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国土调查中的外业调查补测技术方法特点与优化方案 龙景棠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龙景棠
[导读] 摘要:与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中外业调查补测工作相比,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外业调查内容更加详细,使用技术更为先进,调查工作标准要求更高。
        身份证号:52262819930824XXXX  贵州省锦屏县  556700
        摘要:与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中外业调查补测工作相比,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外业调查内容更加详细,使用技术更为先进,调查工作标准要求更高。全面做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外业调查补测工作,须注重统一测绘标准,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优化补测方法,提高测绘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
        关键词:第三次国土调查;外业调查;补测技术;优化
        1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外业调查补测技术方法特点
        1.1调查内容更加详细
        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补充调查工作相比,首先,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内容更加详细。调查工作属于“细化现有内容、更新变更内容、补充新内容”。对跨耕地、林地、园林、草地和水产养殖水面进行了调查和管理,对土地资源的质量和利用进行了认真调查。其次,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新内容分为七个部分:一是对乡镇连片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全面调查;二是开展耕地详查;三是对已批准未使用的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四是科学划分农用地等级,做好相关评价工作,对所有农用地进行全面调查;五是全面调查自然资源;六是认真调查湿地;七是做好生态红线调查。最后,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过程大致分为七个步骤:一是收集调查区原始地籍数据和高层控制成果;二是对原始地籍数据进行分析;三是制定技术设计方案;四是做好准备,精心设计工作图;五是开展试点调查;六是将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七是输出数据分析结果,结果包括所有图表数据和图集。
        1.2技术更加先进化
        与前两次土地调查相比,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补充勘测技术更为先进。主要辅助测量技术包括无人机航测技术、3S技术和RTK技术,并结合高分辨率卫星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在具体的补充调查工作中,工作人员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发了陆地正射影像图。借助智能解释技术,完成人工解释工作,全面提取图像,对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中关键路段的变化点和不一致点进行详细调查,对底图进行审核。在无人机航测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正确运用三项基本技术:一是航空图像处理技术。为了避免图像失真和漏检,保证图像信息的完整性,该技术实现了航空图像的综合检测。二是自动空间三加密技术。在使用该技术之前,必须事先布置控制点坐标,求解加密点的平面坐标,以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性。第三,纹理映射技术。该技术弥补了空白模型中纹理信息的不足,有助于建立一个完美的真实三维模型。辅助测量中使用的3S技术分别是RS技术、GPS技术和GIS技术。其中,遥感技术是利用人造卫星采集遥感信息,检测特定目标,从而获得最准确的检测数据。在数据采集和传输过程中,遥感技术将实现信息自动提取和存储功能,从而获得信息、输入采集指令,不断完善数据库。
        目前,在城市建设密集区和山区,测量控制点往往难以满足高水平要求,给土地测绘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利用GPS技术可以有效克服这些困难,准确获取测量数据。GIS技术是指地理信息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计算机系统安装数据系统,存储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扫描所有的数据和信息,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应用,最后构建完善的空间信息系统,不断优化信息应用效果。RTK技术主要用于动态地理位置的测量和实时测量被测目标。RTK技术应用的关键有三点:一是科学布置图像控制点,准确开展测量工作,即准确定位测量区域,然后精心布置好几个先进控制点,根据实际需要布置测量基准点,从而准确定位被测区域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其次,建立边界点坐标,做好相关测量工作,准确定位边界,准确计算被测区域面积。三是准确测量区域地形和水域等要素。其次,通过对现有地籍调查结果和超高密度航空影像技术生成的正射影像图的分析,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

此外,工作人员还将利用更新技术统一时点,快速更新数据,确保土地勘测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3精度细致化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外业调查测绘精度更加准确细致,分类更为专业。在农村土地调查工作中,工作人员优先选用分辨率为1m的航天遥感数据。在城镇土地资源利用调查工作中,工作人员选用分辨率为0.2m的航天遥感数据。与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中外业调查补测工作相比,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外业调查测绘分辨率更高,卫星像源更多,需要运用图斑形式标注道路、河流与沟渠等线形地物。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外业调查工作将土地类别分为12个一级土地、55个二级土地,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最小上图的面积控制为200㎡,提高了面积精度。
        2地物补测技术
        2.1解析过程
        利用定位设备测量新的大地变化边界主要转折点的坐标,并用经验数据更新土地测量数据库。全球定位系统RTK运行网络模型包括CORS网络和RTK模型。由于该系统为用户提供了稳定统一的参考坐标系,用户无需计算坐标转换参数,且参考点精度一致,减少了系统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无参考站,可在移动台上运行,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GPS-RTK无线电作业模式主要适用于山区。由于CORS不能正常使用,因此制图员可以采用GPS的无线电作业模式。研究方案采用CGCS2000坐标系和国家起重参数。测量面积不大,坐标变换法可采取四参数+固定误差修正+参数修正。
        2.2计算过程
        为了建立CGCS2000坐标系和测量陆面抬升参数,在观测区中心和周围区域之间至少选择两个GPS控制点并均匀分布。参考站放置在未知高度,移动站安装在这些控制点上进行测量。利用GPS-RTK软件获取测量点的WGS-84坐标,利用软件参数获取4个随机参数。一旦激活该参数,将使用一个接近的GPS点进行点校正,并检查另一个点。在没有GPS控制点的情况下,一旦验证完毕,即可开始测量。在国家大地坐标系中,可以使用分辨率大于0.2m的正图像。如果没有正面图像,可以使用其他分辨率高于0.2m的图像。国家大地坐标系由国家大地测量局协调组织。地图以一些明显地形点的坐标为交汇点,计算这些点的转换参数。这些点的选择必须考虑均匀分布,覆盖整个变换区,地势相对较高,野外容易发现,并可安装GPS接收设备。GPS-RTK利用随机软件参数,根据内外一致性来评价坐标变换的精度。计算转换参数时使用的最终集合点数目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转换区域的面积。假设其中5个均匀分布在周围区域和中心之间,则使用不涉及转换参数计算的汇合点作为外部验证点,并将转换参数计算出的位置坐标与已知的位置坐标进行比较,以满足测量碎片极限。
        结论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外业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土地研究的经验,参与实际工作,更新大型数字地形图,并根据从实地勘查中汲取的经验教训,就如何在不同环境中进行实地勘查补充调查进行系统研究,这为开展第三次全国外业调查的推广活动提供了技术途径和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史晓萍.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10):124-125.
        [2]常俊飞,刘多,李宗聚.测绘新技术在第三次全国国土外业调查工作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3(S1):126-127.
        [3]翟江霞.浅析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J].市场观察,2016(S1):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