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正在经历着深度的革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仅面临着工作创新与发展创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这就提醒着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危机风险意识,紧跟互联网时代科技日新发展潮流,紧抓技术变革时代新的机遇,克服各方挑战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模式,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时代的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结合,创新互联网传播风险解决方案,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规范。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移动互联网时代有着非常显著的特征,开放性、交互性、高效性、多元性,信息实现数据化与智能化。互联网的方便快捷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相应的延伸和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在高效便捷下所带来的各种机遇与挑战。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体探究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移动互联网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首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在移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还可以以智能设备为中介,以无限互联网为载体,教学不再受场地等限制,给高校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自由空间。
其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移动互联网的时效性与资源共享性实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教育资源共享。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课堂形式的多样化与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不仅增加了高校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最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打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互动新渠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再拘泥于课堂上的互动,师生之间的沟通具备了多种形式,学生在课堂之外还可以采取语音、视频等与老师进行更多的交互沟通,打通了除课堂之外的师生交流渠道,实现了师生“零距离”沟通。
二、移动互联网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第一,教育者主导地位受到挑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生动性与直观性,但同时带来的是信息传播的多样化与不可控性。“在这个庞大的网络中,每个节点都是一个独立的信息源,都有信息辐射的力量,他们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众者,高校学生主体的自主性越发强大、不可控性加强,对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发起了挑战。
第二,大学生面临价值和交往的选择困境。互联网所构造的虚拟世界丰富多彩,对于心智未成熟的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此外,在互联网的便利下,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当学生遇到问题时,首先做的不是思考,而是利用网络查找答案。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懒惰的思维习惯。
第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遭受冲击。在传统课堂模式向现代课堂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碎片化”的信息,“自主阅读”、“碎片学习”。由此对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新媒体技术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革新的难度。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索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各种机遇和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将信息化传播优势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牢固树立大数据思维,塑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焕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活力。
(一)转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思维和工作思维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的革新使移动互联网始终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中,由此催生了各个行业发展模式的革新,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个以移动互联网为传播载体的世界里,网络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高校的思想政治队伍要重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体会并且融入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转变教学思维和工作思维,时刻与时代保持同步伐。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覆盖率节节攀升,思政教育者必须深化对互联网的认识,引起重视,利用新观念,采用新方法,转变新思维,顺势而为。与此同时,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论研究,为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提供创新思路,为教育队伍的理论水平提供智力支持。在教育教学中,将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真真切切的结合起来,积极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阵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效率。
(二)构建高校移动互联网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教学互动平台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平台资源,在传统教育教学中推陈出新,构建高校移动互联网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教学互动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共享。在当代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各个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有利于促进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拓展教学平台,改变传统教学中互动模式,因时因地的展开多种互动,网络互动平台的构建让师生在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交流。通过构建互联网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网络教学互动平台推动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积极促进高校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和方法,拉进与学生的距离,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
(三)组建专业化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首先是在高校中建立“互联网+机构建设”组织建设队伍,该团队主要由学生工作部门牵头,一线学生工作人员以及网络建设部门积极配合,通过完善机构建设,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线上工作的各项要求和流程,确保线上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其次是组建“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授课”线上教育队伍,该队伍主要负责通过线上网络传播的模式,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从脱离传统思维模式中,建立一种全新的授课方式,积极将线上线下教育有机融合。最后是组建“移动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作用。由学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牵头,一线学生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学生干部负责日常运营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日常社交软件进行宣传、引导,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落到实处,达到真正能够教育学生的目的。
自古以来,青年就作为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展望未来,我国的青年一代必将大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发展、中国的进步,离不开大学生的力量。大学生是青年队伍的中流砥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对于他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对高校的发展及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走信息化、科学化、创新性的时代前沿,走出一条与时俱进的创新之路,将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技术真正结合起来,落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践中,起到对大学生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式方面的创新,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海春,李娟.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与回应[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4).
[2]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
[3]陈彩祥.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评《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
基金项目:2019年黑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学生工作)“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XGW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