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霞
神木市店塔第一小学 719300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最直接的方式,因此,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注重对小学生作文写作和应用技能的培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兴趣;思维能力;强化训练;评价总结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语言应用。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作文结构,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文字和思想相结合。下面是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们写作的兴趣
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语文作业感兴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对语文作文入门,即掌握作文的写作方法。学生有了作文的写作方法,自然愿意去进行作文写作,并且是积极主动的写作。首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以及认知能力,在作文题目的选材上选择那些学生们熟悉的、感兴趣的题目。可以加大作文的命题范围,让学生可以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1.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我们的实际课堂上,通过分组学习和讨论,给学生固定的题目,和让学生自己拟定题目,这样的办法都是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空间和表达想法的方法。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借鉴其他学生的优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延续。学生之间的相互问答,和查阅资料,同时也是学习交流的过程,能够增强阅读写作的浓厚兴趣。教师在组织辩论活动中,一旦遇到有争论的情况,不必简单直白地阐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而是在恰当的时机找准争论的结点,引经据典将双方观点有机统一,客观公正陈述事实,在陈述观点同时也是激发同学们深入思考的过程,这样就广泛调动了同学们发言思考的积极性,通过现场的辩论,所有学生的兴趣都调动起来了,虽然有的说的不是很贴切,但是学生大胆的发言也是一个好的方向,表达好的学生的语言精简,论据充分,同学间也是一个直接的学习过程,重要的是同学们在愉快的心情中接受了训练思维的教育。
2.利用课本剧,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材中的有些篇目,场景宏大,人物关系纷繁复杂,内心世界也比较复杂,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设置特定的情境和场景,活灵活现地展示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既做演员,又做观众;既做表演者,体会当时人物的亲身遭遇和心理状态,又做旁观者,感悟生活,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阅读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表演能力。
3.通过文学欣赏课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单纯依靠语文课本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文学欣赏水平,是绝对不够的。教师要在引领学生进入阅读世界发挥导师的作用,带领广大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吸取更多的精神营养,分享其中的思想体悟,增加各类知识积累,提高审美情趣。通过文学欣赏课,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素材多了,阅读兴趣自然越来越高,选择性阅读的能力也会增强,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进行想象作文训练
1.利用有关课文内容进行思维训练
小学的语文课本是学生第一接触到的文学作品,是学生开始学习写作的基本的参考内容,通过对课文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写作的方法十分必要,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学完《秋天的怀念》后,要学生运用拟人换位思考,将浓浓的母子情延伸思考,这样学生带着情感去写作,饱含深情,触景生情,感人至深,从而激发学生情感。
2.运用临界思维,激发学生想象
魏巍在《东方》第六部第四章说:“悲苦的回忆与幸福的憧憬交织在一起,真是苦辣酸甜一齐兜上心头。”我们可能一心为了远处的风景,而忽视的脚下的路。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临界思维,做一些大胆的假设,鼓励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写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写给十年后的自己》等充满设想和想象的作文,也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强化训练,提高学生作文成绩
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学习阅读材料中的优美语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通过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写作手法,通过学生们对作者优美句式的摘抄,可以使学生们加强对优美句式的印象,也为以后的作文写作积累了素材。让学生学会体会式、摘录式、批注式的作文笔记,根据作文写作训练习题做好读写结合。在写作强化训练过程中,老师需要合理地留给学生语文作文写作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己进行作文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作文写作的过程中获得的思想成果,从而使学生更能得心应手的处理作文写作。老师对学生作文的强化训练过程要注重师生间的交流和合作,强化训练的方法也要实时变动。
四、教师的评价总结是作文教学取得效果的保障
总结评价作为作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整个作文写作进行综合地检查。根据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重视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基本观念,比如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它在学生的作文写作中占有决定性的导向地位。由于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字、病句以及常识性的错误,所以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写作结果进行总结评价,老师的总结评价是学生作文写作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对于学生的作文,老师应做出激励性的,客观性的总结评价,对学生出现的常识性错误进行有效梳理,帮助学生学习作文句式中那些有难度的句式结构,例如排比句、设问句等,使学生对作文结构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也要促使学生对原有句式结构进行重新构建。老师通过学生反馈的问题和信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最后做评议小结。
五、老师对学生的作文成绩进行及时鼓励
鼓励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师经常采用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方法。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激励可以使人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使人创造奇迹的导火线和催化剂。许多资料表明:鼓励式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众夸赞表扬可以实现学生的实现自我心理需求,批评说教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下降,丧失对作文写作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一些学生可能感到语文作文写作有些乏味,觉得自己写不出东西来,提不起写作文的兴趣,在心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畏惧心理,导致了语文作文成绩的不理想。这时教师不应过多的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是采用肯定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自己在作文写作中的闪光点,增加其自信心,暗示鼓励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很掌握好作文写作。
在目前的情况下,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古板教学模式,要求语文老师根据国家教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原则,提高学生们学习语文作文的兴趣,结合生活中的鲜活例子进行作文教学,通过老师课堂的强化训练、点评教育,对学生作文成绩不断的鼓励,可以使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满足了学生最大限度的个体差异,完成小学语文作文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