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分析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6期   作者:梁子良
[导读] 建筑设计需要创新思维与可拓思维,两者主要共同点是,都对同一理论展开了深入性研究,并在此理论的建设性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把握承载在建筑平面及立面方面的设定。

        梁子良
        天汇建筑工程设计(广州)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  中山528400

        摘要:建筑设计需要创新思维与可拓思维,两者主要共同点是,都对同一理论展开了深入性研究,并在此理论的建设性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把握承载在建筑平面及立面方面的设定。不仅和建筑变化有关系,同城市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建筑设计方面的创新和可拓思维,势必会成为我国在建筑设计方面未来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重点以,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展开相关分析。
关键词:设计创新;逆向思维;传导思维;菱形思维;共轭思维

        在建筑设计创作过程中,可以把设计创新跟可拓思维进行有机结合,以此能设计出更为优秀的作品。建筑设计人员可注重结合实际应用可拓化思维模式,从逆向思维、传导思维、菱形思维以及共轭思维入手结合建筑设计,以此在保障建筑整体质量的基础上,注入更多的创新元素,使自己的作品赋予更多主题和创新点。
一、建筑设计创新与逆向思维
        在建筑设计之中创新性与逆向性互通,从本质上来看这是一种创造思维,但若从反向展开思考与控制,就会发现这种创造思维还具有变异性与新奇性。这种思维不仅能够转变人们在问题方面的探索,还能够主动突破思维方面的常规性发展规律,促使思维在有效性、逻辑性以及单一性等方面能够更加超前。在这种超前思维中,我们就能够获得新观念。其实很多创新都可以通过这种思维超越数据属性。而可拓学能够应用形式化手段,表示如何应用这四种常用的逆向思维:反物元与非物元、逆事元以及逆蕴涵。所以基于这种设计理念的延伸,创新思路自然就会不断变化,并形成发散性思考,以此带动建筑设计在创新方面的发展,而这也巧妙地变成了一种逆向思维的创新性应用。
        我之前参与的一座旧厂房改造成学校的设计案例中,就尝试运用一种经典逆向思维去构思方案,为了提高建筑物的美感,打破原来旧厂房传统的框架,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重新按学校立面风格和平面使用要求重新设计包装这座厂房。以学校使用的角度逆向思维去思考一座厂房的改造,从而使得建筑产生另一种美感。
       
        
        (图1设计案例:中山迪茵公学改造项目)
        
        例如:法国的卢浮宫,在前广场进行的增设性工程,就是一种经典逆向思维运用,为了提高艺术美感,设计人员就基于逆向思维,在前广场上设计出了一个玻璃结构式金字塔,这个金字塔在材料、结构和造型方面都与卢浮宫有着较大差别,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别,才使得另类美地产生[1]。
        
        (图2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二、建筑设计创新与传导思维
        可拓思维里面的传导思维,简单来说就是运用一定手段把现有事物变成其他事物的思维,而在这种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效益,也就被称之为了传导效益。传导思维注重传导过程期间,因事物的转化而有效解决问题这一概念。所以将传导思维应用于建筑设计方面,一定能够有效实现创新[2]。
        例如:我国的北宋时期在赌城建设方面,就应用到了传导思维,并且是多级化的传导理念。主要是因为当时北宋常常会遭受到战乱,所以使得皇城受到了较大的损毁,此时皇帝就命令丁渭组织进行皇城修复,不过由于古代没有科技手段,所以工程量非常大,且工期也比较紧张,为此丁渭就应用了传导思维,设计了一套非常先进化的修复计划,丁渭先把皇城门前面的大道挖掉,之后用这个土烧砖,之后把这个被挖的大道变成河流,以此便于运输木材与石料,坑道还可以随时处理建筑垃圾,洁净场所,所以在这种计划下,丁渭就很快的修缮了皇城。
三、建筑设计创新与菱形思维
        菱形思维作为一种能够先发散再收敛的一种创新性思维,所以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可以将其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进行发散,一个部分进行收敛。菱形思维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是最为契合习惯性思维的一种创新思维,并且菱形思维可以结合多样化发展特点,把握定性。
        在菱形思维的应用中,最有意义的是通过菱形思维进行建筑设计方面的创新。在应用菱形思维进行建筑设计方面的创新时,还可以辅以曲线和倒垂体等多样化设计理念,此外,还可以基于物元模型辅以在菱形思维下的设计创新理解。不过在实际建筑设计方面应用菱形思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下面几点问题:第一,创新性,因为菱形思维一般是基于收敛与发散两个部分展开思考的,并且比较契合人们的习惯性思维模式,所以创新性不是很明显,为此在实际建筑设计方面应用菱形思维的时候,要着重增添创新性元素;第二,可行性,在应用菱形思维展开思考的时候一定要有所根据,有所目的,只有有目的、有根据,才能够在保证可行性的情况下,同建筑设计有机结合,强化建筑设计在现今的创新意义;第三,目的性,因为菱形思维的发散性特征很强,所以很容易使得建筑设计偏离根本目的,为此在实际建筑设计方面应用菱形思维的时候,一定要先确定好建筑目的,再应用菱形思维展开思考[3]。
四、建筑设计创新与共轭思维
        可拓思维注重控制事物的软硬与虚实,所以在所有事物还没有决定且能够相互转换的时候,若能够引入共轭思维,不仅能够进一步理解事物,也能更好把握事物,因此所有可拓事物,都能够结合个性化理解解决问题并展开开辟创新。共轭思维不是可拓思维体系中的,共轭思维与可拓思维组合才能够形成完整思维模式,在这两种思维变更下,对事物展开全面分析,就能够使其直接实现预期目标,而设计人员要想应用好可拓思维,就要注重引入共轭思维进行分析,以免避重就轻[4]。
        我曾经参与了一个小学设计项目,项目用地约40亩,需要建一个36班的小学,用地紧张相当紧张。设计不仅要注重和周围环境保持和谐,还要注重突显设计者的创新理念,所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有着很大的设计难度。设计时就应用到了共轭思维,并结合建筑物周边环境和用地特点,设计成中轴鱼骨式排列建筑,最后整体设计效果非常好,且得到社会好评。
        
        
        (图3设计案例:中山纪念小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方面进行创新工作,可以应用可拓思维,获得创新性设计效果,不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设计人员一定不能脱离实际,凭空思考,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还要注重结合建筑设计实际情况,来选择应用哪种可拓思维,以此在保证建筑设计综合质量的基础上,实现设计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志鹏.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4):1027.
[2]印俊杰.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1):968.
[3]郎戎杰.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分析[J].建筑与装饰,2019,(13):5-6.
[4]胡朝昱.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8,(3):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