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王宇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王宇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日益被重视。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得更加出色。

鹤壁市湘江小学  王宇    45803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日益被重视。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得更加出色。文章分析当前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实施赏识教育的策略,旨在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体育;赏识教育;应用分析
        一、赏识教育的真正意义
        教育改革的宗旨就是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创立适合新时代学生思维习惯和心理特征的教学模式。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给小学教学带来了生机。顾名思义,赏识教育就是教师以欣赏肯定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的学习。其宗旨就是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而把赏识教育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其效果更是明显。和文化课比起来体育课有其特殊性,体育课对学生的先天身体条件要求比较高,学生后天努力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一部分学生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以致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和信心,严重影响了自身对体育课重要性的认识。因此,赏识教学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有非常的意义。通过对学生们进行肯定和鼓励,可帮助其克服身体素质不佳的缺陷,帮助他们树立对体育课的信心,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赏识教育的主旨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摒弃以往的教学思维,改变管教和训斥的模式,并尊重和鼓励学生。这样的模式是人性化的,虽然教师在发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以后,也会很不客气地指出来,但采用的纠正方式不是传统的教训,而是对学生改正错误、克服缺点的能力和信心做出肯定。这样,学生在客观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从而能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去,这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二)加深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教育的最高使命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而是要真正培养学生掌握技能、方法的能力。也就是说,教育学的本质是用鼓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在某些陌生的领域里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措施同样适用于小学体育的教学。体育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强身健体,也应该让学生形成永久性热爱体育的观念。而让学生形成对体育的终身意识,对小学体育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小学时期的学生好动,正好是培养体育兴趣的关键时期,这时适合推广一些高年龄段无法推广的项目。而真正影响学生兴趣的往往不是内容,而是教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过于落后,制约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更影响了教师对体育项目的推广。赏识教育的介入可以改变这样的被动局面。赏识教育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肯定和鼓励,能有效地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从而加深其对体育运动的认知。
        (三)平衡学生的体育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会有身体素质和成绩较差的学生,总是落后于教学的进度,在运动水平和体育品德方面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与其他学生的体育成绩也有很大的差距。这样的差距严重打击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信心,使其产生畏惧和自卑的情绪,不愿意上体育课,然后成绩就越来越差,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赏识教育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体育特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克服了自卑畏惧的心理,和其他学生一样进行训练,从而逐渐提高其体育成绩,进而促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


例如:对那些体育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和他们进行频繁的沟通,指出他们的缺陷不是主观造成的,而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弥补的,同时使他们明白体育运动对生命的良好影响,鼓励他们热爱体育运动。还要细心观察他们的状态,一有进步就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促使学生更加地努力,重新把他们的自信心树立起来,这样他们就会逐渐地取得好的成绩,缩短和其他学生的差距,最后达到全体平衡的效果。
        三、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推广的措施
        (一)提高竞争意识
        体育的概念和内容都很广泛,但不外乎两大类:健身体育和竞技体育。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这两种形式都是包括在内的。小学体育课除了让学生强身健体以外,也包含着以竞技为主的课程。这不仅仅是为了竞技体育培养未来的人才,也是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比赛肯定是要分输赢的,赢得胜利的一方肯定是欢呼鼓舞、兴高采烈,对自己的能力充分肯定,心理上也得到空前的满足,相信自己是最强的那一个。相反,输的那一方肯定是灰心丧气,丧失自信心,甚至产生自卑感。此时,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发挥赏识教学的作用,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例如:谈话的内容可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作为切入点,向学生提出问题:“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是悲观失望还是提振精神从头再来?”然后举例马拉松比赛的意义,“比起终点的喜悦,比赛的过程是不是更让人刻骨铭心?何况还有沿途的风景和比赛过程中的小故事!”然后再回到刚才比赛结果的话题,对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给予真诚肯定,并鼓励其再接再厉,吸取失败的经验教训,重整旗鼓,在下一次比赛中争取取得好的成绩。
        (二)增加团队意识
        在小学生竞技体育的训练中,输赢只是一方面的思考,还有一种精神要发挥的,那就是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学生们的竞争意识是很强的,为了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他们会主动进行竞争,千方百计把别人比下去,自己成为最强的那一个。在这样的心态下,教师又要及时引导学生注重团队意识,让学生们懂得团结的力量,更懂得孤木不成林的道理。尤其是在团体的体育比赛中,互助团结才是制胜的根本,其中取得的成绩也不是某一个人的。由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团体赛的时候,要让学生体会到团结的力量。例如:举办拔河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道理:即使失败了,也不应责怪某个人无能,而要互相鼓励,增加彼此的信心。
        (三)赏识教育对体育课惰性的克服
        小学生虽然有好动的天性,但体育是耗费体力的运动,会与人的惰性发生矛盾,他们如果很累了就不想参加了。这时候,教师就要应用赏识教育的理念,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且指出坚持就是胜利,争取做最棒的那一个。等任务完成之后,对表现好的学生再进行赞赏,让学生知道努力就有收获,也知道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从而逐渐摆脱自身的惰性,养成不畏困难的习惯。
        五、结语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是深受学生的青睐的,而且,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这毕竟是一个崭新的教学模式,只有教师和学生对这样的教学达成认知上的共鸣,才可以让其在教学应用中发挥显著的效果。在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该认真面对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不断地更新完善中,有效提升小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兴趣,从而最大程度地优化小学体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参考文献:
[1]孙景平.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才智,2015(32):114.
[2]程凯丽.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2):1-2,10.
[3]郭科民,韩文.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0(8):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