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晔
淮安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已实现了显著提升。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影响环境质量的新风险隐患、新污染现象也陆续产生,如工业污染、尾气污染、雾霾污染等等。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改善城市面貌,并确保城市规划合理,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由此,城市合理规划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GIS的科技手段,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为城乡建设提供了一份科学依据。
关键词:绿线;GIS;城市规划
引言:做好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工作,是人类社会和谐运转、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在经济发展的支持下快速推进,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越来越重视到环境保护以及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为了使城市居民对城市本身的使用需求得到满足,就要由专业人员对城市各方面进行研究和开发。
一、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基础条件
城市划定在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充分使用城市土地,减少滥用乱用行为等方面起到规范的作用。在科技越来越进步的今天,GIS的出现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依据。在分析城市规划方法之前,最先要明确的是多项基础条件。具体如下:
首先,要具备完整的城市地图,其精准度应处于较高水平。城市规划的比例尺应严格控制,通常情况下,用图比例可选择为1:10000或1:20000。同时,在开展规划工作时,相关人员应将基础地形图的比例选择为1:500或1:1000,这样对于城市的规划才会更加具体准确与合理[1]。
其次,要对城市现状进行准确调查。从前因为科学技术手段的限制和城市发展的限制,可能对于精准调查这一点很难做到。但现如今可以利用GIS建立全市的数据库,再结合地形图对全市进行全面普查,就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坚实的基础。
最后,要保有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具备完善法律效力的规划成果,并涉及到系统性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规划等多个方面。规划成果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规划实践的有效性,所以必须要对其提起重视。如果规划内容不准确、不严谨,那么规划管理部门就不能轻易通过相应规划方案,即使通过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也不能得到保障。
二、GIS在城市规划中的使用方法
(一)研究数据的选择
进行城市规划方法的分析,首先要做的就是准备工作:
确定规划的范围,提前调查好该城市的地理位置、交通线路、道路工程等的具体情况。
接下来就要选择研究的数据,这一项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于城市规划定位定量的研究,其中包括无人机的航拍影像图、规划区域的实地调查数据、谷歌地图的现实分析数据等。这些图像和数据的收集都是基于GIS的基础之上来进行土地利用、水系、地质安全等情况的分析。
在数据分析完成后,即可在计算机系统中构建出数字化的三维空间模型,进而实现对城市规划的细化定量和精准定位。二是用于城市功能布局的控制,这一项工作主要是依靠POI数据来完成的。POI数据是一种地理领域中常用的点状数据,它可以对城市区域中的住宅分布、设施密度等进行运算分析,进而得出城市建筑等类型与其功能用途之间的供需关系,以实现基地的合理定位。通过这两个方面研究数据的选择与利用,可为城市布局规划、边界控制提供优质依据。
(二)划定思路和研究方法
城市规划方法一定是要出于保护环境的目的,在进行具体的操作前,要建立一份具体的保护——开发模型,明确城市规划的开发导向评价指标体系。城市规划要严格贯彻“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原则,所以在建设模型的过程中,要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保护角度出发,选取水系、地质安全、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生态敏感性因子来构建模型。同时也要根据规划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地形较为平坦和地形较为崎岖的城市,建设的保护——开发模型也会有所区别[2]。
现如今的城市规划方法是利用GIS来进行的,GIS有自己的ArcGIS软件,能使各类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获得较为理想的工具条件,提供出包括地形坡度、坡向和高程等指标要素在内的多种分析支持,以及对基地内部的栅格计算、模糊分析、排列重构等。
在进行数据的选择和划定思路之后,要依据得到的数据和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得出评价结果之后,可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对各种因子进行平行对比,从而排定它们的优劣顺序,再借助GIS的叠加分析功能,得到最终的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图。
(三)评价结果
在所有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完成之后,就要对该城市的规划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的依据仍然是前面提到过的几个生态敏感性因子。一座城市的土地利用应该包括规划区内现状用地的总面积、林地、耕地、文物古迹用地和周边用地等的分布情况,并根据层次分析法为这一个因子进行打分;植被覆盖主要包括规划区内的具体植被种类、植被覆盖率等,同样根据层次分析法进行评分;土地的地形是指高程、坡度和坡向,包括地势地形的高度、坡度以及坡度的朝向;地质安全主要包括是否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水系则要注意防洪规划;人居氛围和景观视域主要以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和交通条件为主。
在将这几个因子都完成打分评价后,根据研究方法得出来的因子影响进行权重,再借助GIS的加权叠加分析技术,就可以得出基地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评价图。
结论:基于GIS的城市规划方法的分析,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之上的,通过对城市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将数字技术渗透融合于城市规划之中,不仅提高了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规划理念、规划模式的创新发展。但科技不是万能的,现状的规划布局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将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规划工作能够正确实施。
参考文献:
[1]陈颖. 城市绿线划定方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
[2]李丕富,吴欣.基于GIS的城市绿线划定方法研究——以安康市郊野公园为例[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2018:980-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