲解,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印象。其次,针对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的使用方法进行讲解,详细讲解振片、复写纸、线圈、永久磁铁等内容进行讲解。最后,在微课视频中针对课上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并将实验流程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开,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二、创设物理实验情境,激发实验操作兴趣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专业性较高,其中涉及的物理原理、物理现象较为枯燥。为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可在实验之前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提高其实验探究积极性[2]。使用多媒体播放与实验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在观看过程中提出发散性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使其能够主动用实验的方式验证猜想。
        比如,在鲁科版高中物理《摩擦力》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导入期间使用多媒体播放与“摩擦力”相关的视频片段。视频中,一个人水平力推桌子不动,随着人数增加,桌子逐渐被推动。这时,教师提问:“为什么用力推桌子,桌子却不动呢?”有同学很快回答:“因为受重力影响。”“因为摩擦力。

”在问题情境的作用下,同学们的探究欲被充分激发,这时教师引入实验教学内容,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三、交互白板展示实验现象,增强实验学习体验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很多物理实验现象并不明显,学生很难就不明显的物理现象推理出相应的结论。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支持下,教师可将电子交互白板应用到物理实验课程当中。借助电子交互白板演示微小、速度快的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实验学习体验。
        比如,在鲁科版高中物理《共点力的平衡》一课的实验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这一实验的学习体验,教师使用电子交互白板放大实验现象。通过投影设备完成对弹簧测力计、三角尺测量刻度的投影,放大刻度数据,以便学生及时将数据记录下来,避免读数困难影响数据准确性。在交互白板的作用下,学生能够轻松地确定合力方向、分力方向,并能够按照实验思路确定出两个分力的合力。
        四、使用仿真实验软件,培养实践探究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无法完全复刻理论性较强的实验内容,不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建立虚拟的仿真实验室。在虚拟仿真实验室中引导学生发散自身的思维,使其进行完全自主的科学探究,从而培养其物理思维[3]。
        比如,在鲁科版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及航天》一章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在虚拟仿真实验室引导学生就“万有引力的应用”自行设置相应的实验内容。在充分自主的实验环境下,有的同学确定了以“模拟人造卫星运动”为主题的实验,并设计了实验方案:建立卫星绕星体运动模型、结合“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知识点对模型进行实验求解。在仿真实验室中,学生能够自行设置天体的质量和密度,并按照相应的计算公式使人造卫星进入预设的轨道进行运行。在虚拟仿真实验室中,学生突破了现有教学资源的限制,大胆对卫星问题进行求解,实践研究能力大大增强。
        结束语:综上所述,要充分促进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通过录制微课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拓展实验教学的方法。同时,充分发挥仿真实验软件的技术优势,借助仿真软件验证理论上可行的物理实验,增强高中生对物理原理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冯学军.浅析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实验创新研究[J].名师在线,2020(30):89-90.
[2]周子涛.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0):54-55.
[3]宗海军.信息技术融入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方式[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10):39-40.

        本文为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立项课题    《基于思维创新核心素养下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结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 JYKT-190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