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现浇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8期   作者:程潜 汤晨
[导读] 钢-混凝土结构本身体现了其独特的施工和建筑设计优势
        程潜      汤晨
        杭州铜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钢-混凝土结构本身体现了其独特的施工和建筑设计优势,因此目前,钢结构正被应用于各种住宅建设中。但不容忽视的是,如果选择现浇混凝土来设计整个房屋结构,很难完全避免裂缝现象。当情况严重时,现浇混凝土也可能出现频繁开裂,这将降低整个房屋框架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对现浇混凝土特殊房屋结构的结构裂缝进行适当的控制,并给出相应的裂缝控制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现浇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导言:
        建筑结构能否达到建筑物的稳定,从根本上取决于混凝土材料的基本性能。目前,现浇混凝土可应用于当前各类住宅建设中,建筑的整体性能也实现了突出的改造和优化。但同时,现浇混凝土一般难以完全消除混凝土裂缝,包括塑性裂缝、应力裂缝和结构裂缝。因此,针对以上不同类型的混凝土裂缝,应明确裂缝产生的根本原因,注重裂缝的综合控制。
        1裂缝对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利影响
        1.1降低安全性能
        在房屋建设中,如果现浇混凝土出现裂缝,会造成很大的不安全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的面积和深度会越来越大,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承载力,降低结构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如果情况严重,将直接造成混凝土结构的倒塌,造成更大的危险事故。
        1.2增加漏水
        如果现浇混凝土出现裂缝,在雨天或潮湿环境下,水会进入建筑物内部,造成腐蚀、熔化等情况,造成建筑物损坏;此外,渗入建筑物内部的水也不容易排出。如果温度降到0以下℃, 渗入建筑物内的水会因温度过低而冻结膨胀,从而使裂缝进一步扩大,加剧漏水。
        1.3钢筋锈蚀加剧
        如果出现裂缝,混凝土内部的部分钢筋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并会受到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腐蚀,造成钢筋锈蚀,对建筑物内部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如果腐蚀严重,钢筋上的铁锈会积聚并不断膨胀。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保护层将被破坏,形成新的裂缝。由于类似的情况,新的裂纹将产生新的腐蚀。这样,最终的结果是整个混凝土保护层会断裂甚至脱落,从而失去支撑和固定作用,最终导致结构倒塌。
        2 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产生原因
        2.1 收缩裂缝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施工等原因造成的裂缝属于正常现象。例如,在不影响建筑物承载力的情况下,裂缝小于0.05mm。由于裂缝造成的危害基本上是最小的,它不是一种主要的裂缝类型,也是一种收缩裂缝。收缩裂缝是由混凝土内部结构引起的,因为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如果体积发生变化,很容易产生内部裂缝。一般来说,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高温天气是裂缝产生的直接原因,如水泥水化热、高温下开裂等。这些裂缝互不重叠,呈规则条带形式出现,一般分布在与钢筋平行的截面上,但危害性很大,还会给建筑物带来直接的不利影响。
        2.2过载裂纹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表面构件的承载力过大,容易产生超载裂缝;当剪切力较大时,超载裂纹由上部向下部扩展,呈斜向扩展;一般情况下,裂纹为纵向垂直裂纹。但是,当构件内部的位置受到较大的弯矩压力时,裂纹的扩展方向是相反的。
        2.3材料使用不当引起的裂缝
        除了收缩和过载外,材料使用不当也会导致裂缝。例如,材料种类、尺寸、用量、表面积和水泥收缩是引起裂缝的主要因素。其中有两个重要因素:集料是引起水泥浆体收缩的约束相。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必须增加骨料的最大粒径,降低砂率和砂的细度模量,以达到最佳的收缩效果;其中,集料的吸水率对现浇板的硬度、刚度和压缩性有一定的影响。水泥骨料的压缩系数越小,骨料的吸水率越大,现浇板的收缩越大;另外,用水量、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砂浆比等因素也会引起裂缝;粉煤灰表面积小。粉煤灰掺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干缩性能。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收缩率减小。
        2.4气候引起的裂缝
        由于材料类型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应力。如果外界天气太热,不同的材料会因应力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反应。当应力响应超过材料的最大承载极限时,会产生裂纹;因为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会用到许多不同类型的材料,而对环境要求不同的每种材料膨胀现象都是不同的。因此,即使在相同的外部环境中,温度是相同的,两种材料也会因为自身的材料问题和温差问题而产生剪力。当应力大于剪切力时,会直接引起裂缝。
        3结构设计中裂缝控制措施分析
        3.1平面结构的分析设计原则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特别注意平面布局的合理化,避免不必要地改变平面线条和形状。如果平面上有缺口,则需要在缺口处设计拉梁,并加厚周围楼板。这样,承载力将得到有效提高。另一种方法是加强加固。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长度进行。如果房屋的长度超过规范,则可以在中间设置收缩后浇带。

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m,具体位置一般在楼梁跨度的1/3处,宽度范围为800~1000mm。后浇带设计时,板、墙、梁应完全分离,钢筋应按要求连续布置。如果房屋长度超过规定值,应设计变形缝。在主楼与裙房之间存在较大的高度间隙时,应在主楼与裙房之间设计后浇带和沉降缝,有效控制地基沉降引起的裂缝。这种裂缝会对建筑的美观和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要严格控制相关构件,如安装现浇钢筋混凝土墙雨棚、檐口、挂板、栏板等构件。水平长度大于12M时,必须设置伸缩缝,控制距离在12M以内;如果房屋长度超过40m,技术人员应在楼板中间设计后浇带,以控制混凝土收缩温度和应力的影响。对于砖混结构,为保证质量,避免大面积裂缝,可将单元隔墙下的楼板切断浇筑,并应切断钢筋代替圈梁。
