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慧洁
浙江省杭州市绿洲花园幼儿园 浙江 杭州 310000
内容摘要: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幼儿园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支持幼儿的游戏对教师来说是个难题:一方面,教师认识到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有充分的自主权,如果教师介入援助可能会阻碍幼儿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教师又担心如果完全让幼儿自主就会放任幼儿,难以发挥游戏的独特价值。两难的困惑,导致教师不知道在游戏情境中怎样的援助才是适宜的,怎样的援助会干扰幼儿的游戏。结合杭州市绿洲花园幼儿园“悦纳”教育的核心理念,基于儿童的成长需求,基于教师的特色专业发展,本文对教师在游戏中如何把握援助契机、如何运用援助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帮助教师解决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援助行为问题。
关键词:
悦纳 自主性游戏 援助行为
正文:
一、研究背景
一位学者曾经说过:如果爱他,就离他近点,因为他心中的迷茫与苦闷,需要您的倾听、安抚与点拨;如果爱他,就离他远点,因为他需要自由成长的空间,哪怕是跌倒受伤,那也是他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我们在帮助孩子的时候,既要细心耐心,但又不能全部包办。我们的孩子还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在孩子的自主活动时,我们应该适时给予援助,但是随着幼儿对自我意识的认识,幼儿的需求呈现着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趋势,如何才能培养具有乐学、爱玩,具有“游戏精神”的孩子?我们的援助行为,怎样才是适宜的呢?
二、定义
悦纳:让孩子们从小懂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周围的人,让他们成长为一个有自信心、有责任感、有坚强品质的完整儿童,成为自己人生的小主人就是“悦纳”教育的终极目标。
自主性游戏:自主性游戏包括了所有的游戏,它不是把游戏简单地分为有无自主性,而是强调所有的游戏都应该有自主性。自主性游戏让幼儿有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允许幼儿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内容。
援助行为:援助行为指在他人需要帮助时给予一定的帮助。
三、如何把握援助时机
结合“悦纳”教育理念,我们梳理了以下五种游戏情境,通过悦志、悦境、悦身、悦适应、悦探索五个发展目标对幼儿进行适宜的援助支持。
1. 悦志。
当幼儿的游戏行为、成果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赞同时,我们应积极给予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从而挖掘孩子更精彩的游戏亮点。
案例:孩子们在进行室内体育游戏时,孩子们把椅子摆成了长长的两条,中间放了很多懒人沙发,蛋蛋认为这是两座桥,下面是海;而天天认为下面是游泳池,可以跳水……他们在游戏中,很多孩子都喜欢跳到懒人沙发中间,不厌其烦地“跳水”。我及时对孩子们的想法进行表扬,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要。
2.悦境。
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了困难,无法自行解决而主动向教师求助时,教师可直接给予援助,或给予策略建议,或以问题拓展孩子的思路。通过这样的援助行为激发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有战胜逆境的挑战精神,体验逆境中的合作的乐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悦身。
当幼儿游戏中出现安全险情时,我们的保护是及时和有必要的。幼儿在挑战时,通过老师的援助加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从而不断调整游戏行为。
案例:桌子滑梯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最常见的姿势就是坐着往下滑,但班里一位日本的孩子一会趴着往下滑,一会儿头朝下往下滑,他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是很强的。这样的孩子具有自我保护意识,会对材料、场地进行评估,采取相应措施让自己更加安全。
4.悦适应。
在幼儿遇到困难即将放弃游戏时,教师的及时援助给予幼儿力量与帮助,能促进幼儿的游戏深入开展。
案例:班级增加了新的室内体育内容——悬垂,安安对这一新事物,既有些害怕但又非常想玩,却又不知道怎么玩,安安学者身边大班姐姐的动作,把脚踩在打结处,不过由于安安的手臂力量不够,即使安安踩住了结点,也不能完全离开地面进行悬挂,多次尝试失败后,安安默默地离开了……这时一位姐姐说:“你马上就要成功了,你把脚踩稳,手紧紧地抓住绳子再试试,”一次二次三次……终于成功了!
5.悦探索。
我们要仔细观察、分析、判断,有些幼儿往往在游戏前先探索、熟悉材料,这一过程看似重复行为,其实是有价值的。如果幼儿的游戏行为真的处于低水平阶段,教师可以给予适当援助,推动幼儿的游戏水平的提升。
幼儿在游戏现场中的情境是丰富而复杂的,并且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这需要教师仔细观察、用心体验,专业判断,才能找准援助的契机。
四、如何运用援助策略
以游戏促教研,游戏中观察,解读研究儿童游戏行为。当幼儿在游戏中
碰到困难需要援助时,我们本着“共识儿童游戏,共富游戏精神,共赴快乐游戏,共育游戏中的儿童”的游戏宗旨,尝试以下援助策略的行为:
1.言语提示。
它是教师运用最为广泛的援助策略之一,适合各个年龄段幼儿。主要包括提问、提示、建议等方法。
2.材料支持。
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游戏的发展。案例:在小班娃娃家游戏中,“妈妈”烧了一桌好菜,于是她想打电话请小伙伴来品尝,却没有电话机,她很着急,这时我连忙把我的手机借给王宇昕。在她的召唤下,很多小伙伴都来她的家做客。因此,老师的及时材料支持,启发了孩子的替代行为,满足了游戏意愿,使游戏顺利开展。
3.教师以游戏者身份介入。
(1)平行游戏策略。
平行游戏的援助策略在小年龄段运用得较多。教师以平行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的模仿,不干扰幼儿的游戏,在无形中为幼儿提供示范,幼儿也是在无意识中模仿甚至迁移。
(2)共同游戏策略。
相对于平行游戏策略,共同游戏策略在中、大班运用较多。它是教师以一名游戏合作者的身份进入游戏,了解幼儿的想法,以角色的口吻提示、引导幼儿解决当前问题或将游戏引向深入。
由此可见,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要根据幼儿游戏的意愿,灵活、综合地运用相关策略,以促性幼儿游戏的开展。
基于“悦纳”教育的核心理念,教师应顺应幼儿的游戏意愿,把握时机,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适宜地给予援助,基于儿童的成长需求,有效地支持幼儿深入开展游戏,提升其游戏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国平. 《幼儿的自主游戏》.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6月第一版
[2]. 陈帼眉.《幼儿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3]. 秦元东.《幼儿园游戏指导方法与实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年1月
[4]. 曹中平.《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