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三年级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以及补差方法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 李妍妍
[导读] 本文通过调查说明三年级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智
        李妍妍
        连南瑶族自治县淳溪小学 广东省 清远市 513300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说明三年级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两大类,并用案例说明针对不同情况的学困生所采用的补差方法,通过师帮生,师带徒,家校配合三大措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缩小学困生的产生率,提高英语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困生;原因;方法

        引言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第二条课程基本理念指出: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包括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不同,尊重这些差异,并在分析这些差异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1]
        
        三年级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充满好奇、好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对陌生的英语具有好奇心。他们很少有羞怯感,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的听觉敏锐,模仿力和记忆力强,形象思维好。他们对于英语学习兴趣普遍浓厚,乐学好学,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一部分学困生跟不上学习的步伐,为此笔者对本校三年级127个学生七次英语测试成绩中,有超过两次以上不合格的61个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由于智力偏低跟不上学习的同学占7%;自控能力差的同学占41%;由于家庭影响导致学习随意的同学占20%;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不良的同学占33%。
    从数据看:智力因素导致的学困生还是占极少的。而占过半的是由于自身控制能力差,外加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不良导致学习落后的学困生,具体表现是,课前不预习;课中不积极参与,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马虎了事。还有部分学生是由于家庭关系,父母或离异或常年外出务工,只有老人照顾孩子,督促辅导不到位导致学习随意而成为了学困生。
        为了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效益,笔者根据学困生的个体需求运用了以下补差方法。
        一、师帮生
        (一)摆正姿态,用爱滋润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对那些由于个体智力方面偏低而导致学习落后的学生尤为需要倾注真情,用爱心滋润他们,用耐心辅导他们。年级里的一位房同学,由于智力偏低,生活、学习都跟不上其他同学的步伐,对于这类型的学困生并不是说多辅导、多练习,就能产生学习效果的,笔者采用“溺爱”的方式,控制情绪、摆正姿态、耐心教导,让该生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心,不让其产生畏学心理。
        学困生由于自身成绩不理想,往往还存有自卑的心态,不敢与老师、同学亲近,其实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关注、理解和信任。对于这类型的学困生,笔者采用的辅导技巧是“偏爱”式。年级里的一位陈同学,比较胆小怕事,缺乏自信。学期初,语数英三科的成绩便不太理想,笔者主动与其谈心,了解其内心的想法,让该生感受到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也会关注他、关心他。并根据该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与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并约定达标奖励,运用各种鼓励措施让该生充满学习动力。在课堂上笔者还会“偏爱”叫该生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回答正确后大力表扬。课下鼓励其积极参加英语口语海选赛,培养其自信心。最终该生不负期望,成绩稳步提升,现已达中层生水平。
        (二)借助手段,提高兴趣
        1.课中。
        教师们所教的班级里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的语言、动机水平不同。如何面对所有学生进行课堂设计,是教师们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对教学工作的挑战。

[2]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极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而学困生的注意力就更不稳定了,为了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眼球,笔者在三年级的课堂活动设计上比较偏向于多种教学法结合,如:情景教学法、TPR教学法、游戏教学法,音乐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让学生全程都集中在课堂活动任务上,无暇他顾。
        在教授人教PEP版三年级上册Unit4 We love animals.Part A Let’s learn.这一课时,笔者先创设了一条任务主线——周末农场入场券争夺。在进行教学时运用了多种游戏活动,如:“Sharp eyes”“What’s missing?”“听音猜词”等,让学生一直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学习过程中还运用到音乐教学法,配合拍打桌子产生的音乐节奏让学生操练记忆句子。通过一系列紧锣密鼓、充满趣味的课堂活动,让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都能较好的集中,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2.课后。
        英语学习本身包含很多枯燥的因素,比如记忆字母的音、形、义;背诵单词、短语、句子和课文等,都需要学生进行重复地读、背、写,而对于贪玩、懒惰,自控力差的学困生来说,更是一件“苦差事”。为此笔者采用:一分、二落、三辅的方法降低“苦差事”的难度,让课后工作更能落实到位,达到应有的效果。
        一分,指的是把字母、词汇、句子分组记忆。学期初,笔者便把三年级上册六个单元出现的字母、词汇、句子分成小组让学生能更好的进行读、背、默等课后学习活动,通过这一方法来让学生记忆,让学困生的字、词、句落实起来也变得不那么难。
        二落,指的是对于默写、背诵的落实。笔者运用小干部管理法,分层发动班级干部对每日字母、词、句的默写、背诵进行落实,力求日日清、月月清,并及时奖励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最大限度的把字、词、句落实好。
         三辅,指的是对于那些多次默写不出,背诵不出的“特困生”,教师及时地给予恰当地当面辅导,落实课后学习任务。
        二、师带徒
        英语教师普遍有带班多、课时多的特点,单独接触某个班学生的时间较少,因此,发动优生的力量来帮助英语教师作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也是尤为重要。在开学初,笔者便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及开学第一次测试成绩挑选出优生,罗列出学困生,让他们自由进行“师徒结对”,并召开“小老师”工作会指导“小老师”开展辅导工作,同时约定期末奖励“徒弟”进步大的“师徒”,以此提高“小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启用“师带徒”这一措施,除了可以培养优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之外,对于任课多的英语教师来说,还能减轻不少负担。
        三、家校配合
        四十分钟的英语课堂教学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课后还须加以课外练习。而三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及约束力还不够强,必须有家长的积极配合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需要和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学生情况。年级里的一位房某兴同学,开学至期中考试成绩一直“亮红灯”,笔者通过与其家长沟通了解到:孩子家长常年外出务工,没办法在家督促孩子学习,孩子无人监管,生活随意、学习随意。针对该生的特殊情况,在与其家长协商后决定:让孩子放学后留校辅导英语,完成作业才回家。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抓牢抓实该生的英语学习,该生的英语成绩逐渐转为“绿灯”。
        学困生不是一朝得“困”,也不是一朝得“醒”。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很难“摆困”的,这要求英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明白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面对全体的同时,关注和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使教学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效益。[3]
        
        
参 考 文 献
[1] 林立.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英语.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8页.
[2] 同[1].第107页.
[3]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43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