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吴后良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吴后良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单元整合可以变原本繁杂、低效率的单课式教学为更高效的单元整合式教学,更能够帮助学生疏导知识之间的关系,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有延伸性,便于学生更好进行数学系统化的学习,为学生后续数学相关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基于单元整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探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必须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开化县朝阳小学   吴后良  3243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单元整合可以变原本繁杂、低效率的单课式教学为更高效的单元整合式教学,更能够帮助学生疏导知识之间的关系,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有延伸性,便于学生更好进行数学系统化的学习,为学生后续数学相关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基于单元整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探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必须关注与思考的问题。笔者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感悟。
关键词:单元整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目前来说,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都是以单个课时来组织教学。这种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将数学教学内容统整起来,只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是互相分列互相独立的,这容易导致学生每一次进行新知识学习的时候,都需要从头开始掌握,而无法从其他知识得到启发发生迁移。而进行单元整合后的数学学习,充分运用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创设一个系统化学习数学的框架,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能够更有目标且更加容易。
        一、单元整合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单元整合教学就是将一个学习单元中所有要教学的内容进行整理之后,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使实际教学的过程效果更高效,
进行单元整合教学之后,可以将教材中提供的学习内容更为充分的利用在实际课堂当中,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去理解教材,去掌握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另外,还能够通过单元整合教学做到打破教材的局限,将知识点延伸到更深的教学结构中去,让学生学习的方式更为丰富有效,学习到更有深度的数学知识。而且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的同时,并不会给学生造成更多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体验更好,也为学生在后续进行数学学习以及未来成长过程中奠定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课时。第一课时是单元导学,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课前导学来激发出学生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兴趣度以及求知欲望。第二课时正式教学,由教师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得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另外对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则由教师精细讲解。第三课时深入理解,教师再一次为学生巩固重难点知识,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分享的方式,来整理的进行本单元学习之后收获到的学习知识。最后一课时就是拓展迁移,教师将根据多媒体设备或者其他方式来进行与该单元教学内容相关,但是课本上并未涉及到的知识教学,使得学生可以掌握更多数学知识。
        比如在进行北师大版本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第一单元学习的就是加与减,那么这部分教学时第一课时可以从生活实例,如日常购物、游戏分值等内容引入,使得学生提高加减算术的学习兴趣;在第二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加减算术的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课时教师可以根据第二课时中学生较常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深入了解相关知识点;最后的第四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延伸与加减相关的数学知识,甚至可以为之后的乘除算术学习、非整数算术学习简单铺垫。
        二、单元整合过程应避免的问题
        (一)内容零散,不成体系
        因为单元整合教学是一种将多种知识整合起来一起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确保整合起来的知识是互相有联系且同类的知识点,而不能够为了达到单元整合而进行知识的整合。一旦在进行单元整合的过程中,让零散不成体系的知识点生硬的组合到一起,反而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让学生在思维上混淆各种知识点,使得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体验不够好,最终导致失去数学学习兴趣。
        本来小学数学培养的就是学生思维和逻辑方面的能力,因此大部分学生在进行小学数学学习的时候都会觉得数学是一门比较困难的学科,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本来对于数学就有一种不想去学的抵抗心理。如果教师不能够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去学生降低对于数学学习的抵抗心理,那么一定会严重阻碍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度。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单元整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去避免知识点不成体系教学内容过于零散的情况,让学生能够通过单元整合教学来更好的学习数学。



        (二)重点模糊,主体不明
        对于进行小学数学中单元整合教学的时候,突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把握教学的重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这就好比在一个思维导图里面,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围绕着一个主体树状展开的,去延伸与之相关的知识,或者去拓展与之相反的概念。只有围绕一个主体来进行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课堂中才能够做到既让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又让学生学习到教学以外的其他知识。
        考虑到小学生群体本身对于知识的把握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没有去突出教学重点,很容易就会混淆知识点,因此在进行单元整合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将重点放在新知识上,确保学生已经能够将课本上的新知识掌握之后,再围绕课本上的重难点进行知识拓展。另外,在整体复习阶段,则需要从整体出发,梳理出最为基础的知识点,根据此知识点来延伸出需要复习的内容。只有这样去进行单元整合教学,才能够做到让学生把握住小学数学的重点知识和知识链条。
        比如在进行时、分、秒学习的教学时,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距离单位,所以极有可能把时间单位与距离单位弄混,记不清时间单位是六十进制。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时间单位作为教学重点,不要在新课学习时就把时间单位和距离单位对比起来进行学习,应该在最后进行总结复习的时候再做对比。这样的做法即是确保在新课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更为准确的掌握新知识,同时在复习阶段能够更好的区分两种知识的差别。
        三、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设计教学流程
        在进行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去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确保每一个课时之间的联系是承上启下的。而且还需要根据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规律合理的编排教学内容,以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可以联想到旧知识,培养出他们对于知识的迁移能力。
        比如在北师大版二年级教学中有对于6~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在这个阶段其实学生对于2~5乘法口诀已经有一个比较基本的了解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让学生明白2~5和6~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是否可以将两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
        (二)思想贯穿单元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在数学这条道路上的终身发展,因此需要在课堂上去培养起学生的素质思想,并且让学生经历数学思想由简单演变到复杂的过程,使得学生能够靠着自己就掌握数学的学习技巧。
        比如在北师大版二年级教学中有乘法和除法的教学,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乘除法的时候,已经掌握了一百以内的数学加减法,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从加减法为切入点,让学生回忆起旧的知识,也能够从旧的知识中去启发与乘除法相关的新知识。另外,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学生需要进行更为复杂的分数乘除法的算数方法学习,如果在二年级进行整数乘数法没有奠定好基础,那么极有可能六年级学分数乘除法较为困难。
       (三)关注方法引导
        在进行单元整合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肯定是不能够把知识点直接传输给学生,这样对于学生来说缺少了思考过程,因此更应该去注重引导,让学生靠着自己的能力来学习。
        比如在北师大版二年级教学中有对于时、分、秒的学习,那么教师不能够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时、分、秒,而是应该从实际出发,比如时间的流逝、钟表的变化等等具体情况,来引导学生感受时、分、秒的定义,明白时、分、秒之间有什么联系,以及时、分、秒与其他的数学单元又有什么差别等等知识点。
        总之,将单元整合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之后,能够非常有效的对于课堂教学产生良好结果,大大的提升课堂效率。现阶段单元整合教学的方式往往多用于英语、语文之类的文学类学科。小学数学教学仍是起步阶段,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作为数学教师更是应该把单元教学方式创新性的加入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去探究与之相关的其他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程小凤. 基于网络前测,探究单元整合教学——以"2~5的乘法口诀"单元教学为例[J].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7(3).
[2]刘艳平. 基于个性差异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实践探索——以"长方体(二)"单元为例[J].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7, 000(009):38-41.
[3]李呈. (2019).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探究. 新课程(教育学术), 000(001), 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