        3.2构件厚度的合理设计
        为了保证施工后钢筋的耐久性和锚固性不受影响,必须对现浇构件的厚度进行限制。一般情况下,厚度小于L/30~L/35(L为构件长度)。对于民用建筑,构件的最小厚度应控制在100mm。在此基础上,应考虑楼板内的管径问题,避免二者相互影响,造成不符合标准。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如果板厚不达标,特别是板较薄时,现浇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裂缝分布较广。根据构件的不同,结合工程要求进行合理的限制,以保证最终的质量。
        3.3合理设置混凝土标号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越高,使用的水泥就越多。如果水灰掺量比较大,出现裂缝的概率就会增加。现浇板平面尺寸较大,工程设计中强度等级应大于C30,现浇梁与楼板的混凝土强度相同。当墙、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板、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要求节点核心部位的强度与柱、墙的强度一致。
        3.4材料选择和配合比设计措施
        1) 选择符合房屋建设要求的混凝土、水泥等原材料,包括其品牌、等级、性能等方面,都要加以考虑。
        2) 在选择含砂率时,要符合有关规定,选用优质的砂、石等原材料,并保证在配合比设计中,设计合理的水灰比、砂率等配合比,以避免混凝土离析、泌水,保水性差等问题。
        3) 掺加外加剂和外加剂时,不允许盲目掺加。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性能,有必要选择合适的种类和数量。
        4)由于施工中水泥用量很大,所以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水泥浆的体积也会增大,坍落度会变大,收缩也会呈现较大的趋势。因此,在配合比设计中,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混凝土设计坍落度。
        5)需要正确使用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根据需要实现的不同膨胀效果,选择添加不同种类、性能的膨胀剂,并且控制合理的掺和数量。
        3.5分析设计配筋时的技巧
        钢筋设计中应考虑对混凝土的影响。结合工程实践可知,提高构件配筋率,可以有效地控制裂缝的发生。对于梁板构件,配筋率有明确规定。配置受力钢筋时,可遵循间距密集、直径小的原则,使裂缝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严格控制配筋率可以有效地控制裂缝。建筑屋顶的传热系数一般在1.0W/(M2·K)范围内。屋面板施工可采用双层双向加固方式。对于无负筋的板面,可将板支座负筋拉穿,或在无负筋处设计双向钢筋网,并科学搭接板负筋,以保证施工质量。对于四边固定的现浇板,它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对板的收缩产生影响。实践证明,45%的裂缝容易出现在四大角差处,水平剪力集中在楼板上,即转换层的荷载分布发生突变。转换层中的楼板将承受上部和下部的剪力,应重新分配剪力。施工中应注意楼板平面方向受力较大,变形严重。因此,设置在转换层的楼板必须加强刚度,提高其承载力,避免过度变形。本工程转换层楼板施工中,为保证其刚度,采用200mm厚C35混凝土。
        结语
        在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裂缝控制可以保证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中既能获利,又能使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相应的设计要求和验收标准。通过对现浇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的研究,保证混凝土施工工艺能够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混凝土施工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促进住宅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各行业的快速增长趋势,住宅建设项目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项目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建房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说现浇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和预防还不完善,这些方面的处理还没有取得完美的效果。今后有必要分析研究实际问题,促进混凝土行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马利桃.建筑结构设计中现浇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对策[J].建材与装饰, 2018 (45) :104-105.
        [2]皮孝建.试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现浇混凝土裂缝控制策略[J].江西建材, 2016 (03) :51.
        [3]姚江.试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现浇混凝土裂缝控制策略[J].居业, 2015 (24) :145-146.
        [4]蔡宏辉.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现浇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分析[J].中外建筑, 2012 (05) :158-160.
        [1]刘剑利.关于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技术控制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24(15):153.
        [2]司晓波.关于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技术控制的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4,19(20):37.
        [3]陈军.对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6,22(8):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