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勇
身份证号:13092719860923**** 河北沧州 061000
摘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科技在不断地进步,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也不断提升。但是,由于电力系统的构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其自动化技术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的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从而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改进措施
电力系统运行安全与稳定性直接关系经济 的发展与社会的安定,为了能够切实保障电力系统的工作质量,避免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环节出现隐患和问题所对电网造成的影响,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深度剖析电力系统中所存在的缺口和短板,以创新意识进行完善解决,才能有效推动电力事业趋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
1自动化技术的意义
现代化的自动化技术是我国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不仅如此,电力企业通过引进自动化技术来加快企业改革,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进步。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电力系统以及电力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电力企业在有关方面的相应专业人才十分稀少,对于这种现象,则需要强化自动技术人员的选用。伴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领域对于自动化技术的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高,我国目前对于相关自动化技术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也越来越高,自动化以及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效融合,来大力推动电力企业的技术发展改革,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来保障电力企业的智能化发展,保障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革新。自动化电力系统技术运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同时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使用自动化技术,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减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工作。
2关于我国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发展现状的分析
2.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水平偏低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俄国的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水平也获得了很大提升。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自动化水平总体上相对不高,而且我国电力系统在其生产和运行过程中,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尚未能够获得有效的保证。正是我国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水平还不够高,致使在其生产运行中,一旦某些电力设备,例如变压器等发生运行故障,就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并予以有效处理,这显然会对整个电力系统生产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供电等方面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2.2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技能不强
在我们的电力系统中,对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里面涉及到了很多的专业技术,所以,这对有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来说十分严格。然而,在运用自动化技术的时候,因为部分技术人员在这方面掌握的不够,所以自身的能力也就不足。不仅如此,除了清楚了解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有相关的经验,对于没有专业经验的工作人员来说,这会在很大程度上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带来恶劣的影响,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事故。因此,唯有坚持不懈的强化专业人员的素质,有规律的开展相应的培训,才可以在根本上提高自动化技术。
2.3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设备较为落后
总的来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现阶段我国的电力系统和自动化设备仍然落后,对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很大影响。
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和自动化设备严重落后,显示了设备配置和设备自动化的两个方面。电力系统的设备配置越晚,电力系统运行期间发生生产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当前,在我国某些较为偏僻的农村地区,因其电力系统设备组成不仅较为落后,而且还存在着严重老化等情况,极易发生运行故障;一旦发生运行故障,尤其其线路覆盖广,会给设备检修带来很大难度。众所周知,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与其计算机等终端设备有着极大的关系;由于这些设备具有较大的体积,致使其运输较为不便,这对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正常运行有很大影响,对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也有很大影响。
3关于我国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改进措施的探讨
3.1改善自动化施工技术
虽然我国的电力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些差异,但为了使电力事业更加完善,必须提高共享开放的理念,积极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和技术的引进,与我国的实际国政相结合,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技术的全面性和可靠性。要改善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技术,必须从设计层面开始,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因此相关设计师必须具备沉重的专业知识,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技术设计中保持积极创新的思维。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资源搜集整理,并根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进行融合,以形成完备安全的设计方案,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奠定基础,采取以下设计思路:(1)分布式设计模式使您能够将设计实施中的警报和管理任务分离到不同的模块中,从而避免模块之间的相关影响和干扰,进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的同时节约不必要的接线,实现企业的成本节约。(2)利用功能较为完善的继电器,确保电力系统中的设备兼容性和延展性发展到最优,并实现电力系统软件自动化技术的标准性和灵活性,以便于系统更好的应对变化,提高工作能力。
3.2建立有效的硬件支持系统
电力企业利用电力系统自动化部署技术,在现有电力设备上构建有效的硬件支持系统,从而更加健全和完善电力硬件的支持系统和管理维修系统。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通过在电力系统配电网的主动构建中有效地应用受管理的维修系统和硬件支持的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电力系统配电网的问题,并实现电力系统配电网的智能性和自动化目标。首先,电力企业需要构建复杂的电力硬件支持系统,以收集和分析系统运行的数据和信息,并确定电力系统数据收集有哪些问题或故障。第二,在日常工作中,您必须利用系统的有效监督和分销网络中的信息,使系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故障。构建完善的硬件系统有助于实现电力系统配电网的可靠性、长期和自动化。
3.3加大投入力度保证设备质量
要重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作用,对其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质量没有问题。(1)要加大对设备的投入,不能只为降低成本而选择廉价、质量不过关的设备。在选择设备时,要做到货比三家,严格保障设备的质量。(2)要加大对设备的审查,坚决杜绝不合格的设备混入其中,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安全系数。(3)加强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设备的维护,将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确保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设备安全可靠。此外,还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其能够对安全控制与管理工作充满责任感,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测试,使其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
4结束语
现阶段,虽然我国电力行业已经逐渐进入到了以计算机技术及监控技术为主体的改革时代,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力改革起步比较晚,再加上电力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实施电力系统自动化期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为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主动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跟上电力行业发展的步伐,对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进而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宝.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分析[J].南方农机,2019(22):159.
[2]刘彧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探究[J].通讯世界,2019,26(3):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