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士官高等数学“教学匹配、分层施训”教学模式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期   作者:柴春红  刘希军
[导读] 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员的特点和实际

        柴春红        刘希军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        河南        信阳        464000
        摘 要: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员的特点和实际,按照“外补内挖,多层兼顾,问题牵引,双向服务”的理念,从教学模式顶层设计筹划、教学实践主要环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并通过实践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探索了特色鲜明的士官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匹配、分层施训”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实际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对提高士官学校数学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工科;高等数学;教学模式
        新工科是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经济背景下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今后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思维、新方式。在此背景下,学校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新工科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其本质是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高等数学”课程作为我校各专业任职基础课程,课程教学要紧跟新工科时代发展,对标新工科要求,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国内高校对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较多。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陈茜在《教育教学论坛》发表“创新理念下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研究”,探索了从调整教学大纲、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丰富授课方式、增加应用软件的学习、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吉林医药学院惠驿晴在《中国校外教育》发表“在教学中融入翻转课堂模式的实践研究”,探索教学中融入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广西工学院熊维玲在《高教论坛》发表“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推出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的一种实施方案;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王芳在《高教学刊》发表 “基于‘互联网+’时代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研究”,对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现状与“互联网+”时代带给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机遇进行了深入地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基于“互联网+”时代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研究;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杨树泉在《才智》发表“基于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研究”,对高等数学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虽然各高校对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颇多,但多集中于信息技术、翻转课堂、分层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教学模式的研究上面,对于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匹配、分层施训”教学模式的研究目前尚不多见。为主动适应新工科建设要求,对标士官学校“机务工匠”办学定位,结合士官学员实际,进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匹配、分层施训”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教学模式改革理念
        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应注重体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现代教学理念与方法,重点突出对学员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科学计算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工科背景下,按照“外补内挖,多层兼顾,问题牵引,双向服务”的理念,探索士官高等数学“教学匹配、分层施训”的教学模式,“教—学—管”三方联动,着力解决高等数学教学中“战味不够、趣味不浓、思政缺乏、施教统一、评价单一等突出问题,有效提升数学课程整体教学质量。
        1.外补内挖
        “外补”是通过集中补差、习题课光盘、数学手册等手段工具为学员补充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为学员学习“高等数学”课程奠定必备的数学基础。“内挖”是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的改革,让学员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培养学习积极性,挖掘学习潜力。通过“外补基础、内挖潜力”,让学员更加容易的接受数学概念和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2.多层兼顾
        一是兼顾各层次学员,努力使各层次的学员,尽量使每个学员都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二是兼顾数学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工具性突出数学知识的传授,为学员学习后续专业、解决生活工作中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思想性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有利于培养学员的数学素养,注重学员的长远发展。
        3.问题牵引
        “问题牵引”突出了“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方向——问题分析教学法。即通过提出问题,让学员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问题,锻炼学员归纳分析、演绎推理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让学员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积极性,锻炼学员的创新能力和数学运用能力。
        4.双向服务
        一方面为学员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即时性、工具性的服务,另一方面又为学员的长远发展提供必要的数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想的熏陶。
        二、匹配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数学匹配教学模式是指在突出数学的工具性和思想性特点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框架,在课程标准框架下,遵循实用和够用的原则,对教材进行删、补,重新组合,使教学内容与学员已有知识相匹配,与学员专业需求相匹配,与学员将来发展相匹配,重点突出对学员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科学计算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模式改革具体措施
        1.重组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与学员需求相匹配
        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突出数学的工具性、思想性,使其既服务于学员专业课程的学习,又服务于学员的职业发展。一是融合军事案例和专业案例,重构满足专业学习和机务岗位工作需要的内容体系,使课堂教学“有战味”;二是强化课程思政,增强课程育人功能,使课堂教学“有灵魂”;三是构建知识点与信息资源清单,形成与教学目标要求相吻合,与内容、方法相匹配的课程信息资源体系,使课堂教学“有趣味”。
        2.构建学习模块,学法指导与学员基础相匹配
        根据精细化项目管理理念,按照教学设计、结构图、讲义、知识要点、课件、课后习题、复习指南7个流程,构建精细化学习模块。这种“流程化”的呈现方式,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为不同层次学员个性化学习提供学习平台,有效提高学员学习效率。
        3.精心选取教法,教法选取与课程类型相匹配
        概念课教学采用“启发探究式”或“案例式”。其基本程序是:情境导入—探究导思—概念导析—方法导学—拓展应用;方法课采用“问题牵引式”,基本程序是:情景导入—新知探索—知识深化—专业应用—拓展梳理;习题课和复习课教学则分别采用“导练建构式”和“导学式”进行。
        4.实施分层教学,教学过程与学员实际相匹配
        针对士官学员数学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实施“教—学—管”三位一体班内分层次教学。主要包括:教学对象分层次、教学目标分层次、习题作业分层次、课后辅导分层次、教学管理分层次。
        5.改进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与形成激励相匹配
        最终评定结果由课堂互动、平时作业、单元测试和闭卷考试四部分组成,其中课堂互动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和单元测试成绩由任课教员和学员队按照一定比例共同给出,实现全程跟踪,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陈茜.创新理念下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9.29:139-140.
[2]惠驿晴.在教学中融入翻转课堂模式的实践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9.30:149-150.
[3]李博,黄文峰.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西部素质教育,2019,15:199.
[4]王芳.基于“互联网”时代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研究,高教学刊,2019,06:173-175.
[5]杨树泉.基于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研究,才智,2019,24: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