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永蓉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落凤街小学
摘要:教师在体育中进行跑步训练时,首先要能够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跑步训练能够产生兴趣,然后针对一些跑步比较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能够及时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不会抗拒跑步训练,最后教师要在学生的跑步训练中纠正他们训练技巧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三管齐下,学生在进行跑步训练时才能够更加的积极,也就不会对跑步产生不良情绪。学生跑步质量的不断提高除了能够让学生强身健体之外,在训练中同样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面对之后生活的困难时能够变得更加乐观积极。
关键词:小学体育;跑步训练;策略分析
一、合理分组,展开跑步训练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开展一些有竞赛性质的跑步训练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通常会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跑步训练竞赛。但是,教师没有意识到的是,学生经常会因为自己或同学能力的不足而丧失跑步的自信心和动力。因此,在小学体育跑步训练中,在开展相关的竞赛活动时,务必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将他们进行合理分层,然后再开展相关的跑步训练活动。
例如,在某次竞赛性质的跑步训练活动中,我们可以以学生平时的表现、跑步的能力等为依据,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学生是跑步能力较强的;第二个层次的学生是跑步能力一般的;第三个层次的学生跑步能力较差。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我们就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且每一个小组中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必须有。做好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正式开展跑步训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训练。最后,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应该以每一个小组最后一名学生的成绩为小组成绩。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又能有效激发跑步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跑步动力。
二、通过情感鼓励,让学生做好坚持跑步训练计划
在进行跑步训练的过程中,由于训练的过程非常的消耗学生的体力,考验学生的耐力,所以对学生而言,如果有同学或者老师的鼓励能够更好地激发他跑步的内在动力。教师在学生跑步训练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情绪低落的现象,要能够及时地给予学生情感上的鼓励,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感情,让学生能够坚持跑步训练的计划。
例如,教师在“沙子接力跑”的游戏教学中,有些学生对于跑步不是特别擅长,他们往往就是体育方面的“困难生”,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困难生”和“优秀生”的分配,如果将“优秀生”分在一起,就会让其他同学感到不公平,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将“困难生”和“优秀生”平均的分配到每个小组中。
在接力比赛中“困难生”优势表现得并不是特别的优秀,同组的同学可能就会指责“困难生”,这会对他们产生负面的情绪,同时更加抗拒跑步训练,这就会变成一个恶性循环,在“困难生”与其他同学发生争执时,除了要及时地开导“困难生”之外,还要让其他学生能够站在“困难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同时让他们变得更加有自信,这样“困难生”们就变得更加有跑步训练的动力,他们的成绩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进步,教师可以同时组织“优秀生”对“困难生”进行培训,让“困难生”能够更加自发地投入到训练之中。
三、游戏与跑步训练相结合,激发学生跑步的兴趣
在小学体育跑步训练中,发现跑步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辛苦和枯燥的。在短时间内学生可能会有兴趣去跑步,但是跑步训练毕竟是一种持续的、周期较长的体育训练,时间一长,大部分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进而逐渐失去跑步的兴趣。对此,在小学体育跑步训练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趣味性的游戏,让游戏与跑步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跑步的兴趣,进而提升跑步训练的有效性。
例如,在小学体育跑步训练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与之相关的趣味性游戏。比如,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名为“接力提水”的游戏。在这一游戏中,我们可以设定跑步距离为50米,并将学生分为多个5-8人的小组。其次,在起点和终点处,我们可以放置一个水桶,起点的水桶水是满的,终点的水桶是空的。而学生在跑步的过程中,我们又给学生一个小水桶,让学生在起点处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小水桶中装满水,用跑步的方式带着这桶水跑向终点,并把小水桶中的水倒入终点的空水桶中。最后,终点水桶中水最多的小组获胜。在这一游戏中,学生跑步的动力以及兴趣都能够得到有效激发,而这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跑步训练的有效性。
四、掌握技巧,提升跑步训练能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现学生跑步能力无法得到提升的原因之一是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跑步技巧。这就导致了学生在长时间的跑步训练中能力得不到提升,久而久之失去跑步的兴趣和自信心。对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寻找一些运动员的视频,带领学生观看,为学生讲解一些跑步的技巧。
例如,在小学体育跑步训练中,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入教室,在多媒体设备中为学生播放短跑运动员博尔特的比赛视频。在学生观看这段视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回放、慢放等方式为学生讲解跑步的技巧。比如: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短跑运动员在跑步的过程中,跨步并不是很大,但是跑步的频率却很高,而这恰恰能够提升跑步的速度。那么,在向学生讲解这一跑步技巧之后,我们就可以在跑步训练中让学生进行高抬腿训练,以提升学生跑步的频率。在一段时间练习之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跑步中试着逐步加快自己跑步的频率。通过培养技巧的方式,学生能够逐渐掌握科学合理的跑步方法,跑步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结束语
综上述,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对而言比较活泼好动,对新事物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对于体育课中的跑步训练来说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传统的跑步训练相对而言比较的枯燥,学生在长期的跑步过程中会渐渐地对跑步产生不适应的心理,同时重复性的跑步训练在进行过一段时间之后,对于学生的跑步就起不到任何的推进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建知.新课程下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跑步训练研究[J].田径.2020.(07):5-6.
[2]褚衍浒.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跑步训练[J].田径.2020.(02):8-9.
[3]冯升菲.浅谈小学体育课堂中跑步训练的策略[J].灌篮.2019.(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