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良孝 宫楠
33072419721024**** 62280119910915****
摘要:水利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水利工程建设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优势,尽全力保障水利设施及其附近居民的安全,必须对水利工程的堤围不定期进行加固。文章介绍了水利工程堤围的常见问题和原因,就水利工程堤围项目施工加固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水利工程堤围加固项目施工中质量控制标准,为提高水利工程堤围加固项目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水利工程;堤围加固;施工工艺
引言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进步,水利工程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如今的水利工程都具备基本的抗震防洪作用。洪灾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是惨重的,当前防洪工程建设标准有待提高。堤围由于长期处于较差的自然环境,已修建的堤围抗洪等级普遍较低,堤身施工质量差,堤围不牢固等会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了保障堤围工程质量,降低崩岸情况,需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堤围进行加固处理,重点把控堤围加固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
1堤围的常见问题和原因
堤围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渗漏。堤围渗漏指的是水体透过坝身渗流而出的情况。引起渗漏的原因很多,主要与地形/地质条件、施工质量和筑堤材料等有关,例如,土料是构筑堤坝的主要材料,但该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透水性。而长时间处于高水位时,水体会逐渐渗入坝体,导致坝体内部的水量逐渐增多,进而抬高了出溢点和浸润线,当其达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引发渗漏。(2)滑坡。滑坡是堤围事故中比较严重的问题。造成滑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施工压实不充分、堤围坡度较陡、堤基的基础较差(为弱土层或者淤泥)、排水棱体失灵等。(3)裂缝。堤围各部位均可能会出现裂缝问题,按照走向可分为龟裂、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按照成分则又可分为滑坡裂缝、沉陷裂缝和干缩裂缝。环境、温度、施工质量、混凝土质量等是引发裂缝的因素。
2堤围加固工程的施工技术
2.1抛石加固施工技术原理
抛石加固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铅丝石笼把石头包裹成整体,然后通过自重或强夯方式把河堤基础的淤泥位置占据,达到加固堤围的作用。施工作业时首先清理河堤基表,然后将铅丝石笼投至指定位置,最后用抛石船把石头抛投至铅丝石笼强夯至与河滩设计高程一致。通过石笼网将石头组装成堤围,经过专家评估,施工过程中对河流的环境影响较小,铅丝石笼施工成本低、施工运输便利,不需要特殊技术;石笼网也是一种柔性结构,可以承受大变形以及抵抗不均匀沉降带来的危害,耐腐蚀性强,还可以均匀承担河水对堤围的冲击力,同时适合在水深流速大的护岸部位;石笼石缝里还能储存一些淤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提高与环境的协调性。
2.2堤身填筑
水利工程堤围加固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填筑堤身,即填筑土方。在进行土方填筑时,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工程施工要求,将工程分为不同的作业段,每个作业段对应相应的长度。根据施工标准,对水利工程的高程进行测定,保障施工的准确性,减少误差发生。当辅料填筑到堤坝边缘时,为有效保障边坡的紧实和稳定,可以在设计的边线外再超填30厘米左右。另外,为保证路面的上层和下层能够紧密的衔接起来,在铺设新料之前,需要先对之前的路面进行刨毛处理。铺设的厚度应尽量做到小于40厘米,对其进行压紧后其厚度要小于30厘米。在进行堤身填筑之前,需要对施工材料的各方面性能进行严格检验,尽量将含水量误差控制在3%以内,保障施工材料能够符合施工标准。土方填筑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碾压,土方碾压必须完全按照施工标准选择合适的压路机,压路机的速度应控制在每小时2000米-3000米左右,对土方进行分层碾压。
在进行碾压时,首先应采用静态碾压的方式进行碾压,使不同土层之间的紧实度能够达到90%以上,待碾压平展之后再进行振动碾压。碾压机在进行施工时,应当与河堤的轴线保持平行,并控制好碾压宽度与平行位置和垂直位置的距离。碾压宽度与垂直方向的距离在3米以内为宜,与平行位置的距离应控制在0.5米以内。
2.3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抛石施工前合理划分施工网格,方便施工,施工小区可采用8m×15m的标准网格,然后将施工网格分成2部分抛投,不足半区的部分可按定宽区域进行施工。根据施工设计图对抛投区的水深、水下地形情况摸底后计算出需要投石的数量,编制施工组织计划。测量放样时先在抛投区附近的岸边,根据前方或后方交会方法在测点处放一条施工基线,然后在已知测点放出一条正基线或斜基线,在基线上划分的施工网格线处放出基线桩。测量放样采用极坐标法放出基线桩和方向桩的误差需<5mm,保证基线桩和方向桩与定位船视野良好。施工用的石头采用船只运输,因此需确定标准船型来装载石头,石头的质量要经过测试,确定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经监理确认签字后方可投入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的石材。抽查石料的数量并进行量方,监理人员和质检人员要定期对石料进行过磅,消除虚报情况。船上挖掘机投石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操作时严格控制操作顺序,保证抛投的安全。石料船挂前进挡才可开始抛投,抛投结束挂离档,各个施工网格的实际抛投量控制在计算抛投量上浮5%为宜,有序分层抛投,不可胡乱散抛。堤围抛石加固完成后观察水下地形变化,一般采用专业的GPS系统测量水下地形并绘制水下地形图,并与抛石前的水下地形图进行比较,确定投石加固的效果。
3堤围加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采用动态控制方法
在堤围加固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动态控制方法,根据设计的施工技术流程,加强每个环节的施工技术质量监督和控制。在此方面,需要发挥现代化技术的优势,通过在现场布置先进的施工技术参数采集装置,构建施工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施工情况的动态监管。在大数据、3D建模技术等的应用下,可以全面反映现场施工情况,并采用软件分析方法,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与此同时,应发挥现场巡视监督的作用,在施工现场部署足够的质量监管人员,及时发现各种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在现场巡视过程中,应做好记录,落实现场施工质量管理责任,构建完整的施工技术质量监管体系。此外,应定期总结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找出施工质量关键影响因素,对后续质量管理计划进行动态调整,不断提升堤围加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在此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堤围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风险,确保各专业施工内容均能够达到相关技术标准要求。
3.2施工人员方面
施工单位应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施工水平,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挑选优秀的管理干部组成项目组,并选择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组成施工队伍,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施工标准进行作业,保障施工的质量。
结语
堤围长期处在水流冲刷的环境中,长期受到侵蚀会降低其抗洪防涝能力,过去60年代到90年代修建的堤围设计标准普遍较低,施工工艺落后,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堤围已经不满足安全使用的要求,对堤围进行加固是一种有效的经济措施。水利工程堤围加固设计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合工程实际的方案,做到安全、适用、经济、耐久。加固的施工技术要追求科学先进、经济合理,施工企业要善于利用尖端技术手段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参考文献
[1]仲志余,温续余,黄建和等.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
[2]梅锦山,李维涛,刘加海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