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寻甸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 云南昆明市 655200
摘要:环境监测就是运用化学、物理、生物、医学、遥测、遥感、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监视、测定、监控反映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各种标志数据,从而对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的学科。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在环境管理中充当“眼睛”的作用,而质量管理是整个环境监测工作的“灵魂”。在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能够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观念,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关注度日益增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也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配合和认可。笔者结合在寻甸县环境监测站多年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阐释质量管理在环境监测中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是指要求监测工作必须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统一的技术规范标准,进行科学组织与规范化管理。质量管理贯穿从现场调查与采样、实验室分析到监测报告综合评价的整个过程。监测数据准确性、仪器设备的科学使用以及监测人员的应急监测能力等都是衡量监测质量的指标。影响监测工作质量因素有很多,其中,显性因素包括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等,隐形因素包括实验室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监测团队的凝聚力等。因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不仅是对监测内容和监测技术的管理,还是对管理水平的管理。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功能作用
首先是有效指导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环境监测工作所涉及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包含了水环境质量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声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执法监测、以及环境应急监测等,而一些不利因素也在阻碍着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实施,例如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这样就会影响到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可以有效指导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的,这样可以避免相关因素的影响。其次是有利于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一直以来环境管理是建立在环境监测的基础之上的,而环境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需要质量管理和环境监测齐头并进。人们对于质量管理和环境监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清晰,当下县级环境监测站发展的方向是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推进环境监测质量制度建设,强化环境监测基础能力,提升环境监测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准化水平。将质量管理和环境监测有机结合进行发展是有利于提高监测工作质量,有利于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的。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很多环境监测机构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在环境监测的实际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执行不到位,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主要表现有:一是管理者缺乏足够的重视,因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二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对自身的岗位职责不明确,认识片面,从而影响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三是环境监测人员缺乏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认知和理解,导致质量管理体系和实际监测工作脱节。其次是缺乏有效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手段。在环境监测过程中,要求环境监测数据必须具有准确性、精确性、代表性、完整性和可比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环境监测结果往往出现偏差。缺乏有效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手段是影响监测结果质量的关键因素。环境监测数据的获得要经过很多中间环节,比如现场采样、样品运输和分析测试等,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这就需要有效的质量监管。但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监管措施只能较好地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对于数据的代表性、完整性和可比性仍缺乏有效的监管。另外,先进仪器设备的缺失,也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不达标的因素之一。
3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3.1加强“人、机、料、法、环、测”等质量因子的控制
针对实验室,无论是内部设施,还是环境条件,务必要严格依照国家标准执行。并且,为了让各个实验室的布局相对科学且规范,应需要结合具体特征,采取一系列可行性较高的隔断措施,保证在监测期间,各个实验室之间的工作能够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同时,为保证实验开展的顺利稳定,需要综合考量实验室内部的电力系统、通信系统、采光等。在对实验样品保存和运输阶段,应该利用科学的办法,降低样品破坏概率。在实验监测环节,在对药品和试剂存储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存储条件,认真将相关工作做到位,规避在存储运输期间试剂浓度或其他特性发生变化的情况。此外,若想整体提升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准性,还应该细化这些日常质量管理工作,让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有效实施。
3.2提高自动监测的通信技术水平
面对现阶段自动监测通信技术较为滞后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大研究力度,并积极应用现代化先进技术,构建完善的自动监测系统,熟悉各种先进监测仪器设备的各项使用流程,快速采集信息数据。针对特殊情况,应该结合现状,高效处理,提高监测精准度。
3.3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层面结合进行提升。一是需要不断完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标准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体系;二是完善环境监测监督机制,利用现代的信息化监测技术,实施从现场调查、确定方案、优化布点、现场采样、样品运输、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报告编制与审核签发等全过程的质量监督;三是加大资金投入,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四是加强先进技术的学习和引进,如GPS定位拍照等技术手段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供技术保障;五是建立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高效地统计分析与挖掘。
3.4提高数据采集的科学化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可以将当地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若是所采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难以反映当地的情况,那么环境管理人员所采取的环境管理方案也就存在诸多问题,给后续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挑战。因此,为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质量,需要对数据采集的科学性进行提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数据采集的空间和时间进行合理设置,确定数据采集的具体要求,进而获得具有代表性的监测数据。在保证样品采集工作顺利完成之后,需要做好样品的保护工作,避免样品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出现变化,从而对样品进行分析,并得到真实可靠的数据,方便工作人员顺利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结语
总而言之,质量管理工作对于环境监测是很重要的,不但需要环境监测事前、事中、事后有充足的准备,而且还需要技术人员具备高尚的职业素养以及高超的专业技能。最近几年以来,随着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的实施,环境监测人员应该依据新形势下执法监测的需要,制定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方案和策略,以保证环境监测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赵露路.环境监测和质量控制因素及对策分析[J].智能城市,2020(16).
[2]卞成萍,高磊,孙立杰.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与质量控制[J].油气田环境保护,2020(8).
[3]邹英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简述[J].绿色环保建材,2020(7).
[4]廖德兵,李具康.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可追溯性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初探[J].环境保护,2019(8).
[5]杨利娴.浅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J].云南化工,2020(8)