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市政路基雨季施工地基处理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6期   作者:陈正富
[导读] 市政道路施工关系着市政交通设施的建设,路基施工是市政道路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正富
        身份证号码:45070219850310****
        摘要:市政道路施工关系着市政交通设施的建设,路基施工是市政道路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市政道路施工长期暴露于户外环境当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如果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中遭遇降雨天气,会对路基施工造成极大的影响,使得地基中的含水量过大,影响路基结构的稳定性与承载力。因此,针对雨季环境下的市政路基施工,需要合理的对地基进行处理,在保障地基良好强度的情况下载开展后续的施工,以免影响道路施工的整体质量。本文通过探讨市政路基雨季施工的地基处理方式,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路基;施工;雨季;地基处理
引言: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中,降雨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雨季会增加路基施工的难度,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地基土质过软,强度不足,给路基施工埋下质量及安全隐患,降低后期使用过程中路基的抗压能力。为了有效解决雨季施工中的诸多问题,需要对地基采取针对性的处理,保障地基良好的稳定性及承载力,确保路基施工的水平。
1市政路基施工的质量要求
        路基施工是整个市政道路施工的根基,也是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核心环节,路基施工对于整个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影响极大,如果路基施工存在质量问题,会导致路基结构的稳定性不足,在后期难以承载车辆的长期碾压,容易造成路基结构的变形,给市政道路工程埋下较大的安全风险。市政路基施工受地形条件的影响较大,在施工前必须充分的对施工地点进行勘察,结合实际的地形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同时,由于路基施工暴露于户外,而路基施工的主要环节都离不开土石类材料,如果在市政路基施工中遭遇雨季,必然会增加施工难度,并且降水淋湿土石材料或在地基中下渗,都会造成土壤含水量过大,引起结构不稳定,引发路基施工的质量问题[1]。
        此外,在市政路基施工中,还需要确保路基良好的水温稳定性,这是由于在道路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路面积水下渗以及地下水的渗透都会对路基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造成路基本身强度和承载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北方温差较大的地区,很容易由于温度问题造成冻融现象,造成路基结构发生质量隐患。因此,在市政路基施工当中,需要针对降水较多或温差较大的地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障路基结构的水温稳定性,减少对路基结构的不利影响。
2市政路基雨季土方施工的处理措施
         在市政路基施工中,降水天气是难以避免的,尤其是在潮湿多雨的地区,在雨季降水的情况十分频繁,且连续降雨的情况也十分常见,雨季不但会拖慢市政路基土方施工的进度,增加施工的难度,还会对路基的强度造成较大的影响。为了尽可能降低雨季施工的不利影响,减少施工中的损失,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对雨季路基土方施工加以把控:
         第一,加强对施工地区天气的了解,与气象部门建立联系,加强对一段周期内天气情况的信息汇总与分析,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适当的调整施工进度,以免施工单位为了追赶工期而忽视施工质量,给路基施工埋下隐患[2];
         第二,在雨季路基施工中,应当结合天气情况尽可能控制施工的工作面,做好降雨天气的防范及处理措施,从而确保在降雨时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减少降雨对路基施工造成的不利影响;
         第三,在土方回填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施工规范,确保回填的质量,尤其是在雨季施工的情况下,需要对回填的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以免由于降水或潮湿气候导致回填土壤中的含水量过大,针对软土地基还应当采取有效的排水加固手段,并确保压实质量,保障路基压实均匀紧密,保障路基结构的稳定性;
         第四,雨季路基施工更需要注重施工区域的排水设计,通过设置排水坡、泄水槽等方式确保积水及时排除,以免积水下渗引发路基结构不稳。


3市政路基雨季地基施工的处理措施
         由于雨季会加大路基施工的难度,使得施工进度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降雨的频率以及降雨量采取相适应的路基施工方案。具体而言,降水会造成地基中含水量的增大,从而形成软土地基。软土地基就是指土质比较软弱,孔隙较大,透水能力较强,强度较低的土壤结构。软土地基本身的抗压能力和荷载能力不足,受自身重力和外部压力的作用,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沉降[3]。在道路投入使用后,在车辆反复碾压的情况之下,很容易使路基结构发生变化,出现土层移动,造成路面沉降、塌陷、变形、裂缝等问题,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还会降低道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市政路基雨季地基施工需要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第一,地基晾晒。如果由于潮湿或降水气候造成地基局部区域出现土质软弱、翻浆的情况,则需要对地基采取深翻和晾晒的处理方式,针对地基的深翻可以使用路拌机或旋耕机,可以有效提高深翻的效率,达到理想的深翻效果。
         第二,夯实加固。雨季施工容易造成路基土质过弱,抗压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夯实加固的方法对软弱土层进行压实处理,通过反复重力夯实的作用,减少土层中间的缝隙,排除土壤中过多的水分,从而提高软弱土层的紧实度,有效的应对土质软弱给路基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三,在地基中添加白灰。白灰应当选择块状白灰到石灰粉,预先进行熟化处理,并提前进行过筛,将粒径大于5mm的石灰块筛除,以免对路基施工造成影响。具体的方法是将白灰洒在地基中后通过拌路机进行充分的拌和,而后通过人工检验确保拌和合格后就可以采取后续的施工[4]。
         第四,水泥、粉煤灰及碎石砌筑。针对雨季的地基施工还可以通过将水泥、粉煤灰和碎石等硬度较高的材料混合砌筑成桩,借助褥垫层将桩柱与周围软弱土层进行连接,从而在土层中形成稳固性较强的复合地基,借助地基承受重力,以此来减轻软土地基的荷载,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整体强度和抗压能力,减轻路面发生沉降或塌陷的几率[3]。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一软土地基加固工艺时,需要对桩基所承载的重力进行准确计算,以保障软土地基能够满足道路入使用后的荷载要求。
         第五,打孔强夯。强夯法也是市政道路地基加固中的常用方法,这种加固方法比较适用于黏质土壤或膨胀力较大的土质。具体的施工方法就是通过在软弱土层中进行钻孔处理,而是在孔内填料,再进行夯实的方式加固地基。打孔强夯是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加固效果理想的软土地基加固工艺,在雨季地基施工中被广泛应用。在具体的施工环节,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规划,同时还需要对填料的种类和夯实的强度进行合理的把控,以免强度不够影响加固效果。
         第六,排水加固。排水加固也是雨季地基施工中比较常见的处理措施。通过对地基进行排水处理,将软弱土层中过多的水分排出,并逐渐凝固为稳定土壤层,从而降低软土地基沉降的可能,提升路基强度。一般来说地基排水加固的主要方法包括在地基中设置沙井或排水带等竖向排水设备;或在含水量较高的土壤中挖掘水槽,利用水槽进行排水,而后在水槽内回填碎石、沙土等强度较高的材料进行加固。排水固结法通常适用于对饱和度较高的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但对泥炭含量高的淤泥土层要谨慎使用。
结论:
         在雨季环境下开展市政路基施工的难度较大,对于地基处理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为了尽可能控制雨季对路基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对地基进行提前的排水加固处理,通过合理的处理方式提高路基的强度,确保路基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在后期施工中保障良好的承载能力,维护道路出行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赵书兴.公路工程路基路面雨季施工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1,6(01):57-58.
[2]孔矗.浅谈公路路基雨季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09):17+19.
[3]赵娜.公路工程路基路面雨季施工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20(08):118-119.
[4]裴玉阳.公路工程雨季施工技术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2):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