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在脑瘫儿童运动功能障碍康复训练中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0月   作者:张海霞
[导读]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在脑瘫儿童运动功能障碍康复训练中的疗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  河南郑州   张海霞  450052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在脑瘫儿童运动功能障碍康复训练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02~2020-12 期间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收治的7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小儿脑瘫患者使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治疗效果明显提升,有效提高了脑瘫儿童康复质量,提高脑瘫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
关键词: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训练;针灸
        小儿脑性瘫痪是发育不成熟的大脑、先天性发育缺陷、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外伤、感染等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伴或不伴有感知觉和智力缺陷[1,2]。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实行,高龄产妇的大量出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不进行及时的康复训练和治疗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和运动能力,造成终身残疾,甚则造成不能自理的严重后果,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地照料和经济负担。因而积极进行综合治疗有效提升脑瘫临床治疗效果意义重大。本文针对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脑瘫儿童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效果提升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02~2020-12 期间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70 例儿童脑瘫患者,按照随机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 例。对照组男性19 例、女性16 例,年龄6 个月~7 岁,平均3.53±0.52 岁。研究组男性17 例、女性18 例,年龄平均3.64±0.48 岁。两组患儿如有早产均采用矫正年龄,两组患儿年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均上报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符合《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 版中关于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均经过脑CT、脑MRI 检查得到确诊;符合康复训练和针灸治疗的适应症。
        1.3 排除标准
        存在遗传性疾病并伴有运动功能障碍,如先天性脑积水;以及其他合并心肺器质性病变或存在出血倾向者。
        1.4 方法
        对照组患儿治疗:(1)根据正常儿童发育里程碑运用神经发育疗法(Bobath)进行翻身、坐位、爬行、站立、行走等训练[3,4];(2)功能性动作训练:对患儿进行抓握、抬举等精细训练及穿脱衣服等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观察组患儿除以上基础训练给予针灸治疗:根据中医理论辩证论治,选择:(1)头针:神庭、本神、百会、四神聪及运动感觉区、平衡区进行针刺,1 次/天,留针30min 每周针三次;(2)体针:手三里、曲池、合谷、环跳、血海、委中、足三里、三阴交、解溪等穴位,针刺得气后无需留针,1 次/天,每周针三次。两组均治疗10 个月。
        1.5 观察指标
        (1)GMFG 评估表共5 个功能区88 项内容,满分264 分,分值越高功能越好[5];(2)WeeFIM 量表共分为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2 类18 项内容,满分126 分,分数越高患儿的独立能力越强[6]。
计数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s 表示,两组比较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治疗前的GMFM 评分、WeeFIM 评分观察治疗前的GMFM 评分、WeeFIM 评分与对
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观察治疗后的GMFM 评分、WeeFIM 评分观察治疗后的GMFM 评分、WeeFIM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小儿脑性瘫痪是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导致的以各种姿势、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常伴有感知觉和智力障碍,是导致小儿致残的常见病。主要致病因素包括产钳助产、窒息、吸入性肺炎、黄疸、胎盘功能障碍、宫内窘迫、脐带绕颈、低出生体重儿和中毒等[7] 。通过不断尝试,目前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手段越来越趋向于多种康复训练方法的综合运用,其中祖国医学起到越来越显著的疗效。中医认为小儿脑性瘫痪属于“五迟”“五软”的范畴,发病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及后天失养等有关。治疗多以疏通经络、滋补肝肾、活血养气,用针刺刺激患者头部和四肢的穴位,疏通经络、补精益髓,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8]。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能够明显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脑功能的部分代偿或完全代偿,对脑组织的修复及功能的可塑性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9]。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越不成熟,脑的可塑性越强[10]。同时针灸治疗还对脑瘫患儿的其他功能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视觉发育异常的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针对性的针刺治疗,极大的改善患儿的视觉障碍[11]。近年来针灸在
        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中起到的作用逐渐被广大康复工作者所认可和运用,极大促进了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12,13] 。同时针灸也在治疗脑瘫患儿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利用fMRI 的精确检测,准确定位脑功能障碍区进行局部针刺促进脑功能恢复;还有根据生物全息现象提出全息针灸;还有利用电针以及艾灸热针法增强针灸疗效。总之针灸在治疗儿童脑性瘫痪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次临床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儿童,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进一步证实了针灸在小儿脑性瘫痪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本研究课题总体样本量不大,特别是各型组样本含量偏小,可能导致一定误差。因而进一步研究不同病型及分组小儿脑性瘫痪的综合治疗是今后的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晓捷,唐久来,马丙祥,等. 脑性瘫痪概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J].2015;30(7):749
[2] 汤明丽,吕复莉,唐久来.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 安徽医学,2012;33(9):1255-1257
[3]陈才,范育静,李宗健,等. Bobath 疗法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对脑瘫患儿智力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0):4653-4655
[4]李帮惠,任永平,蔡方成. 上田法与Bobath 法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J]. 现代康复,2001;5(2):45-46
[5]李岑,黄栋,叶莉,等. 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8):1994-1996
[6]李延菊.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观察[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14
[7] 李晓捷,唐久来,马丙祥,等. 脑瘫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9):1520
[8] 但艳萍,李珍. 补肾健脑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肝肾不足型脑瘫患儿的疗效及对综合功能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23):2580-2583
[9] 刘振寰. 针灸治疗脑性瘫痪的效果评估[J].2004;8(6):1091-1093
[10] 陈才,洪芳芳. 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0):957-959
[11]汤健,徐怡,张跃,等. 针刺对痉挛型脑瘫运动功能及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4;30(6):973-976
[12]周娃妮,马光兴。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中的临床效果[J].2018;9(10):8-11
[13]谭玮玮. 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J].2019;3(22):13-22
[14] 吕晓琳,孙忠人,郝吉顺,等. 近5 年针刺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研究概况[J]. 中医药学报2017;45(1):51-56
[15]刘自强,赖兰娣。针灸和康复疗法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疗效观察[J]. 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6):752-754
作者简介:张海霞,女,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脑性瘫痪及相关儿童康复疾病的康复治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