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爱民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北城英才学校 256600
摘要: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教学制度逐渐优化和完善,当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师要求学生掌握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把获得的知识储备应用到实际中,提升应用能力,因为当前社会需要更多专业性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各项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是至关重要的,法律素养的培养一直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中的关键,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本文将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了解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价值,再提出促进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培养学生;法律素养
一、针对于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探究
教师应对法律素养培养工作有着正确的认知,了解到法律素养是合格公民应当必备的素质。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正是形成良好素养的黄金阶段,更应始终关注对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为了实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收集教学网络资源,把教学侧重点以多样的形式展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如果教师单纯采用教材授课,很有可能将课堂变成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缺乏参与度。在面对这一问题时,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手段和理念,意识到道德与法治中法律素养培养的必要性,挖掘学习资源的,突破学习重难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实现对学习重点产生热情。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网络交友新时空”这一内容时,教师要改变传统授课形式,避免在一开始就将本节课的学习题目板书在黑板上,或者开始一个人的讲述,而是提前准备好教学课件,在进入教室后,为学生打开播放“网友相见被骗”的视频材料,并为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事情,让大家一起来共同看一下。”,通过这种手段来让学生对视频的内容充满好奇心,在完成观看环节后,进入到提问环节,让学生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和其他同学相互交流沟通,了解网友相见所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需要准备哪些事情,像有的同学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以及不能向陌生人提供自己的隐私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份证号,让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总结:因为我们都是未成年人,所以自己在出门时一定要提前告知家人或老师,在经过允许后再进行活动。在和我其他陌生人聊天时,要保证好自己的财务,不要给违法人员犯罪动机。学生们都会对一切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一定不能放松警惕,即使是在面对危险时也不要慌张,应沉着冷静的面对,通过这一教学工作的开展会让学生在获得良好学习体验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1]。
二、针对于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法律素养的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要求在各教学工作中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将自身价值和优势全面展现,通过这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而教师则应转变传统教学手段和理念,为学生提供展现自身价值的空间,激发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而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并设计各教学环节,适当增加思考研究讨论环节。
研究讨论这一教学工作和其他填鸭式学习手段有着本质不同,学生不仅能得到最终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能参与到研究过程中,提升参与度,落实通过实践把各种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和应用。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情绪的管理”这一内容时,教师则应依据本节课教学重点来为学生组织相关活动,实现让学生在学习前准备好一张白纸,以写“小纸条”的形式,把自己不良的一面写下来,以及当自己出现不良情绪时会怎样调节,全体学生写完后,将小纸条都放在讲台上,然后教师随机挑选若干个和班级中的同学分享,再让学生们能够共同讨论,各种方法所存在的优缺点,实现在这一潜移默化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当出现不良情绪时,通过暴力处理问题是不可取的,并且还会违反法律法规,实现在教学中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并表现的十分积极和主动,落实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2]。
三、针对于落实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探究
初中时期的学生对一些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就要则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拓展教学空间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趣味性实践活动,让学生愿意融入到学习过程中。例如,当教师为学生讲解“关心国家发展”这一内容时,就要在让学生有了系统认识后,拓展教学空间,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掌握,在班级中随机选择一名学生当“主持人”,然后再给学生们提供在当前我国在各种优势取得的发展程度,也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社会变化。而作为主持人应以专业主持人的身份对教师提供的各种资讯准确叙述,而作为倾听的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打分,然后其他学生依次进行扮演“主持人”[3]。需要注意的是,在面对各方面较为薄弱的学生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两两一组共同学习,实现以优带差,取得良好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话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社会中的热点,从中学习包含的法律知识,像教师应鼓励学生观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多看一些微博、今日头条,从而了解国际动态以及各种安全事故,通过这种形式来对法律知识有所了解,也要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总结,实现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分享。教师要依据学生整理的问题为教学重点授课,让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另外,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意识,提升自身法律素养,正确、高效处理教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除此之外,还应积极为学生组织开展法律知识辩论赛和法律教育相关的手抄报比赛,并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加,提升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促使学生能够成为一名懂法、知法、学法的良好公民[4]。
总结: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的重要性。教师应转变教学手段和理念,要认识到让学生掌握各种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善于运用,提升应用能力。但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较为枯燥、乏味,具有较强理论性,学生在学习时难免存在各种问题,而教师则应善于接近学生,加强引导,确保学生始终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也应挖掘更多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形式,实现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为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天珍.发挥“互联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优势[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7):32-33.
[2]王永彦.新课改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9):141.
[3]刘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初中学生法治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08):5-7.
[4]曹旭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关键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