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研究 巩显武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巩显武
[导读] 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则是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这样写道:“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研究
        巩显武
        齐翔建工集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则是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这样写道:“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这一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科学论断,不仅从社会实践观的角度对人的本质做出了科学的诠释,而且对以“人”为工作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本质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人能够从事创造性劳动,是人有别于其它动物的最根本特征。提出了人的社会属性才构成人的本质,并对人的本质做出了精辟而科学的概括。其中最经典的论述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可以说这一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核心。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科学论断,联系马克思与恩格斯其它关于人的论述,来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1、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而人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
        马克思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2]由此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考察人的时候,把人的“肉体”、“自然性”、“动物性”等等已纳入研究之中,并肯定了人的自然属性。这说明马克思认为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的一个前提规定性,满足人的自然需要是人以及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前提。
        2、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实践的,不是抽象的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学说,有一个共同的根本性错误在于,离开人所生存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谈论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从分析费尔巴哈入手,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马克思并不完全否认人类具有某些共同性,而是反对将这一共同性抽象化,反对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离开了人的存在方式的具体性去谈人的本质,实际上是空洞的,没有真实意义的。
        3、人的本质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是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但它不是单个人的简单相加,而是人和人按照一定社会关系而结成的一个整体。人的本质表现为什么样的具体形式,在什么程度上成为自由自觉的活动而得到实现,都以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为转移。这些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思想文化关系、民族关系、家庭关系等等。在这些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本质;而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又有其相对独立性,也都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规定着人的本质。因而,人的现实本质归根结底是由人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影响。人的本质是综合性的,在阶级社会中是有阶级性的。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帮助理论工作者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的教育对象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一个社会中的有机统一体,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的,由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人,思想政治工作是树立人的正确思想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作指导,才有可能科学地分析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特点。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会使教育对象产生不同的思想倾向。


要想科学地实施教育活动,必须先要认识人、了解人,把握人的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紧密联系教育对象所处的社会关系,正确把握教育对象思想形成的规律。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最根本的是人的本质理论,与此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依据。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但是由于人的思想政治是在社会关系中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因此,要在社会关系中、在实践活动中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有坚实的基础,才有针对性,才能找准人的思想变动不居的现实根据。我国正处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同时也不能避免地产生大量的思想问题,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采取协调人际关系的正确方法,在全部的社会关系中把握人们的思想,抓住主要矛盾,分析人们的思想,协调人际关系。并且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所以在真正掌握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以后,就可以为我国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人的社会化、不断拓展人的本质力量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思想政治工作制定目标和任务
        马克思主义研究人的本质的目的,就是要揭示人全面、自由发展的规律性,从而积极地为实现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创造条件。这种目的性又规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性,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要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中心进行。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实现人的全方面发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客观地开展,而不能只强调单一方面。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注重理论教育,也要注重实践教育,理论联系实际。
        三、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1、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始终把人放在最重要的地位,重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通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可以发现,人本主义或以人为本是统领其全部内容的活的灵魂,渗透于文字背后的浩瀚的精神海洋之中。”[10]
        2、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脱离客观实践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实践的,这要求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时不能脱离实践,要关注现实的生活及现实的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转变教育对象的思想,就必须从实践出发去,从人的实际需要、人的切身利益出发来理解人,关注、关心、帮助现实的生活及现实的人,引导教育对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和行为习惯。同时,教育者还必须从人的实践性出发去认识教育对象,要在实践中启迪人们的思想觉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教育活动。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3、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发展和创新
        由于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作为与社会关系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随着特定的历史条件而不断变化。所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不断研究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和各种社会关系的情况,认清时代特色,把握新情况、新方向,找好切入点,立足于新的社会形式和思想实际,以新的思路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达到思想政治工作预期的效果。

        参考资料:
        [1]庞元正,董德刚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249页.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何祚庥,段若非.关于“以人为本”的对话[J].当代思潮.2004.
        [4]彭庆红.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J].探索,2001(2).
        作者简介:巩显武,男,1968年出生,齐齐哈尔市人,中共党员,中央党校本科学历,高级政工师(副)职称。齐翔建工集团党委副书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