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红
辽宁融汇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有施工技术的有效支撑,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保证施工效率,同样可以加快施工进度,使得建筑工程按计划开展,并达到预期目标。21 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同样也是科学技术水平逐年提高的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下,建筑施工过程中可引用的施工技术越发多样化,为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许多完善的施工技术均以大范围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改善了施工环境,提升了施工水平。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应用的施工技术多种多样,需要根据不同的施工技术应用优势及功能优势等,制定针对性的施工技术应用方案,以满足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需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改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1建筑工程主要的施工技术
1.1混凝土工程技术
混凝土工程施工时,首先要确定混凝土的原材料以及配合比,要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地控制,混凝土到达浇筑地点时要进行坍落度检测试验。浇筑之前要检查模板是否干净,浇筑速度不能过快,尤其在墙板、梁柱的交界面,分层浇筑时,应该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以前完成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并进行振捣。在泵送混凝土时,要保证泵送地点畅通,泵送之前要用水灰比为 0.7 的水泥砂浆进行湿润;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严禁加水,期间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混凝土浇筑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钢筋的看护,可以采用悬挂法进行施工,防止施工过程中负弯矩筋的踩踏,及时发现偏离位置的钢筋并进行复位处理,为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抗裂能力,应在混凝土终凝前适当时间内进行二次收浆压平,这个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当日的天气进行确定。除此之外,还要对混凝土的降温速率进行控制,防治因温度变化过快产生的裂缝,如果混凝土工程需要在冬季施工,那么应该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避免混凝土与寒冷的空气直接接触;混凝土浇筑完毕之后,要进行一定的养护,减少内外温差,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对普通的混凝土养护时间应不少于 7 天,添加外加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应该不低于 14 天。养护的方式主要是喷水保养,同时还要在混凝土的表面铺设塑料薄膜,中间覆盖 2 层麻袋,再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的处理。在养护期间还要及时的对混凝土表面的干湿情况与温差进行检测,并及时给混凝土喷水来保证混凝土的湿润性,直到混凝土硬化,确保建筑工程安全质量。
1.2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钢筋工程主要涉及到钢筋的长度计算、绑扎方式以及钢筋的性能。钢筋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的结构,因此需要予以高度的重视。第一,加工之前要对钢筋进行检查,表面无裂痕、性能良好,质量检验合格之后方能入场进行施工。在进行施工时,按照图纸相应位置进行下料时,要提前预留出足够的搭接长度以及弯曲长度;在进行钢筋弯曲加工时,要事先将需要弯曲的位置标好,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在进行钢筋下料和加工的时候,必须考虑增加几根和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根据节点区的箍筋高度来确定其具体长度,并且箍筋的开口处应该先焊接好,再把柱箍筋依据设计的间距用短钢筋进行焊接,在箍筋每边或者两边相对焊接就可以,加工制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整体钢筋结构。第二,在梁钢筋的安装前,我们把钢筋结构套入柱的纵筋中并用垫木布置在楼板模板面上,再穿梁的纵向钢筋并绑扎结实,等梁钢筋绑扎完成,沉梁时节点区的骨架就会和梁形成整体,一起下落,并且不会发生开口、变形的问题。第三,钢筋的连接形式主要分为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对已经安全的钢筋工程进行验收,合格之后在进行后续的施工。
1.3基础施工技术
基础施工技术主要可分为桩基技术以及深基坑支护技术,以上两项技术的控制与应用都将直接影响日后的工程施工质量,决定着施工进度能否按计划开展。
很多时候,施工单位在基础施工过程中未能实施完整且系统化的设计,针对具体步骤提出建议,这也使得部分环节的技术应用出现问题,因此,对现阶段我国整体的建筑工程基础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而后发现许多技术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根据已有的施工经验,明确基础施工技术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前提下进行技术分析,从而掌握正确的施工方案,确保建筑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方案
2.1 建立、健全创新机制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从工艺选择、技术应用、材料检测等多方面入手,实现技术应用的规范化、科学化与专业化。从多维度入手,保障施工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其中人才引进无疑是重点内容,在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完成前后,聘用高素质人才,要求其执政上岗,并通过考核,而后参与后期培训,逐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与考评方案,针对其综合能力,将其安置在不同的岗位,使之在岗位中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除此之外,应督促岗位人才进行技术创新,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完善创新机制,比如,注重工程质量监测、掌握法律条文以及施工相关的管理知识,整体性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为施工质量的提升营造良好外在环境。
2.2 加快技术创新
具备创新机制的保障,接下来则要加快施工技术的创新步伐,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21 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促进了各行各业的进步,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有必要融合信息技术,以科技为导向,引领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需要有完善的监理制度作为基本保证,然后确定技术创新导向,根据现阶段建筑市场的发展形势,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以契合时代的发展步伐。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注重尖端技术及信息技术的融合,作用于施工技术的创新环节,逐步设定针对性的战略目标,使得施工技术的应用越发高效、科学。例如,砼导墙施工过程中易出现质量问题,那么此时,可以通过在外墙楼层区域安装铁板模板的方式予以处理,通过上述处理措施,提高施工质量,减少质量偏差。
2.3 创新管理办法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与发展应有完善的管理方案作为保障,明确技术管理的主体方向,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偏颇。这就要求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不断的进行自我提升与自我完善,自主参与技术培训等实践活动,通过技术知识的更新、工艺设备的创新管理,突出技术的应用价值,发挥其市场竞争方面的功能优势。在技术管理方案的创新工作中,要求相关管理人员组织技术培训与技术交流,要求相关管理者以及技术人员参与其中,提高管理能力,保证业务水准达到技术管理的标准。
2.4 注重技术资料的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改进需要有完善的资料支撑,只有在分析旧资料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才能总结更为有效的管理经验,进而作用于日后的施工技术管理,提高技术管理的有效性。要求技术管理人员提高资料管理方面的重视,明确资料管理的价值,将其与档案管理区分开,在资料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数据整合与归纳,同样要将纸质资料与电子资料统一划分、合理归纳,确保技术资料管理的可操作性。除此之外,还应重视资料复检,在工作中加大宣传,使各部门意识到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要性,起到监督与指导的作用,为技术资料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提供保障,约束管理行为。
结束语
对建筑工程主要的施工技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钢筋工程技术进行简单地介绍,并在文章最后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以期不断提高我国的施工技术水平。工程技术是建筑物建设的重中之重,未来要不断引进先进的工程技术,提高我国建筑物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 伟 欣 . 探 讨 建 筑 工 程 施 工 技 术 的 创 新 及 发 展 [J]. 砖 瓦 世界,2020,24(8):36.
[2] 马 松松 . 浅谈 建筑 给 排 水工程 技 术 现状 及 发展 趋势 [J]. 魅 力 中国,2020,18(1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