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孙健
[导读] 伴随工业模式转变,我国加大了对电网资金的投入
        孙健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白城供电公司  吉林白城 137000
        
        
        摘要:伴随工业模式转变,我国加大了对电网资金的投入,为保障民生经济和居民用电的正常运行,加快了对继电保护技术技术的革新。电力资源对于现代经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电力系统的完善促进社会经济转型,提高居民的生活品。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中,科研人员要加强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管理,提高电网整体电力系统的安全运作。鉴于此,本文将针对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优化策略展开分析,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前言:现如今居民的生活用电、企业的工业用电都离不开电力资源,为保障电力资源充足减少人工成本,国家电网实行电力装置自动化模式将电输送到千家万户,但电力装置毕竟是由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操控,面对极端天气容易造成电力短路,严重会出现电路爆炸现象,所以为保障电力的正常传输,科研人员在电力自动化路径安装机电保护装置时,应加强安全管理,降低电路短路爆炸的风险系数。
        1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内容阐述
        自动化电力中继保护的安全管理主要通过相应的操作装置进行。主要包括输入进线和线路装置,电源装置的输入线包括时间限制流量保护装置、速度限制装置、过载报警装置。电源电路装置包括过流保护装置,一种电源断电保护装置和低地面报警系统,根据自动化电力中继保护安全管理的相关原则,在中继保护安全管理中,如果没有中继保护,就无法安装所有电路和设备。所有电气设备和电路都必须由两组机械和电气保护装置独立控制,通过独立控制可以使整体的电力系统装置得到极大的保护。实际上,在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过程中,通常需要我们能够对所有的系统进行一定的监测控制,这样能够在极大程度上确保继电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2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安全技术的应用
        2.1母线的继电保护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时,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实际上是对母线的一种保护,最为主要的就是差动保护和相为保护。前者主要是利用比较的方式来使母线的性能有所提高。而后者则是对电流互感器进行提前设置,设置母线元件,在经过二次绕组后与母线连接,进而实现互感器的安置。实际上,在进行大电流安置的时候,可以在当前的接地环境下,利用三相连接的方式使机电保护真正的发挥作用,而小电流接地母线的时候,则需要在相间短路的过程中更加集中注意,进而利用两相连接的方式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2.2线路接地保护中的应用
        由于电力供应系统中电路的高度复杂以及不同技术模式和使用条件之间的差异,所以其接地模式也是复杂的。需要我们详细研究和分析了该线的实际情况,如果发生电流接地现象,必须及时切断电源,以避免接地故障。在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中经常出现问题,这使得我们能够通过保护机械,利用继电保护去精确预测机械故障。继电器在“零序列电流”的情况下,线路的地面故障,这可能导致序列电流的速度持续增加。中继保护动作已经恢复,如果零序列电压在切断时依旧存在,就证明该系统能够稳定和连续地运行。为了防止零序列电压的产生,有关技术人员可在中继保护装置运行期间使用警报信号处理故障,并在维修人员到达故障现场的第一时间通知维修人员。仔细分析电压值,并根据电压的高度确定是否存在质量故障。
        2.3发动机的继电保护
        电动机是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其性能和状态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自动化系统。发动机的中继保护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目标保护,通常由于定子组匝间温度异常上升,就会导致绝缘层的退化。因此,操作故障发动机时,中继保护需要在定子线圈中安装一个保护环路交叉装置,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螺旋之间的短路。另一方面,当发动机在一个阶段接地时,如果电流在预定值以上循环,并且通过将相位和电流的中心点组合来实现发动机的有效保护,则可以安装地保护装置。


        3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策略
        3.1进行继电保护规章制度的优化
        为了获得良好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效果,需要在结合电力系统运行需求基础上,对现有的继电保护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优化,针对企业中工作台账、事故分析等工作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管理手段进行处理,确保各项继电安全保护工作得以有序开展,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
        3.2増加资金投入更换老化设备
        电力行业应该对设备老化而引起的各项问题高度重视,要通过增加资金投入来替换掉老化设备,以此来提升保护设备的安全性能,保护校验是设备稳定工作的重要前提,校验数据的真实性与保护设备的工作性能高低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电力行业要根据现实情况对校验设备进行更新,以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3.3加强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管理
        随着继电保护装置的结构越加复杂,需要严格做好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管理工作,促进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转。首先,需要对传感器是否正常运行进行仔细检查,以便能够及时获取准确的故障信息,及时对继电保护装置或电网系统的故障问题进行处理。若是继电保护装置本身出现故障问题,需要对保护动作出口进行封闭,避免出现误动等问题。其次,需要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环境进行检查,充分考虑到恶劣天气对设施设备运行产生的影响,做到相应的保护措施。最后,需要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其中存在的异常问题进行分析,在找出问题产生原因的同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促进继电保护装置的稳定运行。
        3.4合理选择检查方法
        在进行继电保护故障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做好继电故障的检查工作,并结合继电事故实际情况进行检查方法的针对性选择,确保在第一时间内确定故障的类型和位置。在对继电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明确后,需要进行处理方法的合理选择,确保继电保护故障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处理,可有效遏制电力事故的进一步发展,减少电力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
        3.5建立起健全的供电环网保护设施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一部分自动化设备可以起到快速阻断故障、保持环网供电正常运行的作用。所以,供电企业需要去添置这样的自动化设备来帮助供电环网解决故障,这一部分设备可以在环两发生故障后自主地进行系统恢复,这样一来能够显著地降低故障的时间,可以尽可能地降低故障对配电系统带来大面积的影响。
        3.6加强工作人员培训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人为因素是导致继电保护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电力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电力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减少继电事故的发生可能性,促使电力系统的顺利运行。在日常工作中要求电力企业做好继电保护理论的培训工作,要求所有职工能够明确常见的事故种类、发生原因,能够在继电保护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以获得良好的继电保护事故处理效果。还需要电力企业能够提高实践工作能力的培训工作,使技术员工能够积极参与继电故障的处理工作。电力企业应进行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对技术人员的自身行为、工作流程进行约束,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有效减少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一系列继电保护事故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当前社会电力发展现状而言,应从继电保护规章制度的优化、増加资金投入更换老化设备、加强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管理、合理选择检查方法、建立起健全的供电环网保护设施、加强工作人员培训等几方面巩固我国在电力保护安全管理中的不足,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蓬勃发展,为实现快速经济模式提供充足的电力资源。
        参考文献:
        [1]樊可钰.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8,v.20(01):99-100.
        [2]李亚明.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策略分析[J].精品,2019,000(004):P.243-243.
        [3]邹春燕.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策略分析[J].电力系统装备,2019(17).
        [4]张辉.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策略分析[J].科技风,2019(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