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友慧
湖北省襄阳市马桥镇中心学校 湖北 襄阳
摘要:初中道德法治的教学不但囊括了心理和道德这两方面的知识,还涉及到法律和国情等这些方面的内容,突出了这门学科的整体性、德育性和法治性。课本中将情感理念和价值观理念的培养、各方面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提升以及思维方式的锻炼完美的结合起来,使这门学科拥有十分卓越的综合性特征。因此,在教师教学中,不能将心理、思想品德、法律知识等分开讲解,必须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争取做到以法治来体现道德素养、以道德去约束法治意识,突出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法治意识。
关键词:提升、道德与法治、实效性、途径研究
前言:初中阶段正是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学生的身心都处于发展的阶段,容易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浸染,从而对自身的思想产生影响,甚至使有些学生误入歧途。初中的道德法治教学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品德素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打造出学生的健全人格,激发学生法治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道德法治的教学有效性,从根本上让学生体会到这门学科的重要,而不是教师片面的讲解,让学生只领会其中的概念。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真正拥有良好的品格与法律意识。
一、运用小组合作,挖掘学生潜能
教师在教学初中道德法治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要采取单方面理论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改正课堂教学里的主次关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性的引导,让学生渐渐成为知识的主人,更加积极的研究道德法治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1]。学生只有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配合教师展开各项教学活动,才能够实现道德法治教学的有效性。举个例子,教师在教学“让家更美好”一课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家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家中都有谁,什么是家庭。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怎样创建和谐的家庭呢?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带着这样的问题,再结合课本内容,教师将学生分成合作小组,每位同学都在各自的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等讨论结束后,再由每一组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教师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体,也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对课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并且将课本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概述。教师在讲解这一课时,也可以让学生反复进行小组讨论。如在教师教学完传统家庭和现代家庭时,就二者之间的差异问题让学生再次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这种讨论、合作的方式,本身就是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从而为创建更加和谐、民主的家庭,埋下了情感榜样。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想情感
初中生有着非常丰富的情感,教师可以运用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展开道德法治教学,并为学生创造情境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更好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准确的理解课本内容[2]。在教师创设教学模式的时候,要让授课的环节与情境创设相吻合,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进入情境,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在教学《我与集体共成长》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过的事。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回忆与同学之间的点点滴滴,举手发言:“有一天我心情不好没有吃饭,是某某同学替我打饭,哄我开心的。”又有同学说:“我和某某同学每天上学一起走,放学一起走,学习中互相鼓励,是很好的朋友”等等。教师通过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入课堂内容的情境中来,激发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由此,教师引入今天的授课内容。通过学习以及回忆学校生活的点滴,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个人的发展是与集体分不开的,学生之间要勇于担当、互相帮助,从而达到集体共同进步。
三、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法治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迎来了科技时代,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了学生的发展[3]。尤其是有一些初中学生,受不了诱惑,引发了犯罪。这都是因为学生对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将事情恶化下去。所以,教师在教学道德法治时,要普及学生的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让学生通过学法、懂法从而能够遵守法律、会运用法律。在法律教学的时候,教师也不要固守成规的单方面讲述法律知识,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教学方式的运用,利用生活的实际案例,加强学生对法律的理解。打个比方,教师在教学《法律保障生活》一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触犯法律的后果。教师让学生先观看视频,视频中有许多人利用网络来实施诈骗,被骗的有学生、老人甚至白领。他们被骗去了钱财之后,有的选择了自杀,有的造成了家庭的破裂,有的甚至连养老的钱都没有了,这都是经不住网络骗子的诱惑,不懂得法律常识,从而造成了生命财产的损失。而这些骗子,最终难逃法律的制裁,下半辈子都要在监狱里度过。这些人有的是法律意识淡薄,有的是知法犯法,没能正确的树立法律观念,在利益面前,冲破了社会道德和法律的防线,最终走向了灭亡。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引入,将知识生动的、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到法律的知识学习中,教师也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指引学生能够积极的发表看法,从而深化法律知识。
结论:总之,道德法治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法律意识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师要迎合时代发展,提升自身素养,改变教育理念,创设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品质的培养力度,提升学生对道德法治的理念,为学生将来能够成为优秀的社会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康喜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4):35.
[2]马小燕.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提升途径[J].家长,2019(30):40.
[3]姚建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J].甘肃教育,2019(1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