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莱
身份证号码:21020319910225****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短缺和浪费不容忽视。在绿色建筑节能方面,给排水节能设计具有很大的潜力。发展建筑给排水工程节水节能技术势在必行。在给排水工程中应用节能节水技术,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缓解我国缺水的压力。作为建筑给排水的技术人员,应采取一系列合理、有效、先进的设计策略,提高绿色建筑的节水节能水平,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为此,本文分析了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的新技术。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进展
导言
近年来,节能减排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热点话题。节能减排逐步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筑给排水系统也不例外。为了保证社会经济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在给排水日常运行中节约水资源,减少能源损失势在必行。
1当前我国给排水设计问题分析
1.1设施超压
近年来,城市化建设进程得到有效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导致供水不断改善,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对供水管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满足全市施工用水需求,又要加大供水压力。这样既能保证高层建筑用户和远距离用户的用水需求,又使底层建筑和封闭式供水处于高压状态。一方面由于设备压缩不足可能发生爆管,另一方面增加了水资源的消耗。
1.2设施泄漏
在给排水设计过程中,没有对给排水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也没有充分考虑给排水设备的实用性、耐久性和适应性,特别是给排水管道的腐蚀、老化等问题,容易引起工程的重视受外部环境影响。如果供水管道出现这一问题,不仅会导致大量清洁水源白白浪费,还会因供水管道泄漏而影响用户的生活质量。
1.3热水系统水资源浪费
目前,我国建筑给排水工程多为热水供应系统。一般选用的热水系统供水原则是冷热水兼用。供水原则是热水系统开启后,清水管内的冷水排尽后热水流出。切换冷水系统时也是如此。只有把水管里的热水排干净,才会有冷水出来。因为在建筑工程中,这种建筑给排水工程模式的应用导致了大量优质水资源的浪费。在我国,近80%的建设项目选择这种类型的热水供应系统,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2建筑给排水节能环保设计的方法
2.1建筑中水回用技术
建筑给水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
它是一种非饮用水,经收集建筑物内各种排水和处理,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后,可用于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这不仅可以减少水资源的开发,而且可以给社会带来很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建筑用水的用途主要是城市污水回用分类中的城市杂用水,包括绿化用水、冲厕用水、街道清扫用水、洗车用水、建筑用水、消防用水等;污水回用按用途分类,包括农林牧渔业用水,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景观环境用水、补充水源水等,不仅充分利用了水资源,而且减少了污水直接排放造成的污染。再生水回用系统不仅可以使污水资源化,而且可以节约用水,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中水回用系统的推广对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意义。中水回用作为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将成为城市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趋势。
2.2建筑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常用的雨水利用技术可分为雨水收集、雨水处理和雨水供应三部分。雨水收集方式有三种:一种是屋顶雨水收集储存系统,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二是雨污截流渗滤系统,道路雨水通过下水道沿途排入大型储罐或地下水补充渗滤。三是沿排水沟建设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并在地表植草,为雨水径流提供过时和渗透的条件。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作为水景进入雨水池或人工湿地或继续渗透。收集装置收集的雨水经水处理设施和水处理剂处理后,可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这个过程就是雨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雨水可用于以下用途:景观水、绿化水、循环冷却系统补给水、汽车冲洗水、路面、地面冲洗水、卫生间冲洗水、消防用水等。
2.3污水回用
我国每年的污水排放量很大,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然而,工业污水的处理工艺极其复杂,可回收利用的工业污水很少。因此,污水可以循环利用,用于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既可以减少污水的排放,又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成本支出。目前,中水回用系统可用于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处理后的水资源可用于室内清洁。
2.4积极应用新设备
目前,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建筑给排水设计也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但是,仅仅坚持节水的设计原则,结合新设备的应用是不够的。目前,市场上出现了新型节能环保设备。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要有效地选择和应用各种新型设备。同时,对一些耗水量、能耗较大的设备进行更换,进一步提高建筑给排水的节水效果。
结束语
目前,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其目的是增强人民群众的节水意识。然而,随着节水理念的不断深入,它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而且可以提高给排水系统的经济效益。节水理念的应用和节水措施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以保证给排水系统能发挥更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敏佳.分析现代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节能技术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8(09):52+55.
[2]王巧香,王燕.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节能减排措施的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04):21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