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王念怡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0月   作者:王念怡
[导读] 口语交际能力直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和语言应用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贵州省贵阳中天北京小学  王念怡  550001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直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和语言应用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了切实有效的强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效果,语文教师有必要在充分认知培养意义的基础上调整教学策略,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改进语文教学工作,促进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有序实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前言:尽管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已经受到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广泛认可,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口语交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占比依然很小,甚至可以说是处于教学的边缘地带,教师只是偶尔将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点出,没有在日常教学中设置明确的口语教学目标。当然,这种状况的产生与应试教育桎梏、教师口语交际教学能力不足、口语交际环境不佳都有一定的关系,而这也严重阻碍了素质化教育的实现。
        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教会学生读书识字无疑是最基本的任务,而语言表达则是使用语文的重要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创造语文知识应用机会。以表达能力的强化来说,很多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自我表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磕磕绊绊、语序颠倒的情况。在口语交际培养的作用下,学生们有了更多锻炼的机会,教师也会教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以后,学生们在表达准确性、流畅性上也会有所改善;健全人格的形成则是引导学生参与交互,口语交际是个体与外界交流的桥梁,学生们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那么他们的对外交流意愿也会处于低水平状态。这就意味着学生们无法将自己的疑问、烦恼、欢乐与他人分享,久而久之就会受困于封闭的人际环境当中,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在口语交际的作用下,学生在交流中逐渐认知自我、形成自信,明白了如何提升自我融入群体;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只能通过“听读写”应用所学知识,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以后,教师会有意识地创造口语交流机会,并且这些交流主题大多与课堂内容相关。教师在实施教学时既能够引导学生应用语文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思考,进而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措施
        1.创新教学方式,改善师生关系
        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已然不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在以往的教学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出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考量,会在课堂教学中大篇幅的讲解知识和解题技巧。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受到了消极影响。尽管学生在短时间内积攒了大量的知识,但却因为应用不足没能做到牢固记忆和灵活使用。此外,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也被逐渐消磨,学生们难以从语文教学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知识的堆砌也让学生失去了开口说话的主动性。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方法,采用粗糙的课堂管理形式,即通过保持教师威严维持课堂纪律,这种方式固然可以保障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性,但是学生也会因此对教师产生敬畏心理,同时在学习上也会逐渐习惯从教师身上接受知识,学习态度也日渐趋于被动。若是不能及时转变这种状况,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就无法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2.从教材出发,开展课堂互动
        语文教材是各项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无论是语言学习还是生字词学习都需要通过教材展开。在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中,教师同样也可以利用教材内容实施教学活动。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口语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积极参与口语交际。正如结束《猫》一文的学习后,学生们会从老舍先生的描写中发现猫的“古怪”和可爱,领略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将学生们的视角从课文中转向生活,为学生创建开放性的话题交流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享自己与小动物接触的经历。这时就有学生分享了自己和小狗接触的经历,“我家的小狗是奶奶家的大黄狗生下来的,因为我们家人都很喜欢小狗,所以奶奶送了一只给我们养。这只小狗摸上去软软的;一对眼睛像黑宝石一般明亮···”在学生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大家都仿佛亲身看到了这只可爱的小狗,然后其他同学又受到鼓舞般分享起自己的经历。在热情活跃的交流和表达中,学生们会不知不觉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优化了自身的语言逻辑,并且意识到仔细观察生活才能让自己的口语表达变得丰富生动,从而将语文学习的视角拓宽到课堂以外。
        3.引入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爱玩、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师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中也要重视学生的这项特点,用趣味性强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为此,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资源,选择合适的篇章作为口语交际活动的主题,在课堂中渗透娱乐性的元素,促使学生在互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例如《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讲述了西门豹巧施妙计,惩罚官绅巫婆,教育百姓、造福百姓的故事。文章通篇按照事情发展与时间顺序书写,所以改造成剧本的可行性也比较高。教师完成文章的教学以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还原剧情,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老大爷、巫婆等角色。在这项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指导和辅助作用,让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不改变故事原意。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还原场景以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为什么西门豹可以解决乡绅巫婆的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要求学生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然后将组织好的语言告诉大家,这样就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所以说,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时候,应当注入趣味性、开放性的元素,以便学生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畅所欲言。
        4.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教学的形式在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可以发挥显著的作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非朝夕可成,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建立良好的口语交际学习环境。创建学习小组正好可以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组织基础,以往的语文学习中,学生们在课堂上只能通过回答教师问题来锻炼口语能力,课后也没有相应的口语交际环境,学生间利用方言交谈的状况也十分常见。创设口语交际相关的学习小组则可以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形成合理兼顾,教师可以将小组作为单位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设置口语交际学习任务,如教师将“朋友相处的秘诀”当做探究话题,要求学生们共同寻找这个“秘诀”,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就需要围绕朋友相处展开广泛的讨论,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也会逐渐领悟与人交流的技巧。对于小组的结构设置,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等角度出发,尽量将性格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分到同一小组,形成相互补充的局面,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口语交际体验。
        结束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教学实际,结合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有趣的学习中畅所欲言,在宽松的环境下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获得语文知识和口语能力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孟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D].延安大学,2016.
[2]胡文杰.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