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朝操
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 广东省 深圳市 518000
【摘 要】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特征进行简单论述,主要表现在多样化、复杂性及危险性等方面。从制度层面与技术层面分析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且提出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建议。新时期建筑工程单位需要强化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保证各个生产细节、岗位工作符合要求,进而实现工程高质量、安全性开展,促进建筑工程单位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安全管理;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的时间相对较长,施工人数较多,且易于出现诸多安全隐患。工程管理的理念、模式会直接影响施工进度、企业发展。然而当前施工管理期间,依然具有安全管控重视度不足的情况。近年来施工人员伤亡、施工现场设备故障等问题频发,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建筑工程单位需要提升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基于建筑工程的具体特点,施工要求及人员情况等,制定明确且有效的安全管理目标。以严格的管控力度,强化每一位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尽可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建筑工程单位综合管控能力的提升及良好社会形象的塑造奠定基础。
1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特征分析
1.1 多样化特征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受到不同地形环境、气候因素的影响,施工环境及要求各有不同[1]。比如丘陵地带、平原地带的施工要求差异,干旱气候与潮湿气候的施工要求差异等,均会直接影响着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及要求。建筑工程单位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势、土壤及气候条件等,针对性设计安全管理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细致划分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1.2 复杂性特征
建筑工程中各个项目具有复杂关联的特征,机电设备安装、排水设备等均具有不同的体系,且各个项目之间具有相互交叉的特点[2]。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均可能会影响后续操作的安全性及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单位需要基于宏观性角度,清晰划分不同的管理部分及管理细则,具有复杂性、专业性的特点,对安全管理的制度及管理人员的能力等均提出较高要求。
1.3 危险性
受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多样化、复杂性特征影响,施工中各类风险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也会造成影响[3]。特别是当前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各类新技术、设备开始得到应用。在建筑工程单位安全防护不足,管理制度不全,或者相关技术、设备应用的经验不足,操作不够规范等问题影响下,均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安全事故的发生[4]。轻则会影响建筑工程单位的施工进度与经济效益,严重情况下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者企业破产问题的发生。
2 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现存问题分析
2.1 制度层面
工程安全监管,需要密切融合现场环境、人员特征等,健全管控制度,规范施工细节操作。然而基于当前工程安全管控的现状而言,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且安全监管制度相对较少。一些单位尽管具有安全管控制度,但是实际管理期间的制度落实效果不佳。相关施工现场监管人员检查的安全管控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够及时发现施工潜在隐患,且施工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识较差,时常存在不佩戴安全帽的行为等,为施工活动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2.2 技术层面
建筑工程施工中风险无处不在,任何一个技术操作事物均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技术是严重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效果的因素。比如施工期间若设备应用不畅或者维护不到位,则会造成设备故障问题的发生,对施工人员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再如材料采购质量不佳,材料堆放不合理等,均会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造成安全隐患的发生。
当前一些建筑工程单位比较注重经济效益,对施工设备、材料等技术检查的重视程度不足,过度关注经济效益及施工进度,不利于建筑工程单位的良性发展。
3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具体实施路径
3.1 加强技术管控,保证工程安全
纵观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而言,常规市政基础工程多具有相对完善的安全技术管理体系,但是针对于地形环境不佳,结构复杂的施工场所,由于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安全技术管理体系难以适用,则会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针对于上述问题,建筑工程单位需要基于加强施工现场的针对性分析,合理应用BIM技术等模拟施工现场环境,探究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风险且实施安全技术管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比如在建筑工程施工开展前,需要由设计人员、施工队伍代表等成立现场考察团队,对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全面勘查。根据建筑工程设计的要求、参数内容等等实施针对性比较合适分析,若发现施工设计方案中难以落实的内容,则及时沟通。针对于客观条件无法控制的安全隐患,则需要马上修改设计方案,进而全面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若建筑工程施工位置在地震带,在建筑设计期间若应用冷压变形钢筋,尽管其成本较低且能够满足建筑需求,但是因为钢材相对较脆,韧度较低。在地震发生后会直接影响建筑的延展性,致使人员伤亡数量增加,则需要进行更换。同时在建筑施工开展期间,需要对现场应用的器械设备、材料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定期维护相关设备,科学储存材料,合理控制温度与湿度环境,保证各类设备及材料的正常应用。
3.2 健全管理制度,及时排除隐患
完善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能够规范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行为,使各项施工现场活动有序开展。建筑工程单位需要基于当前施工情况、常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积极学习国内外工程安全管理的优秀案例,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具体而言,可以构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管理规范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及安全知识培训制度等。
3.2.1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主要是根据施工的内容,制定权责分明的管理制度。清晰划分各个部门、岗位的具体工作责任、工作内容及要求等。若发现任何问题,则马上追究相关岗位人员责任,强化每一位职工的工作认真程度。
3.2.2 安全管理规范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期间,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要求,行业要求等制定明确的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包含风险评估、技术交底、生产检查及事故报告等行为标准,每一位工作人员均需要严格按照管理规范开展工作。若发现安全事故,则需要及时上报,构建安全预警机制,便于快速处理问题,降低安全事故的影响范围。
3.2.3 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工程单位需要强化安全风险排查的力度,由专业的安全监管部门负责。重点检查施工人员防护措施配置的情况,施工操作的安全性、规范性等。
3.2.4 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建筑施工单位中农民工数量相对较多,其安全防护意识不足,安全知识认知程度较差。单位需要定期开展施工安全的教育培训活动,结合具体的施工内容实施安全防护指导,且可以引入相关案例,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培训等,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增强人员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姜晓东.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J].中国住宅设施,2021(03):109-110.
[2]赵琳,叶曙光,王强.全过程管控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控制运用研究[J].四川水泥,2021(03):140-141.
[3]霍金鑫.新时期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J].房地产世界,2021(05):99-101.
[4]邱丰,张述,何彦贺,任吉祥,孙博.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常见问题与措施建议[J].居舍,2021(07):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