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改革框架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王玉林 谭乐迪 马鑫源
[导读] 本文讨论媒体融合时代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改革框架设计,内容涉及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建设依据、教材体系现状与问题分析、实践类教材体系构建、教材形式优化、教材内容优化与教材配套资源空间构建等内容,并针对部分专题搭建系统模型。
        王玉林 谭乐迪 马鑫源
        山东英才学院
        摘要:本文讨论媒体融合时代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改革框架设计,内容涉及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建设依据、教材体系现状与问题分析、实践类教材体系构建、教材形式优化、教材内容优化与教材配套资源空间构建等内容,并针对部分专题搭建系统模型。
        关键词:媒体融合时代;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改革框架
        引言
        本文重点研究媒体融合时代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改革框架,分析了教材体系现状与存在的部分问题。
        1媒体融合时代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1.1专业定位不清晰
        在媒体融合时代老年人的需求更加全面具体,已从包括照护、康复、医疗、卫生方面的“物质养老”延伸到精神养老和文化养老这一领域。这就决定了在媒体融合时代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体系要以培养具备医学、护理、康复保健、社会管理、信息与媒体融合、心理学、传统文化等多种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现有教材体系。本专业定位并不十分明晰,缺少精神养老、文化养老方面的内容,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1.2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够
        在媒体融合时代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要远高于常规理工科专业,经常会出现“实践先行,理论滞后”的现象。高校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往往只能选取最为“稳妥”的内容进行发力展开,部分诞生于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的前沿做法和营销手段无法及时更新。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之后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对接实战,还需要在企事业单位中花费较长的时间去积累实际经验完成“理论-实践-理论升华”的良性循环。
        1.3教材对精神养老、文化养老重视不够
        媒体融合时代老年人对于精神养老和文化养老方面的需求已经形成潜力巨大的市场,以腾讯公司为代表的互联网头部企业已经提出“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的网络社会”的愿景,希望让老年人在媒体融合时代分享互联网红利,实现智慧养老、精神养老和文化养老。现有的教材体系更侧重于医学护理、日常陪护等传统养老理论的讲解,对媒体融合时代互联网工具的应用关注不够,医疗和养老两个系统的有效串接尚显不足。
        2媒体融合时代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改革框架构建
        2.1引入互联网思维,构建“按需取用、模块组装”型教材库
        在媒体融合时代,构建“按需取用、模块组装”型教材库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继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首先要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到模块化教材库构建过程当中,调整“过度全面、平均用力”的做法,将老年服务于管理课程教材库划分为医学专业教材库、信息专业教材库、老年人身心护理教材库、德育及素质教育教材库、通用基础教材库和实践类理论/案例教材库等模块,并提供电子课件、视听多媒体课件和答疑解难等配套服务。学生基于自身知识掌握现状,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课堂学习、课下学习和实践学习,通过考试后获取学校的学分认证、等级评价和企业认证。为了鼓励学生采用“按需取用、模块组装”的方式培养特长能力并兼顾基础素养,院系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适当收缩“必修课程模块”的覆盖范围,增加“特长发展模块”在考核评价中的比重并引入“学校&企业双认证”机制。


        2.2更新教材内容组织形式,构建以实体教材为中心的“资源空间”
        “资源互联”是媒体融合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人们通过“资源链接”信息从一个应用/页面跳转到另一个应用/页面,并获取相应的文档资源、视听资源、业务数据和软件服务。在“纸质媒体”时代教材编辑工作的主要流程是“收集内容-整理内容-集册出版”,所有内容都完完整整地写入到教材实体当中,教材知识量和教材“厚度”直接关联。这种“全内容注入”的教材编写方式在媒体融合时代容易出现篇幅不容易控制、图片质量不满足要求、局部变更导致教材再版等问题。尤其对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因为专业内容不断变更去反复购买同种教材从学习效率和成本控制上都不够经济划算。
        在媒体融合时代开展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需要将教材实体看做一个“资源空间基点”,这个基点至少具备两大功能:(1)核心知识讲解。这是传统教材必备的核心功能,将本专业的核心知识和经典案例进行深入讲解和扩展分析,为学生继续提升奠定坚实基础。(2)资源链接。很多配套资源(如视听资源、数据资源、电子文档资源、门户网页、专业软件等)和教材内容具有紧密联系,但因为其展现形态不适合“原文录入”到教材中,可以在教材合适的位置提供二维码、条形码、资源地址等链接信息,这些配套资源以教材实体为中心节点形成“资源空间”,具体构建过程见“模型[1]。模型[1]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资源空间”构建流程:步骤1——教材内容划分:确定哪一部分内容属于核心知识,适合直接录入到教材实体中;确定那一部分内容适合以“资源链接”的方式在教材中存在步骤2——资源平台构建/调用:选择合适的资源平台去存储教材配套资源;适合放在公网上的直接使用第三方的网盘或者门户网站;不适合放在公网上的需要自建资源存储系统;步骤3——资源嵌入:在教材实体合适位置放置文本超链接、二维码、条形码等资源链接;步骤4——资源更新:根据教学要求和专业内容变化随时更新资源;按照“模型[1]”所示步骤开展教材编写工作,实现了“静态内容”和“动态内容”的有机统一,教材实体和配套资源通过资源链接产生关联,需要更新资源时只要将资源链接所指向位置的资源内容进行更新即可,能够很好地适应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内容不断更新的现实。
        2.3加强“校企合作”,整合企业实习报告编写案例型教材库
        目前养老机构的新技术、新流程、新思想和新方法很少出现在学校教材中,教材建设未能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尤其是专业课教材的知识体系滞后于养老机构的飞速发展。教材改革需要校企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科教协同,通过校企联合制定建材建设规划、共同编写与开发教材。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和一线养老服务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邀请企事业单位参与到学生工作实践全过程当中,并对学生专业能力、应变能力、实习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在参与企业实习过程中,应当按照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要求完成企业实习报告的编写,内容涉及实习单位组织架构调研、工作流程与管理方式调研、日常工作记录、相关办公文档汇总、前沿技术感悟等内容。教学管理机构在收集到学生的实习报告之后,择优选取优秀报告结集成册汇总到案例型教材库,开放给全体教师和学生使用。
        结束语
        在教育领域,要建设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这项事业,必须将教材这个“器”抓住、抓实、抓牢。适时地将时代的研究成果融入教材,除此之外,还应从全局出发,在整体观照下、在理念上做好把控,做好理念上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臧少敏.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
职业学院学报,2013(1).
        [2]范雪莹,郝锦峰,胡庆华.校企合作模式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改
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
        [3]丁为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分析--以老年服
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16(7).
        [4]侯在惠.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1(4).
        [5]曲丽秋.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的内容和载体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