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中学 545100
摘要:高中化学难度较大,不仅涉及到的实验多且危险性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将信息化试验作为新的教学工具,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辅助,切实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实验教学模式;高中化学
引言
如果在初中化学有一定的基础,那么在高中学习的时候就会觉得熟悉,但是高中的化学并不像初中那么简单,高中化学的知识也变得更加深奥,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很零碎,它的内容也是形式多变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解题的难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化学和我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在学习中,运用实验的方法可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具体的表现出来,可以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我学的化学知识是如何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来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一)化学实验开展不够完善
实验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对化学实验的开设力度明显不足,仅仅着眼于课本上呈现的几个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还有时候一些实验的难度过高或者是器材不易获得,就以电子实验来代替。这样虽然一定程度上也能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但是学生自身的探究意识不能被调动,而且学生难以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慢慢的学生就会对化学实验缺乏兴趣,学生自身的创新欲望也不能被有效调动。化学实验变成了教学开展的一项辅助手段,并不能从学生自身学习和能力发展的角度来有效组织,这样学生对化学实验就会缺乏探究兴趣,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不能被有效调动。还有一些时候,教师为学生预留的实验空间过少,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实验,自身没有有效的探究和创新空间,这样学生的化学实验创新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慢慢地学生就会缺乏学习创新的积极性。
(二)实验常常被多媒体技术代替
由于我们的经济和科技都在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都被运用于生活和教学当中,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少不了对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的辅助手段使课堂的形式变得多样化,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但是有部分老师过于依赖这些技术手段,用播放视频来代替实验演示,这样的方式虽然很生动形象,但是缺乏了真实感,只是让课本中的图片变成了视频中的动图,并不会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把这些辅助教学的方式作为课堂的全部,部分老师将实验的过程用多媒体来呈现之后,课下也没有对同学们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虽然在观看多媒体的过程中学习了操作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同学们的注意力,但是因为学生自身并不能参与其中不能全面地观察到整个实验过程发生的现象,会导致学生当时记忆犹新,课后一段时间就会这些知识抛到九霄云外,这样的化学实验操作的方式效果的真实性不明显,实验教学也不够深入。
二、信息化条件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构建方法
(一)虚拟实验
虚拟实验是指通过多媒体、VR、以及仿真化学实验的方式为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提供操作平台,在此平台上,教师可以实现一般状态下难以开展的化学实验教学,且最终实验效果与真实的化学实验相同。虚拟化学实验与传统化学实验相似,其具有交互性,同时其仿真性也能得到保障,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能保障课堂教学活动的安全系数,还可以节约经费,学校的教学成本投入也能降低。另外,虚拟实验对实验进行的地点、时间等没有特殊要求,教师示范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参与操作,在练习和操作中获得知识,保障教学效果。对于教师而言,使用虚拟实验的方式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容易控制,且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验学习,教师心理压力也能大幅度减小。虚拟实验能够对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起良好的辅助作用,其自身具有构想性、沉浸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学生能够在实验的过程沉浸其中,且声音、图像和视觉变化的刺激也能有效保障学生注意力集中。例如,某高中建立了仿真化学实验室,将化学实验建立在虚拟平台上,在仿真化学实验室中,有和现实化学实验教学中相同的实验仪器,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实验工具组合构建完整的实验。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教学课件设计功能,且学生也可以参与实验,通过仿真化学实验室,教师只需要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指点即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不仅保障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高中化学知识艰涩、难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再加上高中化学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高中生无法准确地认知化学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全方位地给学生讲授化学理论知识,这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还将复杂的化学知识简单化,这样一来可以快速、高效地突破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这将抽象、难以理解的化学理论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同时,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将理论知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此时,学生不再觉得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而是能深入到每个理论知识点中,感受化学理论知识的魅力。以“化学能与热能”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形成及科学能量变化观的建立。当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之后,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呈现出化学实验,让学生深入感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从而形成吸热、放热的概念。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并开展一系列科学探究互动,此时学生能深入认识和感知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能量观,慢慢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属于基础课程,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为实现预期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对化学教学提供辅助,增加课堂趣味性,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洪林.信息化条件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04.
[2]李曙兰.信息化条件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90-191.
[3]刘丽君,狄洪.刍议信息化条件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