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土资源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0
摘要:笔者通过走访调研贫困地区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结合当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现阶段国内贫困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及土地规划政策及整治效果进行说明。并就当地人口、土地、产业化发展等要素进行分析,简单总结了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整治的相互关系,对土地利用策略进行了展望,希望本文对业内相关人士在考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策略及实施路径提供助益。
关键词:贫困乡村;乡村振兴;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开发;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农业化建设和促进新农村发展的新兴战略,对全域土地,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促进国内农村绿色生态化建设,土地资源提质增效,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全面复兴。根据目前我国农村土地需求类型多样化,结构复杂化的特点,确立了用工业化实现农民富裕、用产业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用城镇化带动农村繁荣的策略。
1 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和土地资源开发的相互关系
1.1 乡村振兴和土地资源开发现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结合国家对贫困地区扶贫政策及财政补贴,土地资源利用虽得到改善,但并未彻底解决。由于城镇化发展进程过快,农村建设出现滞后,甚至停滞。农用地大量闲置,甚至荒废,人力资源明显不足。留守人员对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紧贴国家对贫困地区财政补贴政策,盲目跟风,导致土地利用不科学,加剧环境生态破坏。另一方面,土地非法占用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住宅基地审批流程不严谨,过程把控不严格,导致多处贫困地区土地资源被浪费。
1.2 乡村振兴与土地整治的关系
1.2.1 乡村振兴的内涵
作为影响乡村经济发展的三要素,人口、土地、产业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人口,作为乡村地区发展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土地,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对资源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产业化发展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动力,产业结构也影响着农村经济生产决策。因此,借助人口、土地、产业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助推三农问题解决。
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与土地整治,应首先构建城乡平等,实现共享成果。
(1)系统性:对乡村振兴实施科学化发展规划。目标明确、规范化管理,多部门统筹安排协调,形成多学科互相联系、和谐共生的管理体系。
(2)层次性:应结合乡村特色及实际发展情况,同区域全面覆盖,各村互相配合。形成跨区域土地综合整治管理,突破既定范围,实现统一规划治理。
(3)区域性:结合当地乡村发展特色,逐渐形成产业化发展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形成集中发展优势。
1.2 乡村振兴与土地整治的内在联系
相比于传统的土地整治围绕在扩大农用耕地面积及提高单位农作物产量,现如今土地综合整治治理工作不仅着眼于居住环境、生态发展平衡等物质建设的提升,更有着凸显文化内涵、主张节约型产业等更深层次复兴的意义。
(1)推进乡村生态重组,加强乡村多元化发展道路,促进土地利用率提升。
(2)改变耕地质量,盘活农村资源,展现乡村魅力。
(3)引入新型经营主体,结合区域特色综合治理。
(4)根据本土资源优势,打造地方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2 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2.1 加速产业转型
对比以“田水路林村”为主体的土地整治模式,促使土地综合整治突破 “增加耕地数量,提高农用地产量”的局限性。坚持开发具有特色的农村文化建设,加强了农村土地资源整治的生态化建设目标和人文关怀,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实现了综合治理土地的多元化目标、友好化环境、生态化景观的美丽新乡村建设。
2.2 编制土地使用规划
土地整治作为调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人地关系的主要手段,同样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试行分区统筹、因地制宜的模式和途径。针对土地使用规划和发展战略,对开发区、主产区、生态区的建设要分别制定相应制度,规范化管理经营。
2.2.1 优化开发区
借助城市经济能量扩散带来的便利条件,以开发区作为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区域,调节关键要素。促使农民回流并带动城镇居民休闲、居住甚至投资。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及土地整治,建立绿色生态平衡。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2.2.2 重点开发区
开展经济新业态,利用土地整治垦造的旱改水指标、新增耕地指标为抓手,重点开发部分特色乡村+田园综合体、稻虾养殖等经济型产业,真正的创建乡村旅游、生态农场等多元化产业,集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发展。
2.2.3 农产品主产区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担负粮食安全生产以及耕地保护的责任。面对乡村留守人员学历较低,大部分沿用传统种植导致农用耕地产品效率低,土地收益小的特点。在规划主产区时,应积极发展各项产业,丰富地域多样化产品。同时结合国家惠农财政补贴政策,加快加大农产品类型多样化发展,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2.4 重点生态功能区
在保护耕地的同时,应注重绿色生态化建设工作。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水文条件以及人文特征,进行特色生态型土地资源整治是必然趋势。从而解决气候条件较为复杂,经济发展滞后的贫困地区土地资源作用单一的问题。
2.3 加速土地流转和整治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部分农田荒废、宅基地空置等问题,应该加速土地流转机制。通过转租、承包、合作等经营方式,使这部分土地转为农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质增效。同时依托土地综合整治办法,改善土地资源与人力资源匹配不合理的现象,形成集约化管制模式。优化生存、生活条件,鼓励农民回乡创业。
结语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及贫困地区的土地整治及综合利用开发,是突破整治模式单一化的有效手段。必须要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同时加速土地供给侧改革,提高利用资源,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焦暘.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策略[J].中国房地产业,2020(26):15.
[2]郭娟.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村土地利用规划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