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训结合、课岗融通 “四双六对接”精准育人——浅谈建设工程监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成果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胡永骁、董娟
[导读] 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胡永骁、董娟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天衡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在过去十几年校企合作和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试点建设工程监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本文从运行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果几方面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供相关专业参考。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企业学院;产教融合;四双六对接;精准育人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中要求: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可见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天衡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在过去十几年校企合作和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在校企董事会的指导下,于 2016年4月成立“天衡学院”,在2016级、2017级建设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组建天衡企业班,探索学徒制运行模式。2018年建设工程监理专业获批国家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全面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建设工程监理专业试点通过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招生招工一体化、推行“现代学徒制”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建设、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化实训室建设等工作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辐射到我院土建施工类专业群。
        一、完善企业学院管理机制,形成“143”运行模式
        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创新天衡学院管理机制,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天衡学院“143”运行模式。 即依托“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以促进教育与培训完美融合为1条主线,以机制建立与优化、平台建设与利用、载体搭建与活动、诊断改进与输出等4个模块为主要内容,以人才、技术、文化等3个指标为导向,系统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从而实现资源的全面融合。2018年我院又与中建三局、山河建设集团等优质企业合作成立了“三局学院”建工分院、“山河学院”建工分院、“绿建学院”等企业学院,天衡学院的运行模式成功复制。
        二、创新“四双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元精准育人
依托“天衡学院”,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建设工程监理专业创新校企双元“四双六对接”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四双”:双重身份、双目标培养、双师教学、双重管理。“六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对接,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对接,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对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专业教师与工程师对接,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围绕企业用工和现代产业用人标准,以学生(即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改革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教授为支撑,创建考评体系,扎实推进现代学徒制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以双重身份,在学校与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学习与实践,把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和职业素养培养三者结合在一起,实现校企“双元”精准育人。
        通过回访和调研,学生和企业满意度均较高。企业普遍反映由“四双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徒上岗适应期短,100%的学徒能胜任监理旁站岗位,并在一年左右可以独立胜任专项监理员岗位工作,学生专业技能更扎实,学习能力更强,职业素养更全面,综合素质更高。


三、校企团队“互聘互通”,教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果丰硕
我院充分利用“天衡学院”的“双导师”、专业咨询、实训等资源,联合企业管理、技术、业绩等优势,建设多方交流与合作平台,开展技术服务、人员输出、劳务培训等合作项目,充分发挥师资队伍的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1)受住建部教指委委托牵头编制《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工程监理专业教学标准》;
(2)校企共同开发《建设工程智慧工地管理》、《建设工程资料管理》、《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等3门企业特色课程;
(3)对外开展八大员及继教培训、施工企业关键岗位、三类人员、特种工、建造师继续教育等相关培训年均1.1万人次;
(4)对外提供技术服务,进行工种技能鉴定,参与工程招标评审,进行工程专项方案编制,三年来共参与工程检测、施工管理等服务内容30多项,辐射服务领域广,充分发挥了企业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
        四、创新“学校-企业-行业”三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
        建设工程监理专业在学校原有的质量监控体系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了“学校-企业-行业”三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校企共同制定学徒岗位标准、企业导师岗位标准和师徒考核评价标准,明确学徒制培养目标,落实学校-企业-行业的责任。
        学校(校内教师)组织落实各教学环节,指导学生有序开展实践活动;企业(企业师傅)按照人才培养标准和要求,指导学徒学习企业标准、作业流程,每月对学徒进行考核评价;结合工程项目进展情况,邀请工程监理协会的行业专家参加考核会议,对学徒实际工作质量进行行业标准考评,帮助学徒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校企(学院教学部门、校质量管理处、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督导学徒制项目的整个过程;校企双方定期相互开展培训;共同对企业师傅进行定期考核、定期对企业师傅和学徒进行考核,监控企业师傅对学生的指导情况及学徒学习状况,行业专家对学徒的实践成果进行考评。
        依托项目试点工作,校企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用制度规范教学运行,充分保证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效果,实现了三方共赢,该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为提升人才培养品质提供了根本保障。
        五、问题与思考
        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在专业群建设方面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但仍存在如下几点需要提高:
        1.新型教材建设质量有待提高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要求: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创新教材形态,推行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
        对策:将不断推进“三教”改革,加大力度与企业合作成立校企合作教材编写组,以岗位工作过程与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学徒)在岗实践学习的工作岗位为载体,按照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课程思政及与职业道德对接、课程标准与技能标准对接、教学模块与工程实践项目对接的要求,同时结合1+X证书培养育训结合要求,对接主流生产技术,注重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适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双导师”队伍能力结构短板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根据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教学试点,教师教学创新和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能力短板明显。
        对策: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根据教师“四有”标准,结合我校实际,持续开展“双导师制”、“影子工程”,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工程,实施校企“一对一”开展师徒制的拜师仪式。通过互聘互挂,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校内教师的结对帮扶,实施教师技能考核人人过关工程,提升教师的“四大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