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   作者: 杨辉
[导读] 学生是课堂的主要角色,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积极、主动、深度参与课堂探究活动

        杨辉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构皮滩中学
        摘要:学生是课堂的主要角色,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积极、主动、深度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才有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认识数学抽象、复杂的特点,理解学生所面临的困境,据此调整课堂教学的方法与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参与度;提高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本质上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这将使学生受益终生。但是,初中数学内容广泛,且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和耐心。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内心诉求,极力构建生动有趣、公平民主、自由开放的数学课堂,以保证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呈现趣味数学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动力。但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学生对数学形成了枯燥、复杂的印象,再加上初中数学难度更深,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疏离感,不愿意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且,学生的学习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受课堂氛围的影响,如果教师过于严肃刻板,导致课堂沉闷无趣,学生很难产生学习的热情。所以,出于对以上情况的考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融入生活、游戏、数学史等趣味元素,借此构建精彩有趣的情境,提升学生的兴致,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描述毕达哥拉斯通过朋友家地板图案发现勾股定理的故事情境,借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陪同毕达哥拉斯一起去做客,你能从这样的图案中发现什么规律和秘密?”同时给学生展示故事中描述的地板图案。这时,学生受到故事的启发,便能主动投入到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过程中。而后,在介绍其他证明勾股定理的方式时,教师可以展示《周髀算经》中与勾股定理相关的文字记录,让学生阅读、翻译,体会中华数学文化的魅力。之后,给学生展示赵爽弦图,并设置问题:“我们的古人是如何证明勾股定理的?”以唤起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学习激情。可见,通过数学趣味性的呈现,可以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意愿。
        2.注重分层教学
        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程度不同,数学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这种种差异性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不同的表现,有的积极踊跃,能够主动回应老师的问题,勇于承担课堂任务,展现自己的能力;而另一部分学生却抢占不到学习资源,总是游离于课堂之外。作为教师,应当贯彻公平教育的理念,但实际上,教师会不自觉的倚重中优等生,给他们提供更多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并予以肯定的评价,这就给部分差生造成心理落差,使其失去学习动力,降低了学生整体的课堂参与度。

所以,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要合理采取分层教学法,也就是落实因材施教。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主要可以通过分层设疑、分层评价来实现因材施教。比如,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太阳从海平面升起的动图,然后设计如下问题:
        (1)太阳和海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你能由此得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吗?
        (2)直线和圆的每种位置关系都有哪些特征?
        (3)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是什么?已知一个圆和圆上一点,怎样过这个点画出圆的切线?
        以上问题由易到难,教师可以分别邀请差、中、优三类学生作答。并且在课堂评价过程中,教师也要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态度,比如对学困生以激励为主,尽量强调他们的闪光点,对中优等生可以适当严格,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学生均衡参与课堂,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3.发挥学生作用
        初中生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他们不喜欢受到过多管束和限制,渴望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个性,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学生的作用能否得到体现,也是决定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但在数学教学中,由于师生数学水平差距较大,导致很多教师缺乏和学生互动的兴趣,不自觉加强灌输,剥夺了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机会,这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加强任务驱动,也就是把一些问题交由学生来处理,借机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价值,促使其深度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学习《投影》一课时,鉴于投影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必须通过实验演示才能对其产生直观的理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实验探究的任务交给学生。比如拉上窗帘遮光,打开投影仪,让学生在屏幕前进行手影表演,并由此总结投影的概念。而在探究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时,可以给学生下发手电筒、三角板等工具,让学生根据两个投影的概念分别进行演示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归纳两种投影各自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没有老师的过多干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意,展现自己的数学天赋,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得到满足感,并得到数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为学生日后在数学以及其他领域的学习铺就坦途。
        参考文献:
        [1]王得昌.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12):175.
        [2]陶雯.浅谈如何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J].学周刊,2019(08):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