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第7期   作者:潘勇
[导读] 土木工程建筑中相关的混凝土结构非常重要
        潘勇
        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 250100

        摘要:土木工程建筑中相关的混凝土结构非常重要,其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施工建设效果,因此,在具体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领域中应重视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合理使用制备技术、搅拌技术、浇筑技术等等,在应用各种技术措施的过程中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从根本上规避预防相关的工程质量问题,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优势。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施工流程
        (1)要保证混凝土原材料方面的质量达到施工标准,在施工前,要对相关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原材料强度符合设计方案中指定的标准,材料质量达不到设计标准,最终获取的施工质量自然得不到保证。
        (2)在配制混凝土材料时,必须做好质量的把控,配制时所投入的各种原材料必须达到规定的配合比,配合比例出现偏差,就会让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发生变化,进而发生结构开裂、混凝土脱落等质量问题,在调配好混凝土材料后,应立刻运送至施工地点投入使用,混凝土材料应尽量现用现调,减少混凝土材料静置的时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
        (3)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环节,也应规范其操作,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速度、振捣等操作都会影响最终的浇筑效果,进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状态,浇筑完成后还要进行妥善的养护工作,做好养护工作,有助于减少裂缝的产生,经过良好养护的混凝土能够更好地凝结,进而获得更加理想的施工效果。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2.1 做好对原材料的质量审查
        在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阶段,必须对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进行审查,各种原材料的实际质量情况都会影响混凝土浇筑后的结构强度。在混凝土之中,主要配料为水泥材料、清水、砂石、钢筋以及各类添加剂等材料,这些原材料在混凝土结构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保证了这些原材料的良好质量,才能让混凝土获得更理想的效果。在审查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时,首先要检查各类原材料的型号是否满足设计方案的要求,确保各原材料的质量达到理想的匹配性,以水泥材料为例,要确保水泥的水化热效果及强度等方面的性能指标达到质量要求,这样筛选出的水泥型号才能更加合理。在采购原材料时,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对原材料的质量认证书进行核对,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选择具有合适资质的供货商,可让原材料质量得到最基本的保证。
        2.2 对混凝土配置比例加以规范
        想要确保混凝土的良好施工质量,还要做好对混凝土材料配置方面的质量把控,在混凝土配置环节,主要是保证其配置比例以及配置相关操作符合质量标准,做好调配环节的质量审查,就能为后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打下良好基础。在混凝土材料配置环节,要注意查验水泥材料的添加数量,必须保证各种添加剂的添加比例符合施工需求,进而对水泥材料的性能加以控制。当混凝土材料配置完成后,还要做好对混凝土和易性等材料性能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混凝土材料是否能够满足施工作业想要达成的效能要求。如果调配后的混凝土不能达到相应的设计要求施工标准,需要对混凝土再次配制,只有满足后续浇筑效果要求时,才能在浇筑作业中使用。
        2.3 混凝土浇筑作业的技术要点
        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的环节,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规范的操作流程才能保证良好的浇筑效果。

混凝土浇筑环节的操作步骤也同样有较高的质量标准,首先需要做好的就是对模板结构的质量检查,施工质量管理人员要先检查模板支撑布置状态,查看各模板支撑之间的连接情况,保证模板的固定效果,对存在松动的模板或缝隙较大的连接点位进行调整、加固,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的良好浇筑效果。完成对模板的检查后,即可开始进行正式的浇筑作业,灌注混凝土浆料时,要注意控制浆料的输送速度,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浇筑速度要保持匀速的状态,控制好混凝土浆料的灌注速度能获得理想的浇筑效果,进而在填充方面发挥出最佳效益,进而达到保证浇筑质量的目的。在灌注混凝土浆料的过程中,还要同步做好振捣处理,良好的振捣处理可以清除混凝土浆料中掺杂的空气,这样才能避免混凝土凝固后气泡的产生,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混凝土浇筑工作应尽量保证主体结构能一次性浇筑完成,如果需分段、跳仓法浇筑,也要注意做好施工缝的处理,以此保证各分段结构的连接效果,让整体浇筑质量得到保障。当主体结构浇筑完成后,还要注意后浇带施工处理环节的质量管理,对施工浇筑进行合理设置浇筑时的振捣顺序应该按照施工方案和工程要求“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这样就能保证混凝土材料分布更加均匀。良好的振捣处理也有利于提升浇筑过程中热量的扩散效果,进而减少浇筑后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振捣处理时应注意控制振捣棒搅拌幅度,避免振捣棒与模板之间发生碰撞影响振捣效果和模板的固定状态。
        2.4 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要点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要做好对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保证养护操作的规范性,能让混凝土结构在最佳的状态下凝结,这样就能减少各类混凝土结构的质量缺陷,例如混凝土裂缝、变形等问题,进而获得更好的混凝土结构状态。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后,要注意根据不同混凝土养护要求控制混凝土养护阶段的内外温度与湿度,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洒水、保温等养护处理。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要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喷洒适量的清水,洒水后再覆盖塑料膜或草帘,以达到遮阳、保湿的效果。如果不能做好养护处理,混凝土结构表面就可能因为水分快速蒸发或温度过高而出现裂缝,进而影响混凝土整体结构。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要保证达到30d左右,养护周期过短会影响养护质量,同时,在进行拆模作业时,还要注意按照施工方案要求,遵照从上至下的顺序有序拆除模板,规范化的拆模操作能有效避免混凝土结构受到损伤。
        2.5 积极应用防裂技术
        为了能够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合理的使用混凝结构施工技术,应该合理预防裂缝问题,在防控裂缝的同时,以免出现工程质量隐患。首先,应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延长使用的时间,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增强抗裂性能。实际工作中需要将添加剂设置在混凝土中,有效调整和控制结构的自缩性,以免发生裂缝问题。其次,应该适当应用金属材料、有机纤维、无机纤维等,增强整体结构的抗裂性。最后,还需针对内部所有的材料配合比进行严格的调控,强化测算力度和验证力度,利用合理的配置方式,以此来保证相关结构的质量和强度,从根本上规避和预防出现裂缝问题。除此之外,为规避裂缝问题,应该强化约束力方面的控制力度,在建设期间通过滑动层的结构更好的进行结构的调整处理,在其中建设砂垫层的部分,降低外在约束力的同时,增强建设的灵活性,有效规避预防裂缝现象。具体的预防裂缝工作中,还需进行内在温度的合理调控,使用搭设暖棚的方式、建设蓄水池的方式等,减小温度应力对结构产生的影响,在增强保温成效的同时,保证内外温度的一致性,以免因为温度失衡而发生裂缝的问题,从根本上提升结构抗裂性能,保证结构的建设质量和稳定性、强度。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做好各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这样就能获得更好的施工质量,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施工材料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卢海洋.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30):92-93.
        [2]?廖建虹.分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筑与装饰,2020,12(24):191-199.
        [3]?张国喜.分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写真地理,2020,33(2):117-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