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分析与探讨 董远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6月下   作者:董远
[导读] 装配式建筑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比较环保的建筑工程类型,在现代建筑项目中非常重要,它本身具有很高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工程项目的工作效率,缩短了预期,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在装配式建筑的实际应用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预算和与造价有关的管理任务。

天津市科德仕工程咨询(天津)有限公司  董远    300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比较环保的建筑工程类型,在现代建筑项目中非常重要,它本身具有很高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工程项目的工作效率,缩短了预期,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在装配式建筑的实际应用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预算和与造价有关的管理任务。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分析
        1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1.1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科学性不足
        现部分省市地区推出的装配式建筑政策很明确,如《深圳市装配式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0)》,按年度对各类建筑采用装配式提出明确要求。建筑工程项目在立项、可行性研究阶段做投资估算时就应该按政策要求,把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但现实中做这些投资估算时,找不到采用装配式的类似工程,也没有进行差异化调整,只参照同类现浇式建筑工程指标进行测算,致使整个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科学性不足。
        1.2过程缺乏有效的成本管控
        建筑工程项目启动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比选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是规划设计条件、建筑使用功能、实际地貌、景观布局等,只有在施工图设计时才考虑装配式建筑因素,受已定建筑形态、建筑功能限制,又为达到政策要求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预制率,开展施工图设计时出现为“装配式”而装配式的设计,导致成本失控。招投标过程中,招标文件、合同、工程量清单、技术要求等对装配式建筑描述不够全面,可能导致合同执行过程中变更、签证、索赔层出不穷,导致成本失控;招标控制价编制时,市场询价、调查不充分,价格偏离太大,投标单位仓促应标,中标价偏高,建设单位成本控制失败;流标、中标弃标,也是建设单位成本控制失败,导致成本增加。
        2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的优化策略
        2.1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
        前文所述之问题,究其根源为设计、生产、施工链不是利益共同体。各个环节来自不同的单位,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系统的协调发展,必须破除既有模式,采取工程总承包模式,优化为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疏通整个产业链。具体措施:(1)给予政策扶持,鼓励具有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能力的设计院或者施工企业不局限于既有业务,扩宽业务范围,着力研发及生产,逐步形成全产业链的综合性企业。(2)委托行业协会制定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总承包市场准入条件及管理办法,规范工程项目总承包市场秩序,制定企业工程总承包能力评价机制。(3) 工程总承包企业不仅要在传统的技术层面继续深耕,还要花更多的精力及资源学会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科学手段,实现全过程管理的智能化控制。
        2.2设计源头提效降造
        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的源头在于设计,将二次设计与构建拆分作为创效和降低成本的突破口。装配式建筑的二次设计及构建拆分直接影响标准化生产、构建运输及施工安装,只有逐步形成标准化、模数化,生产、运输、安装才能高效、降造,提高模具重复利用率,才能实现整个产业数据共享、标准统一。此阶段的重难点工作是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利用其资源,有针对性地突破和推广装配式建筑设计标准化及模数化的核心技术。



        2.3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链
        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形成后的优势明显。相较于传统的产业聚集,装配式建筑的产业聚集范围更广阔,与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服务业、设计行业具有紧密关联。一旦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后,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集聚地区市场会自发性吸引更多的企业转移产业,进而形成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的互动效应。以长沙为例,打造了金霞经开区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园,以示范园区为引领高地,带动长沙装配式建筑产业“点-链-面”战略发展,促进产业聚集,由中民筑友、远大住工、三一集团、山河智能、北新建材、杭萧钢构、省建筑设计院等30余家产业链上的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组建住宅产业化联盟,为长沙装配式建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施工成本控制策略
        施工承包单位是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的关键一环,为了控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提前、仔细地勘察施工现场,全面了解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及难点部分,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以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和缩短运输距离,避免二次搬运等。同时,施工技术人员要广泛调查市场,并实时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注重和加强运用现代化施工工艺。(2)编制完整明确的项目清单。传统的现浇工程可以将每一道工序细化到清单中,所以工程造价容易控制。而装配式建筑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各地对于装配式的清单及定额并不统一,作为承包商,应结合现有的清单及定额逐步摸索更加精细化的清单编制及组价方式,控制每一道工序成本,从精细中要效益,做到整个项目施工成本可测、可控。(3)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预制构件价格高昂,因此,严格控制预制构件价格十分重要。预制构件施工成本控制可以通过询价及定价两方面完成:施工单位成立专门的询价小组,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方式全面了解市场情况,主要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构件价格进行分析,通过原材料、生产工艺、供需关系等及时分析构件价格走势,在价格相对较低时提前预订,锁定价格。
        3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若干建议
        建筑行业领域之所以不断创新技术与工艺,总的来说是出于以下两个目的:在同等条件下提高建筑的使用性能;在同等条件下降低工程造价。但目前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明显大于传统现浇筑工程,因此,在后续的建设中还应当不断优化预制构件的标准程度,逐步降低工程造价的成本。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与传统的现浇筑工程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在整个工程项目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另一方面,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工艺流程与传统的现浇筑工程流程相比较有着显著的区别,不仅增加了预制构件的制作、运输、吊装等工序,而且在计量方法上存在相互共存的关系。装配式建筑可以同时实现外墙免粉刷及施工无脚手架等优势,因此,装配式建筑需要以多方位及整体视角为出发点来完成工程造价的相关工作。如果将装配式建筑与BIM技术相互融合,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要远比传统的现浇筑管理模式更加科学,BIM技术可对建筑物进行全生命周期运维,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解决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的计量工作,并与施工设计、施工前后管理模式相融合,切实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品质。
        4结语
        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它的推广如巨轮远航,势不可挡。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合理的运用工程造价管理,可有效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我国的建筑行业体量相当庞大,及早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研究,完善相关造价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造价管理工作,变得相当重要。
参考文献
[1]崔玉.清单计价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探讨[J].营销界,2020(37):72-73.
[2]崔玉.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探究[J].营销界,2020(33):117-118.
[3]杨艳芹,史学仿.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探究[J].居舍,2020(22):163-164.
[4]侯波.探讨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0(07):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