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创新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练志勇
[导读] 教育体系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提出了更多要求,德智体美劳成为了教育的核心。而教书首先需要育人,德育教育逐渐成为了教育的基础,通过对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塑造,使其获得良好的思想品德观念,为成长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提供先置条件。因此,初中班主任需要更好地展开德育工作,在管理中指引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通过积极的宣传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去逐渐改变学生的德育认知,用多元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德育的接受度

练志勇    广东省惠东县白花中学
【摘要】教育体系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提出了更多要求,德智体美劳成为了教育的核心。而教书首先需要育人,德育教育逐渐成为了教育的基础,通过对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塑造,使其获得良好的思想品德观念,为成长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提供先置条件。因此,初中班主任需要更好地展开德育工作,在管理中指引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通过积极的宣传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去逐渐改变学生的德育认知,用多元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德育的接受度,进而综合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本文初步探究了初中班主任进行德育管理的创新性策略,旨在不同策略的应用中找到教育的有效思路。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50-01

        德育过程是一个慢性、长期的过程,班主任需要全面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知识能力与灵活的思维去进行引导。特别是对相对活泼、叛逆的初中生而言,德育管理更加困难,班主任应在换位思考中理解初中生的心理与实际需要,针对性地通过教学与管理调控学生的发展进程。同时,班主任也应摒弃传统、老旧的德育观念与教学方式,需要通过融合时代特色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进行教育,实现理念与策略上的创新,更好地与当今社会相结合。以下则给出了我在德育管理中尝试的策略,以期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一、以身作则,形成积极的教学影响
        在德育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缺乏一个良好的榜样,学生就容易受到各方各面的不良影响,走向歧途。由于班主任与初中生接触得较多,一言一行都会映在学生的眼帘中。因此,班主任可以在加强巩固自身素养的过程中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行为与思想榜样,通过自身的示范去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建设。即使学生不跟随班主任的脚步,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被动的印象光,不自觉地模仿与学习教师的一言一行,在班级内形成积极的风气。
        如,加强专业素养、实现以身作则的过程可以从尊重学生上展开,初中生由于生理与心理上的不成熟,认知上的差异让学生更多地关注于其他人的想法与评价,更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于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尊重学生去发展德育教育过程,努力与学生成为朋友,在距离的拉进中去传递自身的想法,理解学生的思想与认知,进而在教学身份的转变中赢得学生的认同。整体上,以身作则的过程包括轻柔的言语、处理问题的心态等,班主任需要用正能量感染学生,才能让德育管理更加地温和、有效。
        以身作则能够发挥出积极的教学影响,班主任应以自身的言行作为规范,切实地改变学生的认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去进一步展开德育管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二、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德育教育活动
        德育教育相对来说缺少足够多的表现形式,许多班主任的目光局限于书本与班级管理上,忽视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因而,班主任可以通过与社会热点的结合去组织教育活动,在引起共情的同时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渗透。


此外,对社会热点的讨论也能加深学生对现有社会风气与主流价值观的认知,在思想的交换下去逐渐认知现实,大号预防针,理解生活的艰辛与社会的险恶,让学生的心灵与思想变得更加成熟。但是,在结合社会热点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更需要倡导和谐、良善、积极的价值观,巩固学生的思想品德基础,促使学生在认清社会本质的前提下依然能够热爱生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德育教育才有价值与意义,下一代人才能成长得更好。
        如,前段时间发生的日本排放核废水的事件,引爆了国内舆论,却在国际上少有反响,极大地损害了人类共同利益。班主任可以以此事为教学蓝本,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一件事的产生因素与造成的实际影响,让学生理解日本人的“道歉就可以继续犯错了”,理解日本文化中的虚伪与“礼仪”。透过这类事件,班主任可以讲解社会公德心的重要性,以此类事件警醒学生,使其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丑陋的逐利本质。从而,德育教育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抵御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有助于弘扬正气,在学生的内心中埋下思想品德的种子。此外,德育教育活动还可以从其他类型的社会活动上展开,让学生着眼于社会,从拜访敬老院到清扫社区卫生,从植树造林到为环卫工送水,都可以是教育的一部分。
        总体来看,德育教育活动应积极地与社会相联系,班主任应该通过各类社会热点与身边的社会环境去展开教育,培养初中生独立的思维意识,从情感的代入去逐渐理解社会普世价值,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创设和谐班级氛围,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初中阶段的学生倾向于表现出自身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在班级管理中面对班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常表现为叛逆、不服从。针对学生的这一点心理需求,班主任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让其进行班级的自我管理,营造出更加和谐、民主、自由的氛围。整体上,这样的德育管理能够引发初中生的积极性,在管理质量的提高中磨练学生,在人际关系与管理制度的平衡中真正意识到思想品德存在的意义。
        如,班主任可以随机抽取学生当选“一日班主任”,让学生在管理中进行班主任的工作,检查卫生、视察班级纪律、调解班级矛盾、准备班会课件等等,并与班干部进行交流沟通,在监督与帮助下去更好地完成工作。在职权与责任的交织中,学生更能理解到班级管理工作的不易。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共情能力得到提高,更加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后续展开。而班主任也能发现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以此,通过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自我管理的过程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
        在和谐班级氛围的创设下,更多的学生能够在自我管理中实现自我满足,有利于改善初中生的心理状况,使其能够听从班主任的安排与管理,在德育过程中更主动地吸收相关的知识。这也能让班主任获得学生的信任,用心的教育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认同。
        结语:综合来看,持续性的德育管理过程需要班主任始终保持足够的耐心与毅力,使其能够怀着对教育的热爱与对学生的尊重投身于德育教育中,注入爱的思想与理念,从而用爱感化学生的心灵,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班主任应学习与吸收更多的德育管理理论,在创新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沈莉莉.基于陶行知“爱满天下”理论下初中班级德育管理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
[2]苏美满.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思路[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