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兆洋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电气化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居民住宅建设施工中对建筑电气的安装质量与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在研究中,选择建筑电气安装中的强电施工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建筑电气安装中强电施工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以强电施工中常见问题为分析对象,重点探讨不同问题的引发原因以及可能会带来的风险后果。最后,针对建筑电气安装中强电施工的对策进行分析,针对常见问题进行解决,可以作为建筑电气安装施工中的理论参照,提升强电施工整体质量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电气;强电施工;对策
引言
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电气施工包含强电、弱电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强电被用作动力能源,弱电用来传递信息。两者在交流频率、传输方式、功率、电压及电流大小等层面均较大差异。建筑项目施工中,加强强弱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提升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质量,对建筑的功能使用与人们生活质量具有较大影响。
1建筑电气强电施工工程管理存在问题
1.1线缆敷设不符标准
强弱电项目施工需要考虑电缆敷设的因素,一旦强弱电项目的电缆敷设未达到设计标准,会影响工程整体施工质量,降低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目前,强弱电电缆敷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线缆敷设中,对电缆垂直敷设的质量控制不够合理,未能达到相关的指控目标;部分工程项目未能正确设计防火墙,敷设电缆保护不到位;强弱电电缆敷设存在电线颜色差异、线缆乱用、施工屏蔽性能较低等问题。另一方面,电缆敷设涉及线管和桥架施工,在这一部分施工中,强电弱电控制距离不当、线管破损变形是较为常见的施工问题;配电箱管口不一致、敷设线管深度不符合规定在项目施工中也较为常见,其影响了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
1.2用电负荷标准不明确
建筑电气安装中的强电施工部分,由于用电负荷标准不明确,导致施工阶段常常出现项目整体执行的技术标准不统一,对于强电供电系统的设计,也存在不严谨的部分。依据用电负荷标准,开展建筑电气设计,关系到后续施工进行是否顺利。但由于当前的用电负荷标准中,存在地方差异、工程差异,导致所设计的强电施工方案,不符合实际用电标准。过度考虑理论安全以及用电负荷标准,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考虑,强电施工环节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会因此增多。用电负荷标准不明确,归根结底会影响强电施工阶段的安全性,由于用电负荷标准不明确,也会引发后续施工中,产生质量管理争议。
1.3施工内容发生变更
建筑强弱电的施工内容较多,建设周期较长,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在初期阶段,施工单位会制定较为严格的质量控制目标和参考标准。在具体施工中,强弱电施工受土建施工等诸多要素的干扰,土建项目发生变更时,应对强弱电施工内容应进行适当调整。在项目施工中,部分施工人员出于工期考虑,在项目工程变更中存在先施工、后签证问题,使强弱电施工方法的应用较为随意,导致强弱电管线设备与其他专业管线设备交叉、干扰问题较为明显,影响了电气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2建筑电气强电施工工程管理对策
2.1照明系统供配电选择
照明系统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我们需要兼顾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注重对细节方面的处理。
在照明系统的供配电涉及中,我们需要对电压进行合理的调控,保证其电压变化范围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正常情况下,不同建筑种类的电压标准值是有一定标准的,高层建筑中照明系统的电压标准为220V,供电方式以三相四线制法为主,电压活动范围不能过大,在这种电压情况下照明系统运行较为稳定,照明效果比较好,但因为电压压损比较大,也就是说对电能的损耗是比较大的,所以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以现实情况来看,照明设备的电压是固定值,额定电压是低于固定值的,所以就算是最低限度的电压也应该不低于固定值电压的97%。高层建筑照明线路电源基本都是一级负荷电源,以双电路供电方式为主,在制定供配电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对电力等级和照明等级进行详细的说明,根据等级划分不同的负荷公路,保证其运行数值不会过大也不会过小,使其能够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2管线安装
管线是电气系统的重要构成,在其安装时,应强化质量控制。在进行安装时,需要处理数量众多的管线,施工环节复杂。为保证优质安装,应先对管道进行清洁处理,保证电线管路清扫干净,将滑石粉置入管道,促进润滑,减少摩擦,促进高效率穿线操作,保护电缆电线。前期处理以后,将引线穿入其中,在此环节中,应保证管道通畅,进行管道弯曲段穿线时,可选取2根铁丝,在两头分别拉动,将电线穿入管道,敷设完成后,测量绝缘电阻,不足1kV测定时,可借助1kV摇表,电阻值应≥10MΩ,高于1kV电阻,可应用2.5kV摇表,未超过3kV时,其电阻值应≥200MΩ。(6~10)kV电缆的电阻值应≥400MΩ。应对导线进行科学区分,规范使用不同颜色标识,按规定调整导线。在穿线成功后,应保证负荷平衡。布置管线时,应杜绝管线打结或管线环绕,对线路衔接部分进行有效固定,然后使用绝缘胶带进行封闭处理,防止毛刺出现。以万用表进行电源插入口测试,保证通电正常。还应对主设备电源线加强衔接处理,在接入位置使用小铜鼻焊接,防止电线与接线发生直接接触。
2.3加强漏电保护管理
漏电保护管理是强电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在施工过程中,未达到合理的漏电保护效果,可以应用管内穿线技术,对原有的电路基础设施进行防护。PVC电缆管能够达到高耐腐蚀性的防护效果,可以适用在室内具有腐蚀介质的环境中。但由于强度低于钢筋,在实际施工操作中,容易出现变形的情况,对此,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要避免弯头数量增多,尽可能采用最短的直线线路施工方式。其次,是要确保电线保护管施工过程中,对于弯曲的部分平滑处理,避免存在裂缝或者凹陷的情况,影响后续电缆施工安全性。最后,是暗敷的PVC管线要尽可能短,确保在接头处,能够与线和接口完整地连接。针对漏电保护系统进行施工时,要确保强电施工中所使用的管内穿线在绝对干燥的环境中进行。可以通过钢丝上捆绑棉布的方式对管内的水渍进行清除,避免后续强电施工中出现漏电的风险。针对漏电保护系统进行强化管理,主要是从施工阶段的细节部分开展,减小细节上可能触发漏电的风险,后续施工任务进行也能更加顺利。
2.4重视智能化系统施工
对智能化系统的建设要求较高,其包含了信息化应用系统、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且涉及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等诸多单元。在施工质量管理中,项目建设人员严格按照《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进行质量控制。在信息化系统中,重点做好感应智能卡的功能设计,确保弱电信息系统达到便捷高效的目的。在信息设施系统设计中,采用分级星型拓扑结构,实现建筑群子系统、设间、进线间和管理系统的有效连接。此外,在用户电话交换等弱电系统中,采用860MHz频分复用方式双向传输,满足了弱电系统高频率的应用需要。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工程数量呈一个稳定上升的趋势,对强电系统的设计规划也越来越系统化,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协调工作,保障电气强电施工环节,保证后期建筑供电的稳定性,给予用户更加良好的体验感。
参考文献
[1]余昉.建筑电气强电部分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和应对策略[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31):40-42.
[2]苏孟杰.建筑电气强电部分设计的相关问题和应对策略[J].企业技术开发,2018(1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