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工程中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2月第5期   作者:许中华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飞跃,交通工程的项目发展也如雨后春笋

        许中华
        山东洪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宁 272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飞跃,交通工程的项目发展也如雨后春笋。路基是道路工程的质量基础,且路基工程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基,因此,正确、全面地认识路基施工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当前的路基施工中,由于环境、人工等因素,导致其质量难以把控。通过科学治理措施,有助于减小病害对公路整体的不良影响,但病害成因错综复杂,在分析时容易做出误判,以至于病害处理效果差强人意。对此,以何种方式做好病害治理工作是亟需探讨的问题。鉴于此,文章则为围绕病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展开探讨,以作为公路病害处理的基本指导。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1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病害类型
1.1 边坡滑塌
        纵观公路路基路面的各类病害,边坡滑塌发生概率较高,影响范围较广,是较为常见的病害形式。以发生规模和现场土质为基本依据,可分为滑坡和塌方两类。滑坡的出现与高强重力作用有关,导致路基局部发生下滑现象,且在地质条件受损的情况下发生概率更大。塌方则与土质特性有密切关联,疏松土质边坡处易发生下滑现象。从具体成因来看,边坡滑塌与施工工艺不合理和现场发生水损坏都有密切的关联。
        1.2 路基变形
        各类路基在行车荷载等因素作用下均容易出现下沉。一方面,在压实工艺不合理的施工条件下将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由此诱发变形现象。另一方面,铺筑所用材料未满足质量要求,例如含水量偏高、压缩系数偏高等,将其投入使用后难以保证路基路面的质量。并且,路基变形的同时易并发下陷问题,对公路整体的损伤较大。
        1.3 路基沉陷
        软土地基失稳是公路建设领域的棘手问题,在软土地基区域展开路基施工时易导致结构发生沉陷。路基沉陷的原因包含两个层面: 自然层面,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较高,不具备足够良好的承载能力,且赋存在路基底部的水分易发生持续性的侵蚀作用,从而出现结构中空现象,伴随时间的推移,路基路面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陷; 人为层面,施工前期未做好现场勘察工作,缺乏与实际施工条件相适应的预防对策,导致实际施工作业偏离预期要求,从而引发路基沉陷。
        1.4路面平整度不足
        沥青混合料是路面施工的关键材料,在采取科学的配比后可有效发挥出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优势,从而改善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但在配合比不合理的情况下,施工效果将明显偏离预期。若油石比偏大,可见路面形成鼓包; 若油石比偏小,可见路面伴有不同程度的松散现象。此外,拌和工艺也会对混合料的工程性能造成影响,例如混合料搅拌时温度过高、未给予充足的搅拌等,将该部分混合料应用于施工后均容易对路面平整度造成不良影响。
        2公路工程中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
        2.1路基开挖质量控制
        路基开挖的方法和工序有很多,在路基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公路周边环境和土层信息决定合理的开挖方式。在路基开挖的过程中可根据具体问题决定是一步挖到目标深度还是分级开挖,但是无论哪种开挖方式,对于基坑排水的要求都是不可忽视的,因为保证边坡稳定是施工安全的第一步。另外,对于某些突发状况应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比如针对突遇暴雨天气或者其他恶劣天气等做好相应的排水措施和人员安全保证措施。
        2.2 路基排水控制
        排水是路基施工的重要内容,一般路基上不允许有过多积水存在,为保证路基基础安全不会由于积水的存在导致质量问题,可采用排水明沟等方法,或在路基边设置侧排水沟等。地下水位对路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故在施工前对于场地的水文资料的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再者公路在交付使用后会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为保证公路寿命周期尽可能长,故需要对公路进行定期的保养,而避免雨水侵蚀就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排水不仅在前期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公路的全生命周期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做好路基排水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第一步。
        2.3严格控制路基密实度
        路基密实度对于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保证施工符合标准,使其在投入使用后不会因为上负荷载产生不均匀沉降,通常需要注意土石料含水量。根据土壤性质调整其土壤含水量,使其达到最优含水量以保证土壤达到最大密实度。同时应选择合理的压实机,一般而言,选择重型压路机通常能取得较好的压实效果。如果土层较厚通常选择分层压实的方法,以小于等于 30 cm 为宜,在保证每一分层压实度的条件下,对土层进行压实处理可取得最优压实效果。
        2.4路基路面压实技术
        路基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公路整体质量,路基压实是公路路基作业中的重要内容,这主要是由于路基压实度直接关系到公路的质量和使用。如果在路基压实环节的压实度未达到要求的范围,那么就可能引发路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如果沉降问题严重,那么就可能对车辆正常行驶产生严重干扰,甚至可能造成桥头跳车问题,难以保障公路通行安全性。所以,路基压实度的控制非常关键,在路基路面压实环节须严格执行技术标准,首先需要对土壤含水量进行有效控制,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开展含水量实验,这项工作通常需要开展于集料级配碾压前期。在此环节一定要将填土含水量控制在要求的范围之内,如果含水量过高,那么需要对填土翻晒处理,直至其含水量达到要求; 如果填土含水量过低,那么则需要对填土洒水处理,直到填土含水量达到标准要求。在一些特殊地区在填土洒水处理方面有困难,那么可以应用加强压实的方式,从而强化路基压实度。最后,在路基路面压实环节还需要对集料级配的有效管理,务必要保障集料级配与路基路面压实条件相符合,这是保障路基路面压实质量的基础。
        2.5路面接缝技术
        路面施工是公路建设中的重要作业内容,但是路面施工周期通常比较长,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但是由于外界温度的巨大变化以及铺设质量问题等,都可能引起已经完工的路面施工部分出现裂缝,在这种背景下路面接缝技术则有着重要的应用,同时也是公路施工技术中的重要部分。路面接缝技术实施时应对已完成的铺设部分进行刨毛处理,所处理的部分主要是铺设边界[2]。在材料铺设任务结束时,首先需要对其一边进行静压,然后再对其另一边进行振动压实。在不同的公路工程中,路面宽度大小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宽度较大则需要使用不少于两台的碾压机,在接缝处理过程中要使用热接缝技术,而且还需要保障接缝处压力相同。在路面接缝环节通过加强冷、热接缝基础,能够有效降低后期应用中纵向与横向裂缝出现的概率,能够为路面质量控制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
        公路是现代交通建设领域的“重头戏”,但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易导致路基路面发生各类病害,不利于车辆的安全通行,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鉴于此,应明确具体病害类型及其成因,按照“对症下药”的原则选择行之有效的病害处理措施,从根本上消除病害对公路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保证公路具有较强的通行服务能力。在公路整体质量有所提升后,才有助于车辆的安全通行,进而给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助推力。
        参考文献
        [1]许双军.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的应用探讨[J].江西建材,2019(11):181+183.
        [2]罗超.公路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J].门窗,2019(22):127.
        [3]李子.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9(21):234+236.
        [4]万里.交通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0):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