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武城县供电公司 山东德州 253300
摘要: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配电线路是其基本构成要素,配电线路运行维护检修技术关系着配电线路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加剧,配电线路超负荷运行也成为常见现象,同时受自然等客观因素影响,配电线路在使用当中易于损坏,由此引发诸多电力安全隐患。配电线路运维检修技术对维护电力运行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足够重视对于配电线路的运维和检修,并且应该及时处理突发事故,以保障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配电线路;运维检修技术;问题对策
现阶段,电力能源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能源。电力资源的正常运输,对于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同时电力资源的稳定性和国家的经济相挂钩。目前,在配电系统上一般采用10kV的高压配电线路,这导致了在配电线路阶段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运维问题。为了有效防止运维问题,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防止10kV配电线路在运行期间发生线路故障,进一步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为此,电力工作者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思想上重视10kV配电线路的运维和检修,并针对突发事件采取准确的研究手段,保证电力的正常输送。
1.配电线路运维检修的特点
首先,配电线路覆盖面相对广泛,途径区域地形、气候等因素相对特殊,这就导致在配电线路运维检修中存在运维检修时间长、难度大等特点。其次,配电线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这就使得线路终端受居住人口分布的影响,尤其是在乡村区域,由于居住人口较为分散,导致配电线路分布零散,配电线路过于复杂,由此加剧了检修维护的难度。
2.配电线路运维检修技术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机制不健全
完善的配电线路运维检修机制能够为检修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有效提高线路检修维护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但在现实当中,配电线路运维检修管理机制并不健全,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首先,缺乏完善的设备数据管理体系,在部分区域出现配电线路故障时,没有该区域与之对应线路、设备的数据信息,难以根据现有数据迅速找出故障点,更无法及时确定有效的故障处理方案;其次,缺乏健全的配电线路监管机制,线路在架设到运行维护当中,缺乏对应的监管,线路质量、架设状态、维护情况均缺乏有效约束,无法从整体把握配电线运行状况,给运维检修工作带来了不便。
2.2设备自身因素
设备因素引发故障主要因素有:设备自身质量不佳或存在批次、家族性缺陷,投入运行后给线路带来安全隐患造成设备烧毁或损坏、开关误跳拒跳等现象;设备采购选型不当,选购设备从设计、材料等缺陷或选购时未综合考虑不同地区配网特点及环境因素,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增加新的故障点。
2.3在外力环境方面的问题分析
由于配电线路一般架设在乡村和城市,因此线路的安装位置会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进而导致外力环境因素对整体的配电线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力。比如,车辆对配电电线杆的撞击破坏。司机会由于夜间行驶视线不佳撞到电线杆,导致电线杆损坏。另外,配电线路长期暴露在环境中,会受到雷雨天气的袭击,进而造成配电线路的损坏。还有人们对保护电力设备观念方面存在弊端,极易导致配电线路上存在安全隐患,也会导致配电线路发生跳闸的问题。
2.4运维检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配电线路运维检修技术与检修人员综合素养密切相关,高素质的运维检修人才队伍能够提高问题的处理效率,并做好预防工作,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的发生。当然,运维检修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相对缓慢,是在长期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培养高素质运维人才较为困难。目前,运维检修人员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部分人员拥有丰富经验,却缺乏理论素养,工作当中缺乏全局思维,更没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部分专业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员,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2.5配电设备管理方面
在配电线路运维检修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够正确认识到配电线路运作方面和配电设备的部分管理资料,没有每个地区的有关配电线路设备的样品和信息。对于配电线路运维检修的正常环节内,没有正确的行为指导及相关条例指示,造成运维检修工作者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章程,因此极易在正常的检修环节发生各种漏检,误检和重检的问题。但是如果没有有关图样和信息的支持,线路设备出现问题时,无法使相关工作者及时全面的认识事件发生地和事件出现的原因,使得线路问题持续增大,让用电人员无法正常使用。在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管条例、质量不过关、线路的基本设置不符合标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会为之后配电线路的长期使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配电线路运维检修技术的优化策略
3.1减少外界环境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配电线路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如果线路出现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界的刺激。因此,针对外部环境的强度刺激情况下及各种不稳定的天气。要强化线路的稳定性,拉紧线路,避免由于风太大而破坏线路。也要装上高品质避雷针,强化线路对雷击的抵抗能力。
3.2建立健全配电线路的管理机制
在设备选型方面需要借助针对性手段,并依据不同地区的适应性,采取恰当的配电设备选型方案。另外,还需要建立一套规范可行的监管机制,以应对配电线路运维与检修,保障整体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促进电力系统的安全发展。所以需要依托地方政府机构作为研究前提,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同时电力企业也需要按照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规定,制定自身的管理机制,能够在配电线路运维检查阶段,按照配电线路设备维护的管理策略,促进电网的高质量发展。
3.3加大智能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提高智能化运维检修水平
在智能电网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加大智能信息技术在配电线路运维检修当中的运用,以此提升运维检修水平,实现检修的精准化、智能化、高效化。首先,要加大智能运维检修设备、技术的投入力度,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应用到配电线路运维当中,通过信息数据的智能化处理来第一时间确定故障范围,并根据故障数据信息制定应对方案。其次,做好智能监测的投入力度,通过智能机器人、智能监控设备、机器人等进行全天候24h对配电线路的监测,有效提升监测效率。
3.4进行线路保护分级配置
对于新投运的配电网主干线其分段开关需要在具体安装之间先进行CT跳闸线圈的短接或者拆除工作,对于已经投运的配电网其分支开关则需要对其配变数据进行采集,并在此基础上评判该CT变比是否合适,并需要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变比修改。此外对于负荷占据了总线50%以上的大型分支线,还需要取消其分支保护,并使得该分支线出现故障之后能够迅速通过变电站侧的保护跳闸进行重复,并减少对电力用户们的影响程度。
3.5优化配电线路设计和施工
在做好配电线路设计与施工阶段,需要加强线路设计过程的合理管控。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电力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继而改善线路的设计方式。一般来说,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来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另外在配电培训上,需要从设备选型、施工标准、运维维护等方面展开探索性培训,并对每个培训方面保证培训质量,从而提高电力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进一步使电力工作人员可以在思想上意识到配电线路设计运维的核心,同时也能够提高电力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增强电力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在配电线路施工阶段需要建立健全监督体制,实现配电线路设计和施工的规范性,进一步端正电力工作人员工作态度,能够正确的处理线路故障问题。
4结语
在电力配电线路运维检修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也会存在一些难以查找的线路故障成因。因此,在配电线路发生事故时,要对事故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保障配电线路能够安全运行,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黄伟.电力系统10kV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维护与管理的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6):56-57.
[2]吴贺远.10kV配电运维风险及检修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9,26(09):207-209.
[3]向阳.10kV配电运维风险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