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西安纳川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68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流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交通运输的需求,需要做好市政道路路基工程,特别是市政道路沿线软土地基工程,更需要通过相关技术的引进,提高道路施工的稳定性。本论文主要从市政道路工程软基区域的特点出发,探讨处理策略,以更好地提高市政道路建设的整体质量水平。
关键词:道路;路基路面设计;软基处理;换填
1 引言
软地基是影响市政道路建设的主要因素,为了更好地提高市政道路建设的稳固性,施工人员必须在充分了解市政道路建设及软地基处理特点的基础上,优化软地基处理方法的应用,从而降低路基发生沉降的可能性。对高车流量路段来说,路基施工的稳固性是提高行车安全性的重要基础,因此,要想更好地提高行车荷载,必须对软基处理方法进行效果检验和评价,从而根据效果对比来选择好的施工工艺,从而更好地优化软基处理质量。
2 软基处理的特征
城市道路建设规划过程中,软土路基主要是处于路基路面承载力低、压缩性高的土壤环境中,因此在后续施工中会导致路基路面出现粉土现象,因此在软基处理过程中要清楚地了解路基路面的空隙大、含水率高和土质结构不稳定等特点,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好外力作用的设置,使道路基础的地质条件简单化,避免道路路基路面出现结构不稳定的情况。此外,软土地基还具有土质分布不均、渗透率低等特点,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只有根据其特点进行结构优化,才能更好地提高路面设计的稳定性。
3 处理浅层软基的措施
3.1换填垫层法
更换填垫层法主要是清除市政道路原有路基中存在的一定深度的软弱土层,然后填土、沙石、碎石等具有较高承载力的材料,以提高路基施工的稳定性。换填垫层法应用的首要工作是将积水和淤泥清除掉,使之能到达原状土层,从而为后续施工建设提供安全、平稳的地基。
由于砂砾材料能起到隔水和渗透性的作用,从而使水质基础结构达到最优,因此在垫层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砂砾材料。一般情况下,砂砾垫层厚度应在原状土层以上30 cm,同时,对砂砾垫层的粒径要求也很严格,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 mm,最小粒径不得大于5 mm,且均匀度不得小于10%。砂砾垫层铺筑过程中还需采用碾压法对地面回填土,从而保证了市政道路基础施工的稳定性。按换填方式的不同,还可分为换填土、抛石挤淤和爆破挤淤。
3.2 地基土的碾压、摊铺
碾压、摊铺是整个软基施工作业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其施工质量也将对路面的平整度以及使用寿命产生直接影响,因而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通过操作设备的合理选择,进而确保地基土摊铺、碾压的质量水平。在使用地基土进行摊铺前,需要做好路面杂质的清理工作,使得地基土能够在摊铺的过程中增加路段上下层之间的衔接性,除此之外,在利用摊铺机对路面进行摊铺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层铺设厚度的测量工作,以此更好地提升软基建设的平整性。在当前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工程摊铺机已经实现对摊铺厚度数据的精准测量与记录,并基于地基土铺设厚度的差异性进行使用量的增加或减少,提升道路路面铺设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3 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
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较低,使得地基强度受到破坏时,将导致沉降事故的出现。软土的含水量大,地基的强度增长缓慢,使得沉降的时间延长,同时软土的成分和结构较为复杂,由此将导致市政工程在运行中出现裂缝以及沉降现象。
3.3.1 工艺原理
高压旋喷桩就是一种高压喷射注浆的技术,其主要是在预定的处理地点进行打孔,然后再利用特制的注浆管以及高压泵将搅匀的浆液高速的喷射到钻孔底部,让其集中且连续地作用于土体,以便能够充分的混合,同时可以将注浆管边提升边旋转,以便最终能够形成圆柱状或者是壁状的土混合物,让其在凝固后能够成为一个有着高强度的固结体,这种方法一般可用来加固建筑物原有地基以及构建地下防渗帷幕等。高压注浆所形成的喷射流具有速度快、能量大等特点,所以其对许多土质都有着非常大的冲击破坏,同时还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搅动,根据大量实践证明,此种方法对淤泥、砂土、粉土以及碎石等都有着非常好的处理效果。如今该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其处理深度可以达到30米以上,然而一些含有较大碎石块以及较多有机质根茎等的地基,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和阻挡喷射流,从而影响到最终的处理结果,因此在施工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对现场进行勘察,以便做出调整。
3.3.2 试桩
在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运用过程中,需要以软土路基市政工程的地质条件进行试桩,同时其数量应控制在5根以上,以此更好地对其中的工艺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以此对后期施工建设中的浆压、水压以及喷口直径距离以及进浆密度进行控制,最终形成试桩报告,进而为后续的软土地基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
3.3.3 路基软地基处理质量检验
对地基软地基的质量进行把控需要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无论是设计人员,还是现场施工人员都需要严格按照所制定的施工工艺进行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在施工中,可以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施工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同时根据施工工艺等对这些旋喷桩进行客观的质量评价。检查重点也应该落实到浆液的用料混合比例、浆液粘稠度、注浆流速和流量以及钻头的提升和旋转速度等细节情况。高压旋喷桩的质量检验:首先,在成桩7天后,可以进行浅层开挖,然后检查其形状、均匀程度以及整体性等;其次,在旋喷桩完工后的28天,进行抽芯取样,用于测试其抗压强度能否达到施工要求;最后,在成桩的28天之后,对这些单桩以及复合地基等进行承载力的检验,以便测出其是否达到所要求的设计值,所检测的频率也应该控制在2%,同时在每个工点抽取至少3根进行检验,如果检测结果不达标,就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桩等补救措施。
结束语
总而言之,做好市政道路建设软基处理工作将对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优化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做好相关技术的引进,施工人员需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质量把控,以此更好地对软基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市政道路建设规划的稳定性,进而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道路设施。
参考文献:
[1]梁园. 市政道路建设中软基的处理策略[J]. 四川建材,2020,46(03):161-162.
[2]符浩. 市政道路建设中软基的处理策略[J]. 珠江水运,2015(0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