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动锅炉检维修给水自动控制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卷6期   作者: 刘振1,陈德志2
[导读] 随着火力发电机组的能效水平得到持续提高
        刘振1,陈德志2
        1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德州 253000
        2 山东恒源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随着火力发电机组的能效水平得到持续提高,新建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的实际运行水平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超超临界技术是提高火电机组的能效水平、减少燃煤发电污染物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最有效的技术。超超临界机组采用直流锅炉,其显著特点就是没有汽包,因此调节灵敏,启停快速,但是其运行情况相对复杂,对于给水品质的要求比较高,对于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也比较高。
        关键词:燃煤机组;给水;全程自动控制
        1系统概况
        超超临界技术是提高火电机组的能效水平、减少燃煤发电污染物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最有效的技术。超超临界机组采用直流锅炉,其显著特点就是没有汽包,因此调节灵敏,启停快速,但是其运行情况相对复杂,对于给水品质的要求比较高,对于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也比较高。给水控制是超超临界锅炉控制的难点与核心,要求在低负荷时给水流量满足最低要求,在直流运行时保证合适的燃水比,以满足机组蒸汽流量需求,维持机组安全运行[1]。
        2 全程给水自动控制系统的特点
        2.1锅炉上水的主要特点及控制方式
        由于炉水循环泵(BCP)是非常精密的进口炉水泵,为防范水中的杂质进入轴承电动机内,在上水前需要确认炉水循环泵已注水完毕。若选择给水泵上水方式,需设计给水旁路阀与勺管自动配合。若给水旁路阀流量自动,勺管就需投入差压自动控制,以确保上水压差约为1.5Mpa。在选定了上水方式后,就可启动电动给水泵或者前置泵进行顺序控制。待除氧器水温正常、汽水分离器水位正常之后,才启动循环清洗功能[2]。
        2.2锅炉冷热态冲洗主要特点及控制方式
        直流锅炉的受热面容易结垢腐蚀,产生氧化皮,导致锅炉爆管。这就对锅炉的给水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上水与启动阶段,需要实施冷态冲洗、热态冲洗,用除盐水(冲洗水的pH值为9.0~9.6)冲洗水汽系统,具体为水冷壁、省煤器、除氧器、过热器、高低压加热器等,以清除锅炉受热面与管道存在的盐类、杂质。冷态冲洗是用冷水对锅炉进行冲洗,打开冷水调节阀,维持一定的流量,出口调整阀保持一定的开度,直到储水箱底部出口排水水质合格,锅炉冷态冲洗结束。热态冲洗是在冷态冲洗完成之后,锅炉点火,确保分离器入口温度约为200℃,对锅炉进行热态冲洗,直到储水箱排水水质合格,锅炉热态冲洗结束。
        2.3自动并退泵的主要特点及控制方式
        机组的汽轮机配置了2台50%容量的汽动给水泵,并泵是指在机组高负荷运行时2台汽动给水泵并列运行,退泵则是在机组低负荷运行时解列至单台运行,机组在启动时也是1台给水泵运行。机组水泵手动并泵操作复杂,中间点温度控制的结构简单,组态容易实现,因此在超超临界机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汽水分离器的出口温度被设为机组的中间点温度,在干态模式下,中间点温度由给水流量、锅炉负荷指令的前馈信号进行控制。而且给水泵并泵、退泵往往导致给水流量波动,而自动并退泵的目的在于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一键式给水泵并泵或退泵操作,避免锅炉给水流量发生波动以及主蒸汽温度大幅度变化,从而保障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


        2.4给水主旁路阀门切换主要特点及控制方式
        给水旁路调节把省煤器入口流量作为被调量,采用单回路控制方式,设定值一般是33%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当机组负荷低于15%BMCR的时候,利用给水旁路调节阀调整给水流量;随着负荷增加,再循环流量不断减小,旁路调节阀开度不断增大;锅炉主控指令经过惯性滤波、函数转换,变成给水流量目标值,作为给水控制的基本指令,再经过中间点温度、一级减温器出入口温差调节器校正,最终生成给水流量指令。等到其开度为75%~80%的时候,主给水电动阀开启,而且切换到串级控制回路;等到主阀完全开启的时候,旁路调节阀缓慢关闭,完成了从旁路到主路的切换,由给水泵自动调整给水流量。
        2.5锅炉干湿态转换主要特点及控制方式
        超超临界直流锅炉在启停过程中有一个干态、湿态转换的过程,这是一个关键控制点,需要保证平稳顺畅地度过。如果干湿态交替转换,就会导致工况发生很大变化,不但延误启停过程,而且可能导致过热器进水,甚至发生机组跳闸事故。
        2.6 检维修前给水全程自动逻辑设计的实现
        全程给水自动控制是燃煤机组非常重要的子系统,包括给水流量控制、分离器水位控制、中间点温度控制。在机组启动以及升负荷的各个阶段,给水控制回路有所不同,控制对象也不相同。因此,为了实现全程给水自动控制,需要设计好各阶段、各系统的切换方案。在升负荷过程中,水质参数不断升高,等到水质参数、机组负荷达到一定标准,汽水分离器的运行状况也会发生变化。
        3 全程给水控制程序设计
        在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全程给水自动控制中,分离器水位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开机及低负荷(负荷小于25%BMCR)运行的时候,汽水分离器运行于湿态模式,给水流量影响分离器的液位,需适当控制分离器储水箱水位,使分离器维持一定的水位,这样可以减缓汽压的变化速度,维持锅炉的最小流量,并且确保工质具备一定的蓄热能力;在机组正常运行的过程中,汽水分离器运行于干态模式,其里面没有水,只是一个蒸汽通道,其出口温度被作为中间点温度。
        为了确保锅炉稳定工作,需确保水煤比平衡,这是满足机组蒸汽流量需求的基础,也是保障机组安全运行的前提。水煤比参数是否正确,可以借助蒸汽焓值变量表现出来。要想有效控制蒸汽流量,需要寻找一个最佳的变量与测量点,也就是中间点,其能够准确反映主蒸汽温度以及燃料量的变化。中间点温度控制的结构简单,组态容易实现,因此在超超临界机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汽水分离器的出口温度被设为机组的中间点温度,在干态模式下,中间点温度由给水流量、锅炉负荷指令的前馈信号进行控制。锅炉主控指令经过惯性滤波、函数转换,变成给水流量目标值,作为给水控制的基本指令,再经过中间点温度、一级减温器出入口温差调节器校正,最终生成给水流量指令。在机组启动后期,分离器出口温度上升,锅炉转入干态运行,在此过程中出口温度平稳升高,给水自动控制正常。在B给水泵并泵期间,给水泵转速正常,给水调节阀自动控制正常,给水流量控制稳定。
        6 结语
        我国发电供热用煤约占煤炭生产总量的50%,而且90%的二氧化硫排放来自于煤电,可见,调整火电结构,实施节能降耗,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当前燃煤机组是发电行业的主流技术,而全程给水自动控制是超超临界锅炉控制的核心。因此,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给水控制,这对于推动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打造环保、清洁、节能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凡.机组运行中保证给水品质的措施探讨[J].机电信息,2021(02):23-24.
        [2]王树学.锅炉给水处理中化学除氧剂研究[J].清洗世界,2020,35(12):3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