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城市道路设计施工中的应用探索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期   作者:李志彬
[导读] 在市政道路桥梁等城市基建工程项目中
        李志彬
        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在市政道路桥梁等城市基建工程项目中,需要对工程的施工环境及施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预判并解决相关项目问题。要达到这一目标,以建筑信息化模型构建为主要形式的BIM技术,在市政道路桥梁设计中大有用武之地。
        关键词:BIM技术;市政道路桥梁;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政基础工程项目建设数量和规模均不断增加及扩大。市政道路工程结构形式复杂,在工程设计中,传统的设计理念无法满足市政道路建设要求。BIM为新型智能化技术,通过将其应用于道路工程设计中,可发挥信息共享功能,以动态形式充分展现出道路全寿命周期,据此对道路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市政道路设计水平。因此,文章对BIM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优化中的应用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1BIM技术在市政道路桥梁设计中的技术优势
        1.1视觉突出,保证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决策质量
        BIM技术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主要借助三维渲染技术及3D立体化建模技术对工程项目进行解析,这一过程带有较明显的视觉属性,可以为设计人员提供更为直观的设计视野。而在对市政道路桥梁的关键部位,如路基设计、支护工程、桥梁墩台布局、桥梁受力分析等,通过BIM技术进行建模,这些部位三维渲染会更具精度和速度。外加上BIM三维模型具备的参数化及数据化功能,可以对市政道路桥梁设计全过程提供决策支持,各个专业板块的设计人员在同一平台上开展设计,可以及时传递设计成果,对信息数据进行实时共享,如此可降低设计失误概率。此外,由于BIM技术条件为市政道路工程虚拟施工创造了可视化环境,针对市政道路设计及施工中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虚拟呈现的方式展示,进而为项目各方协同设计及管理做好铺垫。
        1.2弥补传统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设计模式弊端
        市政道路桥梁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路桥的寿命周期,在设计关头即考虑到后续维保管理,避免因设计失误而增加路桥安全隐患。传统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设计过程中,存在不结合具体实际盲目套用设计规范及经验的现象,在桥梁构造上数据参数计算不到位,道路桥梁的合理性及可扩展性不足。而在道路桥梁设计图纸编制环节,缺乏多角度及全方位审查措施,一些制约影响路桥寿命周期的参数及因素未得到及时发现,道路桥梁安全隐患事故时有发生。BIM技术的出现凭借其技术层面的高精度控制优势,在解决这些设计弊端问题时可形成针对性方案,极大提高市政道路桥梁安全性。
2BIM条件下市政道路桥梁设计要点
        2.1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量统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体量大,涉及到的分项工程多,整个建设周期内的工程量同步较大,这就给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量统计增加了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引入BIM技术,可以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量进行智能批量化统计,然后借助路桥工程算量软件,实现工程量的自动统计,以确保工程量清单准确高效。以BIM技术为基础而出现并应用的算量软件较多,例如,斯维尔算量软件等,通过该算量软件可以达到算量模型的快速匹配,然后引用相应的计算规则,对市政道路桥梁的数据进行测量,直至形成路桥工程量清单。比如,在道路桥梁混凝土构件工程量核算上,根据BIM模型,参考构件、清单、选定部位等要素,对道路桥梁工程量进行快速计算,可以辅助工程现场计量人员快速达到提量目的。

在道路桥梁坐标高程的计算上,一般在路桥设计图纸上仅仅涉及到关键部位控制点的坐标及数据,如现浇箱梁等,这就需要测量人员做好计算放样,工作量较大,外加上匝道线形通常较复杂,在横坡部位存在超高变化,从而极大增加计算难度。借助BIM技术条件下的算量软件,如Dynamo,可以在浇筑箱梁支模之前,对现浇箱梁边角控制点等间距坐标加以数据抓取,根据该数据测量放样,在确保坐标正确的前提下,能够省去人工计算的时间成本。在道路桥梁土方计算环节,采用Civil3D道路建模,可以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对松散系数数据进行调整,如此可将土方量直接计算得出,同步得出道路面层、基层、边沟等部位的体积及方量。
        2.2建模
        建模是BIM应用的前提,利用道路的几何设计基础的数据及地形,构建出信息化的标准地面、道路、道路桥梁隧道等构件,之后以卫星、航空影像(GPS、GIS)支持,对影响模型进行贴图处理,提高数字模型真实性,营造虚拟化空间。采用BIM信息软件,可高效制作出道路模型。例如,构建更新的交互平面道路口,也可利用软件的内部操作部件,构建虚拟的人行道、绿化带、沟渠、车道组件、红绿灯等。按照常用的设计规范设计好道路的各项交通标识、路面的标线等。也可以按照各个地区的交通规范,创建出独特的部件。要确保施工图及各项标注都处于最新状态,与实际社会中的规范保持一致,以此便于道路工程设计人员进一步优化设计。
        2.3市政道路路基优化设计
        在挡土墙结构设计中,应妥善处理碰撞问题,在应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时,通过创建工程项目三维模型即可充分展示出工程项目施工信息。在该市政道路施工前,通过对工程项目三维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施工过程中挡土墙结构与道路工程电缆结构发生碰撞,如果协调控制不当,则在实际施工中即可引发很多施工问题,进而对施工的顺利进行造成不良影响。对此,在BIM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可在市政道路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对挡土墙结构边缘进行优化设计,避免挡土墙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保证挡土墙施工质量。在碎石桩排布方面,可利用BIM技术的虚拟功能以及可视化功能对施工图纸进行优化设计,模拟碎石桩的排布形式,对于不合理位置进行调整。另外,BIM技术还具有统计功能,可对碎石桩进行统计分析,制订碎石桩排布方案。
        2.4路线平面设计
        在InfraWorks中,可以根据已有设计规范进行实体路线设计,确保设计出来的线路符合设计规范要求,道路模型精度及可行性较高,这是InfraWorks优势之一。在三维场地中,利用道路设计命令,基于路线控制点及真实的周边环境,可以直接在三维场地中进行平面几何线形设计,确定路线基本起始走向,并且通过直接拖拽,进行细部微调,确保设计符合规划要求,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从而获得初步路线方案设计。城市道路的平面几何线形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等组成,并在InfraWorks中设置它们的规范长度,确保设计的可实施性;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可以直接在软件中拖动设计中心线,不断地调整路线空间位置,观察不同的路线路由方案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对BIM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优化中的应用方式进行详细探究。现今,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多,在具体的规划建设中需综合考虑城市环境特征、交通因素、复杂管网结构等,而传统的二维设计方式逐渐暴露出很多弊端。对此,可推广应用BIM技术,创建市政道路工程三维模型,综合考虑项目建设要求以及施工环境特征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保证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项目建设效益。
参考文献
[1]董祯保.BIM技术在市政道路与桥梁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9):261-262.
[2]程珍,黄希程.BIM技术在市政道路与桥梁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7):499.
[3]万振飞.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优化分析[J].写真地理,2020,(5):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