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东
义乌市第二中学,322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进步,让我国信息化技术遍布各个领域,在教育行业也是如此。在当前这个信息化网络时产生一种新型课堂——智慧课堂,教师要将这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使提高教学质量,提高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让他们的数学能力都有所增强。本文就智慧课堂背景下高中数学精准教学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中数学;策略
引言:智慧课堂是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产生的信息化网络的新型课堂,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良性互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由于高中数学知识的难度明显比中小学高,教材中也包含了更多晦涩并且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若教师在这阶段仅仅依靠语言进行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这会让数学变成学生心中难以逾越的大山。然而智慧课程利用它的优势,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上的种种难题。
一、创设情境,调动兴趣
若教师对高中数学仔细研究便可发现,教材中有很多晦涩的数学概念,而这些概念又非常抽象并且远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会十分困难,久而久之这些知识会变成一道有一道的数学障碍,使他们无法顺利地解答数学题目,这无疑会严重打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这时教师就可以采取智慧课堂的方式,将抽象内容直观化,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在他们心中高于生活的数学知识其实都来自于生活[1]。
比如,教师在讲高二选修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中抛物线这部分知识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抛物线,教师可运用智慧课堂的方式,利用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投篮时篮球的运动轨迹、滑雪场的雪道以及卫星定位“大锅”的图片,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中抛物线的例子,增强学生对于抛物线的直观感受,教师再将其与教材中抛物线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借助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一起总结抛物线的性质和特点,并对刚刚展示的三种生活中场景的抛物线的共性与抛物线的特点相结合。当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一定了解时,教师在利用智慧课堂找出水龙头打开后水的运动轨迹、花洒水流出的运动轨迹将其与抛物线的轨迹形成对比,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
二、提高感受,易化理解
高中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教材中也涉及很多立体图形的知识[2]。由于立体图形本身就具有抽象的特点,教师此时为了简化教学难度,也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可以采用信息网络化的智慧课堂的方式,用科技的力量书本上抽象的图画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让书本上立体图形的知识点活起来。
比如,教师在讲高一必修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这部分知识时,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教师就应该利用智慧课堂帮助他们进行想象。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教室内多媒体技术播放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准备好的PPT画面,让立体的图形在PPT中能够3600无死角的转动,帮助学生从各个角落观看物体。其次教师在PPT中画一条与立体图形底面垂直的线,再进行无死角地转动,学生便可以发现这条垂直线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可以底面垂直,这会让学生初步了解到垂直线的性质。最后教师再任意在立体图形内画一条不与底面垂直的线作为反例展示给学生,从而能更加加深学生对于线面垂直这部分知识的印象。
三、课下追踪,保证效果
另外教师也要将智慧课堂运用到课后练习中,因为课堂时间十分有限,教师在短短40分钟内无法了解全体学生对本节课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就不利于教师针对性教学有效开展[3]。此时教师就可以运用起智慧课堂这一方法,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布置与课堂知识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回家之后进行作答并将答案直接上传,教师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线上指导,让学生在课下也能够享受到教学资源,这也有利于教师合理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
比如,在上述提到的《圆锥曲线与方程》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在智慧课堂网络平台针对抛物线问题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三种题目并让学生进行作答,题目如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到点(1,1)和直线x+2y=3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 )。2、抛物线y=ax2的准线方程是y=2,那么a=?3、已知抛物线y2=2px(p>0)的准线与圆(x-3)2+y2=16相切,则p的值=?当学生将结果上传反馈给教师后,学生就可以根据作答情况掌握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并及时将讲解视频发送给各位同学。以第一题为例,教师将答案和解题思路一并写下:答案是直线。原因是抛物线定义到定点与直线的距离相等的前提是定点不在定直线上,否则为直线。并将其发送给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结束语
智慧课堂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当今的教育行业中,给教师提供了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出现的短板,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用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它作为到目前为止最先进的教育平台,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这么学科的探究意识,从而使教师更加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丽婧.基于信息化的高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信息化,2020(06):87-89.
[2]罗群,刘振栋.基于线上智慧课堂的教学创新与实践[J].就业与保障,2020(10):158-159.
[3]黄文兼.高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0):2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