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芬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初级中学 222100
摘要: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练习做题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提升初中生数学解题速度与质量就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析。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解题速度与质量;提高策略
引言: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包含了大量的计算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习题训练一直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但由于初中生的水平较为有限,技巧与方法还有待提升,解题时常会出现速度较慢或质量较差等现象,对于学生的发展十分不利。故而教师应注意及时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
一、注意基础知识引导,提升知识理解能力
良好的基础是同学们稳步发展的保障,也是其对数学习题进行解答的重要基础。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让其拥有充足的理论基础与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引导其对习题进行解答,从而促进其解题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内容的讲解时,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了解方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清楚“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如何解方程?如何进行方程的移项?”如,2x-1=5,面对这一方程,同学们应明确“等式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整式,都乘或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这一基础原理,继而让方程左右两侧都“+1”,则变形为2x=6,左右两侧都“÷2”,得x=3。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使同学们对于习题的理解能力大大提升,是提升解题效率的有效手段[1]。
二、传授答题技巧策略,注意审题要求规范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效的准备工作是高效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险。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讲解时随时为同学们渗透解题的技巧,引导其学会分析题干,抓住中心,培养其良好的“抓重点”的能力,进而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这一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审题技巧的传授,帮助其“赢在起跑线上”。如“为保护环境,环保小组开始回收废旧电池,他们在第一天收到5节一号电池与6节五号电池,总质量为500g。第二天收到了3节一号电池,4节五号电池,总质量为310g。
那么一号与五号电池质量各是多少?”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同学们应明确题干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并得出两个相等关系“5节一号电池+6节五号电池=500”,“3节一号+4节五号=310”。设一号电池质量x(g),五号电池y(g),则可得5x+6y=500,3x+4y=310。继而对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出x=70,y=25这一结论。
三、善用数学解题方法,规范解题顺序步骤
在进行数学习题的解答时,不仅要学会对题干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对解题步骤与解题顺序进行灵活的调整,找出关键性的解题方法,使习题的计算更加高效。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这一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看到题目时,将自己所学过的解题方法进行分析,找到与题干最为合适的方法,从而解答。如“由于气候变暖,雪山雪线平均每年上升约10m,若雪山海拔5596m,几年后雪线将由现在的海拔4500m退至山顶而消失?”看到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应对题目进行分析,进而根据题目中的假设可以分析出雪线海拔y与时间x之间存在着一次函数关系,可以由此列出函数表达式y=4500+10x,继而采用图像法来对问题进行解答[2]。
四、关注数学知识联系,灵活变换解题手段
数学不是孤立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多种知识穿插其中,联系密切,在进行问题的解答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捋清知识脉络,将所学知识熟练穿插,进而有效对问题进行解答。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这一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两种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与转换,进而促进其解题的灵活性,是效率得以提升。如“一次函数y=2x-3与二元一次方程2x-y-3=0可以通过移项的当时互相转化。”通过这样的一个已知条件,还可以推导出二者在坐标轴上的图像也相同。故而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的计算时,同学们就可以利用二者之间的转换关系,采用“图像法”对二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这样的方式降低了计算的难度,对于解题效率的提高十分有益[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答题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对于初中生的成绩提升,技能培养,思维锻炼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引导,答题技巧的传授掌握,解题方法与步骤的规范应用以及对数学知识体系之间的相互应用,使得数学的解答变得更加简单而灵活,对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范小建.初中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应用探讨[J].才智,2020,13:193.
[2]张雅如.中学生数学解题规范性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155.
[3]林显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