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军
漯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河南省漯河市 462000
摘要: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并不只是把信息技术简单地和传统教学进行相加,而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各种相关的要素全部进行有机地统合,使它们之间实现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最优化教学的过程、资源、效果和成效,使教学达到一种新的高度,从而促进了它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微课;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运用;
微课是指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的网络教育模式,其教学时间短、容量小、针对性强,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辅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进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微课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下生成的新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一种创新形式,促进了师生教学与学习地位的转换,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为微课的生成应用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微课依托于互联网平台,以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的特性,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当下,将微课运用到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推进信息技术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强信息技术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进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并不只是把信息技术简单地和传统教学进行相加,而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的介入,使教学中的各要素丰富和谐、协调共振,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的突破与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先进教学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以先进的设备为依托、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从教学的整体观出发,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以学生活动为途径,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增强获取知识的技能,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让学生在各种相互关系的活动中实现自身的发展。那么,如何将微课融入到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中就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教学形式,由于受教学媒介、时空等因素的限制,在短时间内很难传授给学生丰富而又广阔的知识。而微课运用到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容量小、传递速度快、多方位、多角度展示的特点,从而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但要凸显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教师就需要重视各教学环节的设置,课前、课后、课中教学的衔接,以此增强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针对性、有效性。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在课前的运用
将微课运用到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需要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课前教学设计,以此推进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前活动中的运用,能够增强预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时,由于学生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一些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而一些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不足,这时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作不同层次的微课。针对基础差的学生,需将基础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使学生在课前学习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针对具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学生,教师在互联网平台中,选取与基础知识相适应的微课,引领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进行拓展性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由此可见,微课在课前教学中的运用,能弥补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个性化模式。与此同时,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可以反反复复观看,直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为止,这也是微课教学的一大优势。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前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凸显教育的针对性,为不同层次学生开展层次化微课教学,以此使学生在预习教学中获取相同的知识、能力,进而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保障。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在课中的运用
将微课运用到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重视课中与课前教学的衔接,用来增强微课运用效度。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微课,对所学新课程知识全面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微课的运用,需要体现实践性、体验性,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微课的运用,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以此培育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尤其是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微课的运用可以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首先,在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中,教师以小而精的微课为导向,快速吸引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通过问题展示,发展学生思维,在一问一答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预习困惑,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能够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等学生对课堂内容全面知晓,教师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实践操作。在学生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讨方法,让学生一同思考、探究知识,增强实践操作的有效性,提升学生计算机实践运用能力。其次,教师借助微课优势,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引领学生将课前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发挥导向作用,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规范学生操作模式,以此培育学生信息素养。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立足于生活,结合课程知识,向学生传递课堂以外的知识,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在评价中的运用
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很大的优势,通过微课的运用,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学情,根据学生学情,为学生设置针对性的微课,以及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进步。在以往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评价的重要性。因此,以微课为导向开展的信息技术教学,需要重视微课在评价教学中的运用,创新评价模式,增强评价的有效性。首先,教师根据学生个人学情,在互联网教育平台中构建学生档案信息,采用跟踪设备,记录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学习信息,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知晓学生微课学习成效,采取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开展评价,增强学生微课运用的有效性,使学生根据教师评价,在课下借助微课再次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四、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在课后的运用
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后的运用是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课前、课中教学衔接,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全面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重视微课在课后教学中的运用,培育学生高超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在课后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前、课中、评价教学知晓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在互联网平台中搜索相关的微课资源,引领学生观看这些微课资源,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等学生学习完微课,教师在互联网平台中,开展讨论活动,以该课程教学为主题,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促进,弥补自身不足,进而完成学习任务。与此同时,针对学生微课教学体验,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调查活动,了解微课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微课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等,根据这些信息数据,开展下一节课。
综上所述,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对传统说教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冲击与补充,它不仅让教学变得不再乏味,而且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微课的运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微课、运用微课,提升微课运用效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培育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进而推进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曹雄.微课应用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0):182,192.
[2]吴硕.微课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难题的破解[J].现代经济信息,2019(17):379,382.
[3]张丽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9(22):92-93.
[4]邓贺丽.基于微课资源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学习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2020(Z2):23-25.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将微课融入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研究》(JCJYC2025111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